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十七年"电影历史,对电影创作者来说,当有些主题和该有的艺术形象,无法出现在新中国的主流电影中时,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就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影片也成为人们期待下的某些艺术思维和实践的桃源之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政治气氛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给了新中国电影创作者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李立 《民族论坛》2012,(2):23-25
从长沙出发,经长常、常吉高速往西北方向行200余公里,便能到达桃源县茶庵铺镇。这个毫不起眼的小镇咋看上去,只是中国4万多个乡镇中普通的一员,但如果我们翻开历史,会发现:自东汉年间起,茶庵铺便被设为临乡之所,属临沅(今常德市)沅南县(今桃源县)。  相似文献   

3.
4.
鹤峰是贺龙的第二故乡。"龙"的传人在这"老、少、边、穷"之地又创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土家族青年农民龙华阶的传奇色彩,给一个新的故事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官屋"走出的"神龙"先人给这地方起名为"官屋"。人们巴望这里出"官",出清官,出好官,以便"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古往今来,此地还找不出一名"七品芝麻官"。生于官屋村的龙华阶,在经过一段启蒙教育后,对"官屋"产生了罗漫蒂克的遐想。然而,因为家境的贫寒,从入初中不久,便辍学了。看来,读书——升官——发财,对他来说只能是乌托邦的幻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三年,龙华阶十五岁。生得圆盘大脸,眉目清秀,总是甜甜的地笑,十分逗人喜爱,大张旗鼓宣传"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国策,使这位弱冠少年跃跃欲试地躁动不安。此时,恰逢村里上万亩公山的林木要一次性抛售。那密匝匝的参天古木令人羡慕不已。只是"蜀道难觅、猿猱苦渡,世人莫不望山兴叹:"看到财,取不来!"  相似文献   

5.
<正>湖北民族地区10个县区山清水秀,是一片片绿色的净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既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过去,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一红一绿”试验区,一红是指鄂东大别山区,一绿就是指湖北民族地区。湖北民族地区不仅有绿水青山,还有蕴含深厚的红色基因,湖北省民宗委对口帮扶的鹤峰县,就是一片红色的沃土。20世纪90年代,我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办公室工作,组织派我到鹤峰县五里区挂职锻炼,  相似文献   

6.
<正>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中营镇的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落。相传,以部姓为主的蒙古族祖先发源于呼伦贝尔草原。元朝末年部氏族人避居湖北松滋,乾隆年间改土归流后,迁居三家台神仙茶园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9代。蒙古族后裔在荆楚土地上落地生根,以勤劳为笔,以勇敢为墨,绘制着三家台蒙古族村的“富村山居图”。2012年,该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阡陌交通,往来种作一条弯弯绕绕的盘山路,是三家台蒙古族村五组至六组的必经之路。在过去路面还未硬化时,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省鹤峰县古称“容美”,系被雍正皇帝赞为“楚蜀诸土司(中)唯容美最为富强”的容美土司领地。清代文学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本末》曰:“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中,阻绝入境,即古桃源也。”孔尚任挚友顾彩的《容美纪游》称“人言此是桃源地,不信桃源如许奇”。2013年,鹤峰开启了旨在打造美丽鹤峰的“最美乡村“”最美家庭“”最美鹤峰人”的评选活动。10年间,共评出20个“最美乡村”、99个“最美家庭”、99位“最美鹤峰人”。10年来,已有4个“最美乡村”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8个“最美乡村”跃升为省级文明村镇;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观音山的雾大,倒不如说观音山大。因为浓雾虽然能够笼罩这山上山下四个不大不小的村寨,却怎么也盖不了山顶。于是,关于观音山的故事,带着各种各样的神秘,在山里回荡。浓雾散去,山民们无可奈何地望着山顶叹息:“山太高了”,“山太大了”。然而,谁也不知道山那边还有山,还有比观音山更高更大的山,住在那边山上的人正在“靠山吃山”。有一天,一个出过山的人回来了。他带回了遗憾,也带回了“靠山吃山”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飞机从阿克苏横越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后,机翼下便出现了一块带形的绿洲,这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凝结着汉族劳动人民和新疆各民族劳动人民传统的共同劳动、亲密团结关系的古“丝道”上的和田地区。这条“丝道”,是以汉代内地的丝绢经过这里运往中亚和西欧而得名的。后来,由于  相似文献   

10.
“古壶热”汉译为鼻烟壶。它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草原上流传了几百年,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在过去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鼻烟用具,也是代表一个人身份高低的标志。同时也是赠送亲朋和迎客礼俗的艺术品。现就“古壶热”的由来,和发展做一简述。 喇嘛教第一次传入蒙古草原是在13世纪中叶,第二次向蒙古草原扩张是在16世纪中叶。这次喇嘛教直接传入东蒙地区,使嫩江流域的蒙古人深受影响。喇嘛教所到之处,无不修建  相似文献   

