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通常把“现实性”范畴定义为“现实存在的客观实在”。例如,我们曾采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说;“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的客观实在,是相互联系着的各种事物运动的综合的存在”①。我认为这样理解“现实性”范畴是不够全面和确切的。因而这个定义也就有所不妥。将“现实性”定义为“现实存在的客观实在”,就容易把“现实性”与“物质”这两个不同的范畴混淆而不能区分开来。请看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给物质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②。这也是我国哲学教…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的审美探索中,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在新中国的美学研究中,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指出,除了人们所说的想象、形象思维这些美的认识形式外,审美认识尚有四种形式:第一,审美的理解。包括审美客体借以显现的符号形式的语义理解、对审美客体的符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渗透、意会性的认识三个方面;第二,审美解释。解释就是审美主体从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对审美客体的符号作出说明;第三,审美认知评价。认识的本质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而当认识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反映时,便形成认知评价;第四,审美再认与模式识别。当过去曾引起我们审美愉悦的事物再次出现时,我们便会随即将其再认、识别出来,并唤起往昔体验过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人类思想史上的种种哲学自由观,同时结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以 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在充分肯定“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自由是对事物未来行程中必然和偶然的预见并据以对世界的改造”这一 命题,辩证地处理和阐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由的关系,一般意义上的认识和 预见的关系以及与实践的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发现规律与历史预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国 《齐鲁学刊》2000,3(5):103-105
预见是指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预先料到将来。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是恒久不变的,而是不断地生成和消逝着,在此过程中,不同层次的规律有着质的不同。因此规律可以用于预见,但预见是可错的,这要求人们正确处理认识历史和历史预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如果现象与本质完全一致、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规律能够一目了然地洞悉无遗的话,那末,科学便没有存在的余地了。  相似文献   

6.
本质和生成共同构成了事物的现实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与生成主义思维方式各有自己的适用域,它们共生互补,共同构成认识世界的两种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坚持唯物辩证法增强科学预见性──重温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张寿长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之所以能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的必然进程以及中国必定胜利的结局.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他能正确运用辩证谁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人们获得事物的观念,有二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实践中先出现了新事物,后形成该事物的观念;一种情况是由于思维的能动性,先基本上有了新事物的观念,而后通过实践,创造出新事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低级阶段,前一种情况是人类获得事物的观念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掌握的客观规律不断的增加,理论思维能力的发展,先于新事物出现而形成的观念就日益增多。恩格斯在阐述人类意识发展过程时指出:“最初是对个别实际有用效果的诸条件的意识……”“然而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自然科学之认识自然事物,情况也正是如此。许多科学预见,如勒威耶与亚当斯对海王星的预见,门德列也夫对镓、锗等元素的预见,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原理的预见……等等,均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下面我们着重分析海王星发现的历史以说明思维能动性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人学研究的人文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注现实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建构,通过反思现实人类的文化实践以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便构成了当代人学研究的主题。在这样一种人学研究思路中,确立和弘扬当代人文精神是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核心,质言之,人文视角应成为当代人学研究的主导视角。这种人文视角,在其具体展开过程中应体现为:(1)自觉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从而为人的现实存在寻找一个精神家园;(2)自觉反思检讨当代人的文化实践方式,从而在弘扬人的超越创造意识的基础上培育一种全新的人类实践精神;(3)面向未来,应自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人文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且事物发展的形式是多样的。由旧质到新质的跃迁,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些基本形式与状态。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在此,笔者则进一步认为,协调也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协调在事物发展中的这种作用,具有普遍性。让我们看如下事实。不可否认,太阳系是处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之中。太阳系是由各种恒星、行星等组成的大系统,其演进就是基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状态,没有各种天体之间的协调状态,太阳系便没有存在的可能,也就没有进一步演化的可能。假使地球或火星远离太阳  相似文献   

11.
绝对价值:对伦理学的一个构想张盾1.伦理学研究什么是善的,或者更一般他说,什么是有价值的。这种研究的前提是:世界存在着,这被设定为没有问题的;世界是否有意义,或是否有某种就其自身而言是善的,美好的或崇高的事物(包括精神事物),这是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于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根本法则,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两方面进一步地加以考察与认识?即合二而一与分而不合。 关于矛盾的范畴,指的是互为依存的对立的两极。即对立的双方互为排斥,又互为依存。“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如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 由于矛盾的双方,存在着同一性,即同一的实质,同一的内容,因而矛盾的双方一方面表现为合二而一,即它可…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与道家既不从作为现成存在者的主体之人,也不是从作为现成存在者组成的整体去解释自然,而是从“自然对现实事物的贯通方式”去体悟自然。自然作为心物相融相契所形成的境域,让现实存在着的事物相遇照面,以其包囊万物含括阴阳的空间状态贯通万物,如此这般存在着的东西才能作为本身显现出来,才能从被掩蔽状态走入在场而得到揭蔽。  相似文献   

14.
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燃起了全面侵华的战火,中华民族面;隔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抗日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任务。但即使是在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条件下,政治民主也是不可或缺的。必须看到,在抗日战争时期,民主与抗日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对此,毛泽东作过多次论述。他认为,抗战需要全国的和平与团结,没有民主自由,便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国内和平,不能增强国内的团结。抗战需要人民的动员,没有民主自由,便无从进行动员。而没有巩固的和平与团结,没有人民的动员,抗战的前途便会蹈袭阿比西尼亚失败的覆辙…  相似文献   

15.
要切实有效地搞好超前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严格遵循预见性、开放性、时代性三大指导原则为前提。科学的预见是思想政治教育超前性的前导和蓝图;思想的开放、研究对象的开放、知识结构的开放等是思想政治教育超前性的必备条件;时代性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超前性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 矛盾运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便要正确认识和掌握社会的矛盾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人类的社会实践,第一次如实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规律,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科学地提出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从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的一些预见。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局限,还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同时明确了“全面推进”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可以预见,未来的14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要完成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伟大历史变革。要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的宏伟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就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科学的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先导。人们对于理论的重规,是基于建国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关键在于正确的出发点董小英马克思没有讲社会主义社会要搞市场经济,但今天我们要建立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是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原则呢?不是。因为马克思没有亲历社会主义,他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原则是一种预见性的科学证明,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  相似文献   

19.
现实存在者是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核心范畴。首先,现实存在者是构成世界的终极实在,我们无法到现实的存在者的背后去发现任何更为实在的东西。其次,任何现实存在者的存在意味着它的生成,而现实存在者的生成是顺应性的物理把握和主体性的概念把握综合的结果。再次,作为非时间性现实存在者的上帝既为一切永恒客体提供居所、价值和秩序,也为时间性现实存在者提供最初的主体意向。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双轨格局的现实存在,必然使企业具有双重的依赖性,无法真正成为市场过程的行为主体;双轨格局较旧式单轨格局弱化了来自宏观高层的行政控制,但同时也明显地强化了来自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双轨格局下,市场经济的各种规律开始发挥调节作用,但却存有市场发育不良、结构失衡和关联无序的内在缺陷;双轨格局中的某种“非轨地带”,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并给整顿经济秩序和治理经济环境带来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