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历史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有了一个伟大的转变,逐渐地提出了与他以往不同的政治主张——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从而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是孙中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中国資产阶級民主革命的首創者和领袖。他为中国的社会环境所产生;又随着历史的車輪而前进。他首先从改良思想分化出来而轉向于資产阶级民主革命,至俄困十月革命成功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在俄国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帮助下,对原来的三民主义重新估价和解释,使之成为新三民主义。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傾向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孙中山一生的思想經历了二次轉变,一步一步的前进,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自强不息、努力不懈。在世界資本主义从自由資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轉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新民族主义是孙中山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屡次失败后重新探索民族主义理论和实践,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推动下,经过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对旧民族主义作出的崭新解释。这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大发展,标志他晚年政治上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孙中山早期的政治思想,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志认为,在兴中会成立以前,孙中山基本上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或者认为孙在这时虽有某些革命思想,但占主导、支配地位的是改良主义思想。有的同志则认为,兴中会成立以前,孙中山“不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或者认为孙中山这时的思想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受到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但起主导、支配作用的一直是革命救国的思想。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孙中山“一开始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孙中山自己曾经多次谈及何时产生革命思想的问题。一九一九年,他在《孙文学说》中认为:“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一生中,追求真理,坚持革命,不断前进,为振兴中华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建党、整党思想,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种精神。从1894年创建兴中会到1924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兴中会到同盟会,从提出创建合众政府到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为组织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斗争,是建党时期。第二阶段,从中华革命党到中国国民党,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为实现国共合作奠定基础,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是整党时期。本文只就其建党思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整党时期的思想拟另文论述。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始终坚持革命,勇于修正错误,同各种反革命复辟势力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尤其是他在晚年“适乎世界之潮流,应乎人群之需要”,对他创立的三民主义毅然作出新的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他这一行动,对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值得中国人民永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民族观是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于1924年前后形成完整的观点体系,是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它含有许多非科学的解释,但在政治倾向上体现了民族革命与民权革命的统一,适应了中国革命的潮流。在中国近代史上和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划时代的地位。新三民主义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产生了新飞跃,在反帝为首要任务和民族自决原则上,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达成一致。其民族统一与国家统一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为了实现祖国独立,繁荣富强,奋斗了一生。在几经挫折、失败之后,孙中山毅然于1924年初,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于广州举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的前进中,立下了丰功伟绩。探讨孙中山如何以宏伟的气魄把国共合作的创举变为现实,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既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又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遗产中的一切精华都集中体现在他的三民主义之中。总结中华民族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再关注当今的中国与世界,仍能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发掘出大量的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他的晚年,采取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其功彪炳史册,为后人所敬仰!阐述、研究孙中山在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活动,对于理解他在晚年的思想变化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莫岳云时至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结束以往的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络结。其实,时至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结束。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派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五四运动结束不到半年,孙中山将中华革...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晚年亲自确立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确定不移的历史事实。需要深入研究的,不是寻章摘句去钩稽孙中山是否使用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以及“三大政策”这类词语的概念,而是他何以会在晚年确立和执行三大政策的思想认识根源以及三大政策与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他所主张的民生主义有着许多共同点和相似点,认定“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是他确立和执行三大政策的思想根源和理论依据,是其旧三民主义在新时代条件下合乎逻辑的发展,决不是什么“临时权宜之计”。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是为着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依据;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新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阶段的最重要的政策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新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有着对应关系,密不可分,决不是“三件个别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轫者。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他进行革命活动的地点、时间均表明鲁迅与光复会的革命活动息息相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鲁迅早年对光复会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辛亥革命)的观察和思考,是他后来分析中国社会和坚持战斗的重要依据,加上鲁迅早期所创作小说的素材,大多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月,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又一丰功伟绩。这次大会迄今已六十周年,作为公开刊布的会议记录文件,有孙中山亲自审定的稿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事录》与《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笔者在阅读各有关材料过程中,发现对国民党“一大”代表名额、出席代表人数等问题,记述有些差异。今就个人所见,略作考辨,失当之处,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同盟会,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建的,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1912年,同盟会改组后又改名为国民党;随着辛亥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又改为中华革命党;后又复名为国民党。先后三次改组,其成效甚微。只有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对国民党进行了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改组。这次改组尽管也未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制订了新三民主义纲领,使国民党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迈进了一步,成效较前显著。国民党的不断改组,充分表现了孙中山“天下为公”,一心一意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定不移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和为中国革命所做的卓越贡献。 (一)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因此,制定三大政策,就成了孙中山晚年实现其政治思想伟大转变的第一个重要内容。一、孙中山为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奋斗了一生。但在先前漫长的革命历程中,他热衷于学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前,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发动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不久之后,胜利的果实为军阀袁世凯所篡夺,三民主义面临严峻挑战和野蛮践踏。孙中山为捍卫三民主义,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一次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在绝望中得到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改组了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以“联俄、联共、抉助农工”为基础的新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9.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三民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三民主义从旧阶段向新阶段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共产国际帮助孙中山提高了对三民主义局限性的认识,为三民主义从旧阶段向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共产国际为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指导;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参与了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制定,为三民主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阐述王未强三民主义学说是孙中山政治学说的精髓。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重新加以解释后,对国共两党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蒋介石对革命的背叛、篡改和抛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于是,正如国共两党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