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代杂剧的突起和繁荣,促使我国文学从上古、中古阶段加速向近代过渡,从此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作家便是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由于文献不足,关汉卿生平的探索。成了文学史、戏剧史工作者既感到困难而又充满兴趣的课题。探索关汉卿生平的途径有三条:一是旧有关氏传记资料的考证,二是关氏交游和同时代人的考证;三是关氏作品创作年代的考证。因为留传下来有关关氏生平的记载,不仅数量少,而且叙述简单,于是从外围资料去求旁证,从关氏作品本身去求内证,综合贯通,以求一当。  相似文献   

2.
对关汉卿居里,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是大都人,二是祁州人,三为山西解州人。笔者以为关汉卿之居里应为山西解县,因为安国县武仁村地处偏壤,无以产生演剧中心,但关氏一度因金元战乱挂籍于祁州伍仁村极有可能,而他主要生活与从事戏剧活动的地方为大都,即今之北京。笔者又据历史上的关汉卿一向与其同道和好等理,认为《鲁斋郎》非关氏所作,而《西厢记》为关作或关续说也难以服人。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不少评论家都认为他对中国戏曲有开拓性的贡献。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戏曲通史》也高度评价道:“关汉卿不愧为北杂剧的奠基人。”但是他的这种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未被深入全面地阐述。大量的文章还仅仅局限于论述关剧先进的思想内容,出色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本色泼辣的语言造诣,(这些无疑是关氏的杰出成就)而在论及戏剧创作的核心问题—戏剧性时,则大多语焉不详。我认为,关汉卿作为北杂剧奠基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是他在使北杂剧高度戏剧化方面的卓越建树。这集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关系的视角对关汉卿戏剧文本进行审视是一种新的评论方式。通过对其戏剧作品代表性人物进行分析,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关氏理想的社会组织——汉室王朝。其作品通过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个组织进行了有力的宣传,试图在构建一个理想中的王国,本文则尝试概略性的探索其公共关系组织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七百年前,伟大的人民戏剧家关汉卿创作了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七百年后,杰出的无产阶级戏剧家田汉创作了他的代表作《关汉卿》。《关汉卿》所描述的,正是关汉卿创作和上演他的代表作《窦娥冤》的斗争过程。这样的戏中串戏,代表作串代表作,真是辉映古今,堪称奇绝。 一九五八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田汉以奔放的政治激情,写出了话剧《关汉卿》,在我国和世界的戏剧文学宝库里,增添了一颗瑰丽的明珠。研究田汉的这个代表作,不但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的戏剧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如何认识、理解和评价古代戏剧家关汉卿,也可以获得极为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以剧曲闻名于世,但散曲亦为后人推之为“大家”。《易余蘥录》里说:“词之体尽于南宋,而金元乃变为曲。关汉卿、乔梦符、马东篱、张小山,为一代巨手。”过去,关氏的散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品多零散在《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珠》、《乐府群玉》、《北词广正谱》、《尧山堂外纪》、《北宫词纪》、《盛世新声》、《词林摘艳》、《彩笔情词》等集子里。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关汉卿戏曲集》,编校者——吴晓铃先生把这部分散曲汇集起来,附于这个集子的后面。共搜辑套数十四,小令五十七,另有五首考据未确的小令;一九六四年出版的隋树森先生辑录的《全元散曲》与吴先生搜录的小令相同,套数少一,实际是少二套,多出一套[仙吕](桂枝香),还有残套二。今以吴先生搜录的曲子为据,参照隋先生的辑曲,对关氏的散曲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望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教诲。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杂剧而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曲,今存小令50多首,完整的套曲12篇。由于他的伟大成就。关汉卿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同时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极高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8.
在戏剧创作中,人们往往注重戏剧的戏剧性,忽视戏剧的抒情性。其实,戏剧既要有戏剧性,也要有抒情性,而且两者必须是相互统一的。没有戏剧性的戏,不能称之为戏剧,缺乏抒情性的戏,不能扣人心弦,启人心扉。优秀的戏剧家,在创作中总是尽力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戏剧性和抒情性的统一。关汉卿、郭沫若、曹禺、田汉等剧作家的创作,所以能强烈地扣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是最有成就的元杂剧作家之一.对于他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历代评论家说法各异.而有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评价的标准不同.作家的文学地位,取决于他自身创作的成就,取决于他所创作的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客观的标准.对于关汉卿的戏剧地位评价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田汉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是其历史题材戏剧的巅峰之作。以往学界习惯从政治与时代视角切入研究,考察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外部关系及其深层互动,实际上无形中遮蔽了作品的内在意蕴与文化价值。从文化认同视角研究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可以消除文学史、戏剧史对田汉新编历史剧的偏见,而且也为重新审视戏剧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开启全新的大门。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因其诗人气质投射进剧作中显得独树一帜,为中国当代剧作家主体意识的构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1.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一生创作很丰富。为人民写下了六十多部杂剧,而今虽流传下来唯有十八种,但这些作品所塑造的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尤其广大普通妇女形象,并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所揭示社会内容的深刻性,独特性,迄今仍在我国戏剧文学史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显示了关汉卿作为伟大戏剧家的历史功绩。正如王季思对关汉卿高度评价的那样:“它(指作品)内容包含的丰富和艺术创作上的成就,确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之生年 ,根据杜仁杰、梁进之郎舅关系及其行年史料 ,结合传统所言关之“金之遗民”、太医院尹等身份 ,可大致推定在公元 1 2 1 0年至 1 2 1 4年之间。其卒年 ,据关作《窦娥冤》之时间下限 ,结合《录鬼簿》作者与扬州曲家睢景臣交往而于关氏“不知出处”等事实 ,当在公元 1 3 0 0年前后 ,至迟不超过 1 3 0 5年。此前有学者试图将关氏活动时代后移之观点 ,今天看来皆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一、《太和正音谱》一弊 中国的戏剧,从宋元杂剧开始,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悲、喜剧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郑廷玉、白仁甫、纪君祥、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等。其中,关汉卿的悲剧乃“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巨著(王国维语)。在戏剧理论和史料的研究方面,从第一部戏剧研究专著——元钟嗣成的《录鬼簿》开始,续有徐渭、王骥德、李渔、焦循等人的重要著述,到了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则对中国戏曲的成果和发展在理论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中国的古典戏曲,不论在作品上或是在研究著作上,成果  相似文献   

