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牡丹亭》和《长生殿》两部传奇中的爱情描写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第一部分论述了两剧中描写的爱情显示的不同的倾向和思想意义;第二部分对两剧中相类似的情节进行了比较,议沦了两剧情节处理的短长;第三部分结合题材来源和历史背景,对汤显祖和洪升的不同的创作动机、艺术趣味作了介绍,从而挖掘了造成两剧爱情描写倾向不同,“貌似而神离,形近而实远”的社会历史及艺术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戏剧派一直延续并发展到近百年后洪升的《长生殿》。洪升把李、杨的爱情理想化为生死不谕的真正爱情,演出了一部“热闹的《牡丹亭》”。《长生殿》的第一出开场[满江红]不仅为该剧的主旨,而且总结了从《牡丹亭》以来近百年的浪漫主义传奇剧的特点。洪升明确地标举汤显祖的“至情”旗帜,是“玉茗堂派”的翘楚;其剧作中“情缘总归虚幻”的虚无思想也来自于汤氏。他写李、杨月宫重圆的虚幻,无疑寄托了自己人生失意的空幻之感。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剧作家洪升的《长生殿》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极大的艺术魅力,奠定了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洪升不受历史上真人真事的羁绊,对历史人物加以艺术虚构,不无深意地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与妃子杨玉环的爱情。可是关于李杨之间爱情描写的评论,三十余年来是众说纷纭,且多持否定态度。归纳起来,持否定态度的代表性意见有三: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与《西厢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它们又同是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许多我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本文试图就两部巨著的爱情描写做一个比较,从而论证我们民族文学的继承关系。首先,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红》与《西》在爱情描写上的许多相似之处。如在男女主人公爱情关系的确立上,崔张与宝黛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都做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红楼梦》中的宝玉性格中都有痴和疯的特点,许多描写极其神似;而女主人公莺莺和林黛玉又都经历了假与真的内心冲突,在对待爱情方面也表现了相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红楼梦》中围绕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和《西厢记》中围绕崔张的描写也还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红》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框架与《西》是极为相似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但是,《红》又不是完全照搬《西》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比《西》在思想上艺术上又高出许多。说明,《红》的作者在写作时的确是借鉴了《西》,但又比《西》有所创作和发展,见出我们的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是唐诗中的精品,古代叙事诗中的杰作,与《琵琶行》堪称为诗人白居易之“双璧”。《长恨歌》的主旨何在?历来众说纷纭,大概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等。我持“怨恨说”,认为这首著名诗歌的主题就是歌“长恨”,对人间美丽的爱情无法实现而表示深深的怅恨,这才是全诗主题的实旨所归,堂奥所在。  相似文献   

6.
《李尔王》和《长生殿》基本情节结构均是围绕“情感线索”和“动作线索”发展的,前者是两剧的主要线索。两剧围绕“情感线索”发展的情节高潮和结局表现出与沿着“动作线索”展开的悲剧性毁灭情节的高潮和结尾相反的,或者说喜剧性的表现手段。前者中的暴风雨意象和后者中的月亮意象及花的意象分析两剧为情节的发展和结构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比较美学的方法对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的梦幻美作了比较研究。一、情感、性心理的压抑是“两梦”的罗辑起点。情感、性心理的压抑,性格在其自身的命运规定中所遭受的感性世界的压抑感和苦闷感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排遣,它们就转换到一个替代现实的世界——梦幻。艺术家也被压抑的情感所迫使,转向梦幻境界去表现他的心绪、欲望。被压抑的心理成为他艺术的动力和张力。二、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礼教的抗争是“两梦”的审美追求。汤显祖以写梦的方式描写杜丽娘、柳梦梅生死相恋的爱情过程,展现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礼教的抗争,歌颂追求自由幸福的叛逆精神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意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也是以情爱为表现内容,以梦幻的艺术方式描绘青年男女对传统礼教的反抗和他们个体意识觉醒,肯定了他们情感世界的合理性。三、悲喜剧的和谐统一是“两梦”的完善结局。两部作品的开头部分似乎都给人压抑、紧张感,这种开端的故作悲剧的技巧,其意正是为了衬映喜剧的结局,使剧作构成悲喜剧的和谐统一,使喜剧占有主要地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给欣赏者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8.
<正>多媒体视听邮票《昆曲》在扬州市首发。该套邮票一共三枚,内容分别为《浣纱记》《牡丹亭》和《长生殿》。据悉,昆曲源于苏州昆山,兴于扬州,扬州是昆曲的第二故乡。《昆曲》邮票中的三部戏和扬州或多或少都有关联,有的甚至密不可分。《牡丹亭》《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讲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  相似文献   

