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以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南坪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奉节(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访谈法和文献查阅法,对重庆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探讨了目前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全面考察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从相对宏观的整体角度去审视。本研究基于省域空间"三维视角"———城市空间结构功能、产业结构空间和资源要素空间配置三个视角,以重庆市为例,发现重庆市资源城市多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周边和渝东北翼地区,经济总量过多集中于发达都市城市圈,要素资源空间配置也反映出向发达地区集中的态势。这反映出资源型地区经济欠发达和要素投入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省域空间视角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设计,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并取得了较大成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生态环境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越来越显著。依据经济区划原则,从重庆市情出发,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渝东北库区经济区和渝东南民族经济区,分别实行移民政策和民族政策,对促进重庆市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据重庆市南岸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地理优势、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南岸区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应坚持品种多样性、产品时新性、市场竞争性、经济高效性、多种经营、复种指数高、生长周期短、可持续发展、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品牌带动以及科教兴农等原则,并针对性较强地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选发展模式、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实施良好的运作机制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8方面的发展对策和措施,为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对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重庆市南岸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地理优势、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南岸区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应坚持品种多样性、产品时新性、市场竞争性、经济高效性、多种经营、复种指数高、生长周期短、可持续发展、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品牌带动以及科教兴农等原则。并针对性较强地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选发展模式、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实施良好的运作机制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8方面的发展对策和措施,为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对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圈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圈如欧、美、日等国的都市经济圈都在其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决定着经济圈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通过分析比较美国大纽约经济圈、日本大东京经济圈和中国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发展环境、结构和质量,初步预测估算,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继续推进,在2025年前后,最迟到2030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地区在经济总量上能超过大纽约和大东京经济圈,位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7.
建立徐州都市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全国全省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的分析入手,对构筑徐州都市经济圈的历史背景、现实条件、框架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徐州都市经济圈未来的发展走向、战略重点、战略措施提出了若干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趋势、区域竞争趋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及21世纪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了上海实施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联动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上海与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联动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趋势、区域竞争趋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及21世纪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了上海实施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联动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上海与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联动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必须根据其目前现实经济实力基础、经济发展内在要素的能量可能释放度、外部的环境条件利用能力以及区域经济空间的条件,将其纳入到与其有着紧密联系的周边区域经济圈整体发展中,才能走上快速发展的通道。陕南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战略要实施东进、南扩、北联区域联合与协作战略。短期内以建立汉中和安康为中心的汉江区域经济带为基本框架,促成陕南区域经济发展大开放格局。向南与成渝经济圈相融合,向东打通与华中大武汉经济圈的连接通道,向东和向南同时并进,实现与长江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的对接。向北与陕西关中经济圈的紧密结合。通过向东、向南和向北的区域经济连接,在中远期实现并融入到成都、重庆和西安三大都市所形成的西部经济的“西三角”都市经济圈和向东融入到达武汉经济圈之中。其主导产业应以水、药和旅游等绿色产业为主导,尽快形成新型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1.
东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影响,面临多种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源型城市,东营市各级政府必须紧紧抓住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发展中小企业、推进城市化进程、发展产业集群、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做好权益保障工作等多种措施促进就业,以实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的最终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运用非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2007-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分析效率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分解,通过泰尔指数方法诠释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利用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较低且维持了下降趋势,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三大地区之间差距和长江上游地区内部差距是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地区差距的主要成因;在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无效率中,烟粉尘贡献率最高,其次为SO2,氮氧化物贡献率最低;经济增长、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增加R&D投入强度、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于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提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峡经济区的空间演进:结构、特征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峡经济区作为两岸经贸交流孕育的区域经济单元,其地域边界具有动态演进性,存在大、中、小“三层重叠”的空间结构。目前,海峡经济区业已呈现明显的“结节化”特征,并且在各“结节”集聚、辐射功能的此消彼长中,其空间网络体系也开始形成。从区域经济空间重组视角分析,两岸经贸交流“信道”阻塞、网络结构单一化、空间结构单向成长等问题构成海峡经济区空间演进的直接障碍,而其根源在于台湾当局限制性的两岸经贸政策。  相似文献   

14.
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及其空间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因子分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GIS空间统计方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及其空间动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在空间上,区域经济间"弱弱效应"和"极化效应"较普遍,经济发达区的辐射作用不强。最后提出了以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市为"双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以交通作为支撑,合理的旅游交通网络布局能够快速集散客流并提高游客满意度。本文在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资源特征基础上,运用a指数、β指数、通达度指数、平均路径长等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区域的旅游交通网络的连接度属于中等水平,通达度属于中等偏低水平,因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加强和加快构建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的连接性和通达性。  相似文献   

16.
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115个市县进行定量评价及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市县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出淮海经济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并且差异日益增大的现象。现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城镇人口规模、就业结构、居民生活水平等;而教育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指标的影响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横亘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一个流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城市经济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体内容.通过对长江经济带所在41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构成进行定量模型分析,可以得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总体分布及空间分异状况,并据此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对于提升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推动区域内产业联动则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选取2009年三大产业的相关数据,分析经济区内各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结构关联度及各城市19个产业的关联度,得出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的产业关联度较高、产业合作性大于竞争性的结论。据此提出构建区域经济协作机制的路径,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选取11个经济指标构建中原经济区27个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对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郑州竞争力最强,南阳次之。指出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发展布局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对其发展布局进行调整。在现有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一极两轴三圈四块”的网络化发展模式,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区域优势的发挥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