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赖于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发展非农产业,一个关键的要素是城市化。因此,根据我国基本现状,加快城市化速度,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应作为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趋缓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年,特别是1987年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速度明显放缓,且有部分省区农业劳动力出现逆向转移。这种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转移趋势 根据部分省份调查,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面临着严峻的局面。1987年,由非农产业回返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已占当年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劳动力数量的10%。这种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浅层次转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是 :1 .供给量过大 ;2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3.乡镇企业吸收能力减弱 ;4 .农民自身素质低下。在这种背景下 ,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的浅层次转移就变得非常必要和实际。要实现浅层次转移就应注意发展高质量农业 ,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完善劳动力的流迁机制 相似文献
4.
解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迟迟不得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初始条件、转移机制或途径?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跨度内挖掘一下“转移滞后”深层的历史成因,并对1978年后获得启动的“非农化”浪潮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阶段的乡—城迁移背景是,宏观上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但由于超稳定的、超小规模均田制的作用,乡—城迁移者不仅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包括非农业剩余劳动力;结果,在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与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或耕地资源短缺与耕地资源利用不足甚至闲置并存的矛盾。该两个问题的解决都将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在现阶段形成与快速城市化及国际化相适应的土地资源再配置机制,能否实现乡—城迁移条件下的富余耕地资源向种田专业户集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归纳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成功的模式,分析了今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山东师范大学李玉江教授等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课题的最终成果《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研究》专著 ,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以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科学研究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面对发展中国家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隐性和显性剩余、传统农业部门滞后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 ,各国经济学家都试图从不同角度 ,探讨发展中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 ,如何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并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李嘉图 (D .Ricard…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建国后的工业化进程中 ,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有着比较独特的特点 ,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是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国际经验也表明 ,制成品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对加速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为有效。因此 ,在中国当前仍然面临严峻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只有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 ,采用深化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 ,才能加速工业化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了解农民、服务农民,解决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解决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所在。为此,本刊特约武汉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刘传江教授撰写系列文章,全面解读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自本期起连续刊发,供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然而,不同的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又各具特色.日本和我国一样,同属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也有某种类似的伦理道德、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因此,研究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并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对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明治初期,日本还是一个典型的、落后的农业国家,但一百多年后,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二元经济论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兼论中国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易斯创立的二元经济论系统地阐述了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转移模型,拉尼斯、费景汉、乔根森、托达罗等经济学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劳动力转移理论是二元经济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角度精辟地论述了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机制和过程,但也有不足。对研究中国的劳动力转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大约占社会总劳动力的71.93%。合理地利用农业劳动力成为加速实现四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剩余。对这一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同志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 相似文献
13.
论日本就业状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过长期高速发展的辉煌 ,也经历了泡沫经济崩溃带来的长期痛苦。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相对应 ,就业问题曾几度以不同的形式成为日本社会经济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 ,几十年来 ,日本走过了大量失业、充分就业、劳动力严重短缺、相对严重的失业这样一条道路。本文以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外贸收支、雇佣方式、妇女就业等几项具有日本特色的影响因素为中心简要地对上述过程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4.
离土不离乡是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对河北遵化县10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国各地农村出现了一大批从土地中分离出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占农业总劳动力的30%左右,近年来又有增长的趋势,成为当今我国各地农村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何研究、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呢?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此做了许多努力和探索,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和办法,但是随之又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迂回和逆转。为了科学、正确地 相似文献
15.
论老年人口学的基本范畴及其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口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学科,它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都处在形成阶段。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些论著在涉及老年人口学的范畴和基本理论时,很不一致,也有不甚科学之处。本文就这些问题,阐述笔者的意见。老年人口学的范畴、指标及计算方法(一)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年轻人比重下降,年长人比重增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的理论与模式——人口与经济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论述了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和老年保险中的作用与地位。用时期分析与队列分析方法对养老保险基金模式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构造出分析人口与养老保险相互制约关系的有效手段。对时期平衡与队列平衡中的再分配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引出著名的Aaron条件,结合稳定人口理论对其再证明,并应用于中国数据检验。提出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成熟期的概念,及其政策含义。在人口、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相互关系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退休年龄,人口迁移与流动对养老保险的影响。研究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水平与结构,剖析了现行农村养老保险的优劣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归纳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及今后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7.
定向转移——解决农业剩余人口问题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除去乡镇企业吸收的人口和农业生产所需人口,我国农村将剩余约3.5亿人口。农业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在今后的5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根据国家统计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除去乡镇企业吸收的人口和农业生产所需人口,我国农村将剩余约3.5亿人口。这些剩余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和城镇,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习惯做法是,采取行政的措施,对城镇劳动市场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和压缩非农产业的农村户籍用工,腾出位置,安置城镇待业人口,而对农村剩余劳力,则强调以农村内部消化为主。这种传统做法,反映了现行户籍制度所强调的身份论的要求。但是,这种从七十年代起就不断开展的,在劳动就业上压缩农村人口,保证城镇人口的做法,客观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收紧时,农村人口被挤出城镇, 相似文献
19.
有关“生育率下降及其后果”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穆光宗“生育率下降”的命题是简单的,但内涵却极为丰富。亦即,对“生育率下降”不能笼而统之,一概而论。同样一个命题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地区就会产生许多重要和细微的差别。从理论上看.十育率下降有些是稳定的,有...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状况逐渐分化,阶层结构由较为单一走向多元。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制度性因素纳入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框架,探究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过程及动因,并构建标准化的分层指数。结果表明:在市场性因素的基础上,将制度性因素维度纳入分层框架,更适合中国语境,可更综合反映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下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重心靠下,呈“士”字形结构,底部出现收缩特征,而此前相关研究均认为社会分层底部人数最多;农业转移人口可划分为特征鲜明的四大阶层,制度性因素在区隔三个技能阶层中起到重要作用;纵向追踪,2012—2018年间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显著提升;横向分城市类型比较,三类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分层结构呈现阶梯式,其中超大城市分层结构最为健康,这种差异是在宏观城市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前者影响更大。据此,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实施“鼓励雇主阶层引领、扩大高技能阶层占比、提升占主体的中技能阶层、扶持引导低技能阶层”的差异化策略,以全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地位整体上移,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破除制度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