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本文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股票市场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能的途径.通过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笔者提出了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简要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并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的结论:我国当前以信用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传导的渠道有 :托宾的 q理论、财富效应渠道、非对称信息效应渠道、流动性效应渠道和狭义股票市场渠道。在总结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几种股票市场传导机制基础之上 ,结合我国实践 ,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拓展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传导的渠道有 :托宾的 q理论、财富效应渠道、流动性效应渠道和股票市场渠道。随着股票市场的日渐发展 ,在我国具备了构建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渠道的条件 ,但也存在阻碍。尽管如此 ,我国也可以通过金融体制改革 ,推动股票市场的市场化 ,构建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传导机制实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建立一个经济模型,综合比较通行研究的三个渠道,分析我国目前货币传导机制中各个渠道的不同作用。结论是:在中国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存在缺陷、银行贷款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等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与资本市场传导在短期内尚难发挥作用,而银行贷款传导等信用渠道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面对这种状况,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促成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以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房地产价格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重要渠道,建议央行关注房地产价格,并积极发挥其传导作用,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宏观经济政策通过不同渠道影响微观经济行为,而这些影响在不同制度背景下又具有显著差异.文章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技术,研究了不同制度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均与资本投资正相关;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资本投资对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均更具敏感性;货币渠道对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强;而信贷渠道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强.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信贷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的取得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认为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中是有效并且占主要地位的,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又会给经济运行带来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强调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信贷供给变动的真实效应。在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演化历史以及理论与实证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并评价国内外信贷渠道研究的新进展,并就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倚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解释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的同时,提出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广大社会公众对市场价格信号的合理、反应塑造市场化的微观经济主体等完善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对策,以最终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通货紧缩的现状,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下调利率、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多项措施,但经济系统对此反应平淡,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的推动力.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从中央银行到企业之间,传导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障碍,从而影响其效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定性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股票价格渠道、汇率渠道、预期渠道三者共同传导的.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主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入手,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3类,即利率途径、资产价格途径,信贷途径。截取2008年1月—2013年8月的相关数据,借由计量经济学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手段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在单一比较基础上,对货币政策的3种传导途径的传导效果综合比较。实证表明,在目前情况下,由于中国利率没有市场化,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深入。中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主要还是以信贷传导为主,且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会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方式。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货币政策传导的五种途径 ,以及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几个因素。针对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在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 ,应建立以利率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路 ,以及相应的配套改革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阻碍货币政策传导的诸因素分析,提出进一步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疏通和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是健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 Cause检验,比较分析1994-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效应,认为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共同发挥作用,但信贷渠道起主要作用,利率途径、汇率途径只是作为辅助机制、补充机制而存在。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