11.
在莽莽大山中,一排米黄色的教学楼依山傍水,标准化篮球场、乒乓球台一应俱全.操场外围是修剪精美的花坛、鹅卵小径、石桌石凳掩映其中……这所美得像公园的学校,就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走马镇保利希望小学.和保利希望小学一样水平的农村学校,在如今的鹤峰县比比皆是.鹤峰县教育局局长李永忠非常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12.
一、近年来关于“瓯脱”一词的讨论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何星亮的《匈奴语试释》,其中第十七个词是“瓯脱”,作者认为此词译自匈奴语中与哈萨克语[(?)]同源的词,其词义为“住所”、“定居地”。近年来,《民族研究》杂志上又发表了几篇关于“瓯脱”的论文,有刘文性的《“瓯脱”释》(1985年第2期),张云的《“瓯脱”考述》(1987年第三期)。因为“瓯脱”一词不是汉语固有语词,所以存在原意不明的问题。《民族研究》的两篇文章介绍了历代及现代学  相似文献   

13.
杨公卫 《民族学刊》2016,7(2):85-87,127-128
武内绍人(Tsuguhito Takeuchi)专著《中亚出土古藏文契约研究》出版发行以来,在国际敦煌西域学界引起广泛反响.这部著作对于中亚古藏文契约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并进行研究释读,其中对于古藏文契约种类格式的研究成果突出.武内绍人还根据契约内容格式努力还原吐蕃统治敦煌西域时期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这些对于敦煌西域研究的学术研究方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此外,西域丝路的“古代契约”精神对于现代中国诚信社会与法制人文建设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君  马静 《民族论坛》2012,(10):19-20
<正>2012年4月21日,"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论坛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论坛由贵州大学人文学院陶渝苏院长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南大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民族论坛》杂志以及贵州大学等省内高校及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论坛,大家就"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5.
“五溪蛮”地的先秦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溪蛮”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的马援和南蛮诸传。至于其活动的范围,李贤在《后汉书·马援传》中注曰:“郦元注水经云: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溪、酉溪、(氵舞)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皆盘瓠之子孙也……在今辰州界”。据考,此五溪,“有出于酉阳石堤蛮界,流经辰州府城西为北江者,名酉溪;有出于铜仁蛮界,流经麻阳县城南为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中国古代汉文典籍中有“賨”、“賨布”等词。“賨”见于文献,最早的是杨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賨布”首见于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南蛮传》,云:“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两丈,是谓賨布”。最早对賨作出解释的是南北朝时北齐魏收的《魏书·李雄传》,云:“賨李雄,盖廪君之苗裔也。……薄赋其民,口出钱三  相似文献   

17.
刘瑛  林俊华 《中国藏学》2016,(1):205-211
朱倭古舞是一种边歌边舞、歌舞结合、以歌为主的藏族民间歌舞艺术,极具地域特色。朱倭古舞唱词数量丰富,表达极具规律性和艺术性。朱倭古舞按表演程式可分为引子、正歌、尾声三大部分: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颂扬、祝福、赞美、思念等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
明末清初,一梁氏苗族老人东寻西找,在这坡长五公里的大山上搭了第一间“爬地棚”,其子孙聚族而居,形成一个山中村寨。民国初年,此寨再三遭土匪洗劫,梁氏后人不得不一次次重建“爬在棚”。然而,今天这个小村寨命运如何?高高的山上石头多我们苗家住高坡喝的是黄莲水住的是茅草窝祖祖辈辈抬不起头世世代代苦难多苦难多……自从来了共产党苗家翻身见太阳啊,见太阳邓小平掀开大石板翻身的苗家喜洋洋啊,喜洋洋——一位被采访者所唱的歌大山里的第一间“爬地棚”据传,明末清初,一梁氏苗族老人,因贫穷而遭人凌辱,被迫离乡背井迁居于黔…  相似文献   

20.
罗木散 《民族学刊》2021,12(4):89-96, 120
当前凉山彝族人口流动现象呈现出多态性特征,但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东南沿海的工厂制造业中,忽视了前往新疆务农的近十万凉山彝人。这个群体的社会学特征与东南沿海的打工彝人有显著的差异——东南沿海以尚未成婚的年轻人为主,而前往新疆的彝人大都已成婚,拖家带口地在新疆生活。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流动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东南沿海用工的年龄限制和工厂宿舍制不利于已婚彝人前往,而新疆的大农田则为以家庭为流动单位的彝人提供了劳作和生活的必要空间。由此可见,彝族人口流动多态性的生成不仅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流动人口本身具备的技能、语言和文化能力相关,而且与流动人口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相关;流向新疆务农,不仅是在顺应新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是彝人在应对外流时就自己婚后的生计和生活所做的安排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