14.
后世把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及相关续作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叫作"红楼戏曲"。"红楼"戏剧与曲艺作品,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对于清代首部红楼戏剧和第一部曲艺作品的创作、流传及对后世影响等《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却未见详细地考证与定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思潮框架中,救国、立国似乎是被不断边缘化的命题,"立人"才是其思想建构的逻辑基点。曹禺早期戏剧创作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戏剧中的"立人"思想一直占据创作主导地位,这与他建国后的戏剧创作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对当今戏剧站在文化启蒙立场反思女性观,重新审视女性主义思潮,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汉体风格"大体上是指"波希米亚式流浪、漂泊的罗曼司"。无论是剧本的构思特色、主体风格还是具体的创作手段,田汉后期剧作的巅峰之作《关汉卿》都典型地体现了田汉体戏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一管笔在手,敢搦孙吳兵斗”——关汉卿散曲:《聘怀》关汉卿的戏剧創作代表了十三世紀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的思想如高山森林,雄偉深沉;关汉卿的才情如汪洋大海,辽闊无边。这位戏剧大师的創作特色形成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傳统。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他杰出的作品奠定了戏剧这一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基础。悲剧《窦娥冤》是他饮誉至今的代表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主人公之意志,则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窦娥的不幸遭遇,特  相似文献   

19.
终身布衣、世居绵山脚下的宋廷魁是清代剧作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介山记》是一部出色的剧作。前人曾评论这部戏剧作品可与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的剧作相媲美。但不知为什么,这位剧作家后来不曾被人  相似文献   

20.
<正> 关汉卿和以他为代人的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突起的奇峰,这是怎样出现的呢?人们曾经作了不少探讨。长期以来,文艺总被认为是从属于政治的,影响所及,在元曲研究中形成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元代戏曲繁荣的契机,只有从民族和阶级的斗争中去探寻”。(《戏剧论丛》1958年第3辑《关汉卿学术研究座谈会记录》)如果不受这个“只有”论的约束,而去探寻“还有”什么契机,那就有被戴上“资产阶级”帽子的契机。本文尝试打破这个禁限,另从宋元瓦舍文艺的社会基础和书会才人的创作道路方面,探讨产生关汉卿的社会土壤和文艺渊源,勾勒关汉卿的生活环境和性格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