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世致用是儒家思想的传统命题,清代先后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经世致用高潮,其中道咸年间经世致用思潮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出现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趋势,这是鸦片战争失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一部分经世派们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既承袭着儒学经世的传统,同时又孕育着近代思想启蒙的因子,他们成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化转化的先行者.最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西体用观也就必然成为道咸年间经世致用学说的合理归宿.  相似文献   

2.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之后,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尖锐矛盾,国家间的、民族间的、阶级间的、朝野间的不一而足。这段时间,大量的西方先进的思潮涌入中国,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清末思想启蒙运动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潮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潮述评张莲波鸦片战争前,在我国严格地说没有女子教育。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来临,资产阶级维新派渐渐地注意到女子教育问题。此后,关于女子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社会思潮。它的发展演变,在中国近代可以分三个阶段来认识...  相似文献   

4.
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于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与财政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快了这一变化的历史进程,其经验教训是极为深刻的。本文拟就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与财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世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但清朝建立以后,为巩固异族统治,对经世思想进行百般摧锄,致使知识分子的思维指向和学术作风走进了驳杂细碎、与世无补的逆流中。鸦片战争前后,魏源异军突起,高扬经学经世、史学经世、学术经世的大旗,并究心现实问题,拉开了经世思想复兴的契机。从此,一股生机勃勃的经世思潮蔚然兴起.魏源的经世思想既是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中的一排巨浪,也对经世思想的复兴具有启动之功.  相似文献   

6.
论近代中国的戒缠足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战争后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输入 ,戒缠足思潮萌发了。它形成于戊戌维新时期 ,至辛亥革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戒缠足思潮不仅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而且在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 ,但该思潮又在某些方面也有其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纵观大英帝国史的发展,大致是三部曲。中国的百年屈辱,正是大英帝国鼎盛之时,若要求当时的帝国史家说半句两次鸦片战争之不是,无异与虎谋皮。帝国垮台,英人反思,鼓起勇气面对历史,对祖先之贩毒,内疚莫名。在此思潮下,黄宇和的《鸩梦:第二次鸦片战争探索》虽然全程批判帝国主义,但1998年出版后好评如潮。然而,英国资深史家哈利.盖尔伯及年轻学者朱莉娅.骆菲尔,分别在2004年及2011年出版有关鸦片战争的专著,竟然若隐若晦地高呼中国该打。另一位不具名的学者,拟出版第二次鸦片战争史,更是明目张胆地大喊中国该打。风云突变,时势逆转。逆转的原因在哪?作者认为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从未寝熄,只是中国人升平日久而似乎有点麻痹大意。先贤反帝反封建以救亡,一针见血。反封建之最终目标是中国现代化。当今的中国距离现代化还甚远。若不加倍努力,则当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之时,恐怕会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由古代进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它对中国近代思想的走向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它致使中国社会思想产生现代化导向,另一方面它也是中国排外思潮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在1840-60年的二十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清政府在这两次战争中由被迫应战到妥协投降,最后更与侵略者进行无耻的结合;和这相反,中国人民自始至终都坚持了英勇的斗争.二十年间,全国各地凡是侵略者足迹所到的地方,无不发生人民的反抗斗争,其中尤以广东沿海地区为突出.广东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面,在鸦片战争前它是中外政治关系和贸易来往的交接地,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则是全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最前线,因而,广东人民遭受到外来的侵略最为直接.资本主义侵略者那些穷兇极恶的暴行,可耻的鸦片贸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先进的思想文化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思想印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先后形成了师夷、农民革命、洋务自强、维新立宪、共和革命、科学与民主六大思潮。 1 92 1年中共出世以后 ,继承了这六大思潮爱国、学西方、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近代中国先进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招工出洋合法化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已呈现出必然趋势。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将招工出洋合法化权利从广州一口扩展到了中国各通商口岸,由此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第一次鸦片战争耗时两年之久,兵锋所指,许多关之税收均降至同期最低水平,五分之四的关税来源受到威胁,给清廷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口通商,洋货开始大量涌入中国,沿海各关随之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但最重要的事件则是随着五口通商和洋关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粤海关一关独大的征税格局,尤其是上海关的异军突起,成为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一大关键。简言之,关税是全面分析和讨论鸦片战争以及道光晚期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1840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他们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在中国进行翻译科学书籍、开展科学研究、创办学校以站稳脚跟。特别在农业科技方面,他们把西方实验农学理念带入中国,为中国的农业近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中,西方教会在华获得了传教权,其为传教而在中国创办了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创办直接促成了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出现,而社会工作教育又间接促进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清代前中期极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但清政府对外方面依然固守天朝外交原则,统治集团依然执行封闭的外交政策.这种状况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慢慢改变.中国外交逐步走出了中世纪的封闭.开始具有近代外交的气息.但这种打破并不意味着中国封闭心态的结束,在这以后,统治集团内部时不时还会冒出自我封闭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前,在所有同中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英国占据首位。清政府由于观念上的落后,颁布了许多苛刻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引起英商的强烈反弹,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工程哲学兴起之后,工程史研究也开始兴起。虽然从通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但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却应以洋务运动为正式开端,这就出现了“二十年延误”。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近代史上爆发了三场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从军工产业和军事装备特征方面看,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近代军工体系和军事装备体系与中国古代军工体系和军事装备体系的战争,而太平天国战争则涉及中国军工体系和军事装备体系“从古代形态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问题。造成中国工程近代化开端“二十年延误”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封建意识形态和封建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阻碍和抗拒。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二十年延误”的后果严重,教训沉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从夏商周到鸦片战争,王权及天朝政治结构不仅未曾动摇过,而且还在不断走强,大有登峰造极之势。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导致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两大改良,促使国内王权政治开始松动,打破远东国际天朝政治结构。虽然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场变革都因王权政治的顽固抵制而流产,但却改写了天朝国际政治的历史,同时终结了继续强化王权政治的发展轨道,为辛亥革命做好了政治准备。从洋务运动到戌戊变法的失败,宣告了中国的政治进步不仅要由外而内地深入改良,而且必须经历一场由体制内改良到体制外革命的历史转向,最终才能实现推翻帝制的善果。研究其中的政治转向或政治隧道便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1840年6月,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不义战争——鸦片战争,从此中国逐步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的影响却不局限于中国和英国等西方列强,因为中国在古代东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是朝鲜和日本等国所崇尚的天朝上国,自古以来对邻国的影响颇深。中国的惨败引起了朝鲜进步人士的忧虑与警惕,为了避免鸦片战争在朝鲜的重演,朝鲜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挽救国家和民族的道路,魏源的《海国图志》也使朝鲜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发端于近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宪政运动是西学东渐影响的结果,更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振兴的被迫选择。中西社会背景、国情及所面临的问题的截然不同,导致中国宪政的价值目标和内涵与西方判然有别,这恰恰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中国的国情与社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