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对世界进行不断解构的过程。其解构形式,从传统文化知识符码,到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虚拟镜像,再到当前物联网实时信息解构,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了知识存储介质电子化、知识内容数字化、知识传播网络化三大转变,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实时通信和互动交流,但对物的世界影响甚微。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质世界进行实时信息解构,实现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实时、动态、泛在的感知。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是创新知识 ,知识创新的基础是学习 ,因此知识经济也是学习经济。社会生活的核心、经济的特征与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人类学习方式及其特征的改变。文章试图从学习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变———“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培养、从知识运用到知识管理以及从知识占有到知识分享”来就知识经济对学习变革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人的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自主学习的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到亲历探究过程的转变,由个体静态学习到多边互动学习的转变。思想政治课合作探究教学强调从生活中建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并回归生活。凸显其动态开放的特点,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时代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应实行角色转换,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也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网络信息教育的交互性和多元性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突出。教师教学的角色和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由知识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奠基者,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由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由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居住历史以及特色城镇的发展历程表明,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类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人类创造力不断发挥的过程.任何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文化创意小镇,必定都具备其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品牌、特色机制、特色运营等功能特征.文化创意小镇建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育特色产业以发展小镇的经济,还是为了不断地提高自我生活品质.城镇化的核心理念是依靠人的创意来不断地转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提升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及改造自然的能力.文化创意小镇建设成功与否,不在于建设者在城镇特色产业方面的创新,而在于对城镇建设文化理念的创新以及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所构建出的城镇发展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知观:认知的生态、社会和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认知观是指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视角研究人类认知的一种理论模型,其基本理据是:第一,文化存在实质上就是人类认知能力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第二,在当今的人类社会中,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认知活动,都可以纳入到文化框架中去分析和认识。简言之,人类认知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发生的,文化为认知提供工具,而大量的认知又是关于和涉及社会和文化现象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类在实践中生产知识、创造文化。传统人类学以遥远的与“欧洲中心文化”具有明显差异性“非西方”的“原始社会”或“土著民族或族群”社会文化研究而著称。伴随研究范式和理论格局的拓新,人类学研究的“田野”不再是纯粹“远方”的“他者社会”,“田野空间”亦从地理空间范畴延伸到文本空间、口述传统及网络虚拟社会空间等非地理空间范畴,人类学者不断游走于“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文化丛林中观他以视自我,运用田野工作和民族志书写来进行着自己的知识生产、文化实践和理论建构。与此同时,人类学者对传统田野工作与民族志书写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与科学性进行反思与批判,推动着文化人类学理论范式和工作方式与时俱进,凸显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中的名人更是不断的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从沈从文散文中浓厚的"水意象",说明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对古典知识有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台刊《哲学与文化》第30卷第7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在19世纪以前,讲到文化,多半将它视为一种现象加以描述,当社会条件转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转化之后,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文化的现代意义出现了转变,它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成为一种对象。文化由记载“文艺的成就”、“人类思维的演变”,而成为探讨人类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上的改变,及其带来的挑战与反应。文化不是已生成之物,而是正在生长之物。西方的文化研究从“文化的研究”论及“文化研究”,也就是将文化从一般的讨论,转变为专门的论述。尤其是当代文化研究,这种文化研究是英国20世纪…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技术逐渐融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极大地改变了高等教育场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管”的形态。面对新形势,高校教师必须“因时而变,因势而新”,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转变教师角色:由传授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协助者,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提供者,由教学过程中的说教者转变为教学互动的促进者,由事无巨细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培育者。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影响广泛,具有极高的工具性价值,但它仅仅是教师提高教学效能的得力助手。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本质和立德树人的使命都不会改变。在智能化时代,高校教师永远不变的是:“牢记教育使命、不忘育人初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教育基本规律,锤炼教学基本功,在创新中守正,在守正中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中的名人更是不断的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从沈从文散文中浓厚的“水意象”,说明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对古典知识有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钓鱼是人类一种古老的获取食物的手段,到今天其已发展为三种形态,即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形态之外,又发展出既为得鱼又为娱乐的形态,以及只在乎钓不在乎鱼的形态。与此同时其功能亦由单一转变为多元,即由单一的谋生功能发展到谋生、娱乐、休闲及增加人类各方面的丰富性等等这样复杂多元的功能上。钓鱼活动的这种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尤其钓鱼活动还具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三大层面上的文化意义,并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因而其在人类学的文化变迁研究和现代人类生活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一词从产生起就包含了复杂的含义,发生着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自足的领域到社会系统的不断转变。威廉斯作为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他脱胎于英国的文化传统,然而却又一改他的前辈老师的观念。他将文化从精英主义立场和形式主义立场中解救出来,还原了其经济、政治的社会面貌,建构起了自成一家的文化唯物主义。在威廉斯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文化观念发挥着基点性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在其游牧生活中的婚俗活动丰富多彩、别具特色,踏水礼、彩礼、婚嫁仪式歌、刁羊和姑娘追等是其传统婚礼的基本习俗。随着哈萨克族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婚俗在时间、彩礼、婚宴和交通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不断地发生着变迁。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和现代婚俗的描述和分析,可以认识到:哈萨克族由单一的民族婚俗文化不断地向多元的民族婚俗文化交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哈耶克经历了20世纪人类社会所有重大事件,是古典自由主义坚守者.他在反对唯理性构建主义过程中形成了演进理性主义文化观,认同人类文化有着悠久的演进历史.文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抑制本能,帮助人类过上理性的社会生活.理性的有限性和知识的分立性是哈耶克的文化认知观,由此决定了人类文化并非主观设计的结果,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通过学习和模仿来传播文化,通过社会竞争来进行文化选择,推动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思想,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对“共同体”科学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善”的思想,因为它充分汲取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与“善”的思想推向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美丽的思想,因为它不仅准确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力求构建美丽新世界,还将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现实的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活力的显著象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平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浅谈美学与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美学从哲学脱离之后,在人类生活、工作等多方面都产生不同的作用及影响,而美学的发展也同样受到社会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反作用。美学从产生就一直不断影响着人这一个体。而且,美学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多个分支,并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影响人类对于美、对于世界、对于自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上任何类型的经济都是以一定的知识含量为基础的。从农业经济发展到工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人类知识积累由零散到系统的一次量的飞跃。在人类社会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知识推动着新的经济时代,酝酿着一次极具突破性的质的飞跃,进入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20.
纵观布鲁纳的一生,从早期的个体认知研究,到影响波及全球的教改运动,再到从更为广泛的范围里来探索文化、语言、价值乃至法律对人类智力成长的影响。可以看到布鲁纳前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研究视角上,从关注个体到关注文化下的个体;在研究方法上,从实验法到叙事法。其转变有所处社会的变化、自身研究的需要和所受影响的转变等多种原因。因而,其转变又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