9.
《红与黑》爱情描写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 ,通过主人公于连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描写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王政复辟时期整整一代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憧憬、追求、奋斗、苦闷 ,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法国的整个社会风貌 ,也揭露和鞭挞了查理十世的黑暗统治。《红与黑》不愧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力作  相似文献   

10.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提出了一种崇尚"知己之爱"的爱情观,他认为知已之爱的寻求必须立足于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从实实在在的现实感情出发,以缔结婚姻为最终目的;知己的酬答是不计利害的无私奉献,是永久、恒定的贞定;知己之爱的割舍是对对方心灵攀爬的结果,是灵魂深处痛楚的抉择.蒲氏的"知已之爱"的爱情观系统、完整,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杨爱情悲剧是清代戏曲家洪昇的传奇《长生殿》的主体内容。说到《长生殿》,几乎无人不承认它是一出悲剧。作为悲剧,必定要有一个悲剧冲突。奇怪的是,人们忙着讨论《长生殿》的主题、人物,却很少有人真正从悲剧的意义上来探讨它的矛盾冲突。也许因为李隆基、杨玉环身份太特殊了,他们的遭遇是否值得同情和怜悯都成了问题,要与悲剧联系起来,话就更不好说,所以人们就绕道而行了。但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离开了对于悲剧冲突的把握,对于人物和主题的分析就都只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所以,本文将在悲剧的意义上来讨论一下有关《长生殿》矛盾冲突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把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后得出<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特点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语言呈现出整体诗性,而后者呈现出局部诗性.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基础文类和剧作者创作心态的差异,尤其是中西基础文类的差异所造成的.所以这种差异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西戏剧语言特点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增进了对中西不同的戏剧传统与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就说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  相似文献   

14.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就说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的《长生殿》都歌颂了"情至"理想,然而由于时代和作家个人等方面因素,二者在"情至"、"情始"、"情追"、"情圆"等具体表现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牡丹亭》欢快激扬地唱响热烈与浪漫,《长生殿》则凄美婉转地吟出悲郁和感伤;前者是万物欣欣的阳天春日,后者是西风残照的落日余霞——绚丽至极却又透出几分萧瑟悲凉。  相似文献   

16.
从体裁角度看 ,文学创作就是不同文学体裁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文学是以体裁的形式存在着 ,体裁应当是我们思考文学创作的第一因素。在制约文学创作的诸种要素中 ,体裁思维是制约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中国古典诗作《长恨歌》和中国古典剧作《长生殿》的体裁比较是这一立论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17.
爱,是千古奇美之情,千古诱人、感人之物。人类走过多少年,就有多少爱的甜蜜和美丽,就有多少爱的忧伤和苦难。而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文学,从人类懂得爱的那天就开始,绵绵延长,经久不衰,并日渐丰富,成了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文学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作品,也大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 中国明代的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描写爱情的典范之作。这两个生活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家的作品,就像两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璀灿地闪烁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学长河中,遥遥相对又息息相通,风格迥异又惊人相似,堪称东西双璧。四百多年来,它们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震撼了多少青年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束缚,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问题成了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幸福始终是青年一代追求的焦点,许多作家都把它当作突出的主题来创作,而且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从元代到清中叶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西厢记》、《牡丹亭》和《桃花扇》来看,爱情主题在戏曲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典型价值。 一 元代杰出的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题材的杰出作品。它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通过青年男女的美满结合,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唱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成为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它给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挣扎、奋斗的同代青年以巨大的鼓舞,在元代戏曲舞台上树起了一面反封建反礼教的旗帜,这是《西厢记》极为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红楼梦》中重要人物死亡描写的前后比较,以及书中关于死亡意象描写的前后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由于作家的生死观、侧重点、创作意图的不同,前80回与后40回中死亡描写的手法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贤妇的颂歌,成为一部理学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