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文系副教授朱立元所著《接受美学》,已作为《新学科丛书》的一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近三十万字的专著对接受美学的发展作了详尽的历史考察,并专门探讨了接受美学的“文学本体论”、“文学作品论”、“文学认识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价值论”、“文学效果论”、“文学批评观”、“文学历史观”,还以附录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曹丕关于“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文学批评论”三个命题来研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书讯     
▲汕头大学“2 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学学科学术丛书一套 6册 :《广东方言与文化论稿》 (林伦伦 潘家懿著 )、《电视审美文化研究》 (於贤德著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与文化意蕴》 (弋言著 )、《中国文化与海外华文文学》 (彭志恒著 )、《菲律宾华文文学史稿》 (吴奕 赵顺宏著 )、《赵淑侠的文学世界》 (刘俊峰著 ) ,已于 2 0 0 0年 9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全套共 88元 ,单册 15元 (含平寄邮费 )。邮购者请直接与作者联系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大学文学院 ,邮编 :5 15 0 6 3。▲由汕头大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承传与嬗变——当代中国重要文学思潮研究》是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赵联成教授的论著,云南民族大学研究丛书之一,由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出版。《承传与嬗变——当代中国重要文学思潮研究》依次选论的“军旅文学”、“情爱文学”、“都市文学”、“新写实小说”、“报告文学”、“新历史小说”、“世俗化思潮”等,在体现作者个人对当代文学思潮的观感与把握的同时,做到了尽可能全面地囊括新时期文学的主要思潮,尽可能客观地反映新时期文学思潮的真实面貌。与其他研究当代文学思潮的论著相比,赵联成这本著作的特点可能还在于他于具…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600页“女仙外史”条载:“《女仙外史》清代长篇小说。作者吕兆,字文熊,号逸日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中作者“吕兆”应为“吕熊”;“字文熊”应为“字文兆”;“号逸日叟”应为“号逸田叟”。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8页“女仙外史”条载,《女仙外史》为“清吕熊撰,署‘古稀逸田叟’,熊字文兆,《在园杂志》云吴人。”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书店出版)1985年10月版第1387页“吕熊”条:“吕熊字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6月 ,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达力扎布的新著《明清蒙古史论稿》。全书 42 1页 ,3 2万余字 ,是作者“1989年以来撰写的有关明清蒙古史论文的一个结集” ,同时还收入了一些未发表的论文。该书作者长期从事明清蒙古史研究 ,他的新著表现出了较高的学术水平。《明清蒙古史论稿》一书在京出版@晓  相似文献   

7.
[提要]巴人1956年《文学论稿》从政治立场、哲学方法、美学观点三个维度批判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较之1948年与1955年的胡风批判更具理论性。其理论资源与1954年春在北京大学讲学的毕达可夫讲稿《文艺学引论》相同,皆取自“日丹诺夫模式”,由此可反思文学理论是否尊重了文学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8.
三、四年前,当文学研究界一些青年伙伴纷纷涌向新命题、新范畴、新“体系”的时候,当时正攻读博士学位的温儒敏却一头钻入“现实主义”这个古旧而冷落的理论堡垒之中,默默地展开了他的研究工作,颇引来几声“不识时务”之虞。如今,他的专著《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博士论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学术研究应有的拓展、谨严和平实的面目问世了,我细细阅读了这部象作者一样朴素诚恳、深沉厚重的书,回溯他切入这项研究的选题、方法和人格力量,进而反思文学研究创新之类热门话题,总觉得有些话要说。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八年第四期,本刊发表了王振武同志题为《以选择论为框架,建立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一文.该文向我们推出了作者在哲学领域的“新发现”,这就是“选择哲学”.据说作者经过几年的探讨,认定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不可摆脱历史局限性而已经过时”,以为它是“一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哲学体系”,需要“用选择论对自然、社会、思维以及  相似文献   

10.
我校杨海明著唐宋词论文集《唐宋词论稿》今年五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论文集系从作者己完成的论文中挑选出三十余篇所汇成。全书约二十五万字。该书既有对唐宋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宏观鸟瞰,又有对历代词坛名家名作的微观探究。宏观篇,将词置放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阐发了词作在“缘情”功用上的独特地位与优势;作者通观全局,有高屋建瓴之势。微观处,作者不仅对某一词人、某一流派进行专题探讨,而且细致及某一词家身世、生卒乃至出游的考证,不惮琐细,多方钩稽,确  相似文献   

11.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学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价值观,“文气”说的创作论,“文非一体”的文体论,并针对“文人相轻”提出“审已度人”的文艺批评的态度。从而确定了曹丕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投稿系统的日益普及为作者投稿和专家审稿带来了极大便利,提升了编辑出版工作效率和稿件处理透明度,然而也给“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方便。学术界和出版工作者对“一稿多投”关注和研究较多,相对而言,“一投多稿”现象还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很少。实际上,“一投多稿”现象日趋严重。本文以三种学术期刊为研究案例,探讨学术期刊网上投稿系统“一投多稿”论文的投稿特征,以增强对“一投多稿”论文的甄别和防范,从而引起学术期刊及编辑对“一投多稿”论文的关注,降低此类论文对学术诚信及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负面影响。通过对三种学术期刊网上投稿系统2020年112月所有投稿进行查询和统计,共得到2 664篇“一投多稿”论文。以这些论文为研究对象,根据作者Email邮箱用户名格式、同一作者注册多个用户名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一投多稿”论文的特征。从人才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投稿系统的不完善、作者自身功利主义的科研心态等维度探讨了“一投多稿”论文的发生逻辑。从产生稿源“泡沫”、浪费期刊出版资源,存在“一稿多投”乃至“一稿多发”风险,不利于稿件的接收和录用、耽误作者...  相似文献   

13.
《邮电高教论坛》(原名《高教研究》)创办于1986年12月,至今已经出版整整10周年了。10年来,在邮电部、四川省、重庆市有关部门,尤其是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主办单位重庆邮电学院:广大作者、读者以及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该刊对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为此,我们从来稿中选登几篇以表祝贺,并对所有曾对该刊的生存与发展出过力的部门和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4.
新近面世的《梦辞考论》(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南通师院副院长周建忠教授楚辞研究的系列产品之一。自上世纪1980年迄今24年来,他一直以一个“九死未悔”的探索者的姿态,带着深邃的学术目光,对楚辞作家、作品及楚辞学史作了:情细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楚辞论稿》、《楚辞评介》、《楚辞与楚辞学》、  相似文献   

15.
将曹丕《典论·论文》论述的问题作为整体理解,并将它放在具体的时代文化背景中来认识,不同意学界将《典论·论文》看作“文学的自觉性的表现”的观点,也不同意将“文学的自觉”与“为艺术而艺术”作不同质的理解,认为“文学的自觉”在本质上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典论·论文》是“人的自觉性的表现”,同时也为“文学的自觉”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典论·论文》里提到的“四科八体”,其中的奏、议、书、论、铭、诔这六种属于应用文体。仅从这一点来看,说它是“文学专论”就不符合原著的内容实际了。曹丕《典论·论文》并非是“文学专论”,而是既包括文学创作又包括应用写作的中国古代文论。其中,“经国之大业”说、“文本同而末异”说、“文以气为主”说等三个重要观点,也同样是适用于应用写作的理论总结。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而深入地研读《典论‘论文》的原薯.我们便会发现,所谓《典论·论文》是“文学专论”云云,往往都带有以偏概全的毛病。  相似文献   

17.
读批评文章,思绪常常转到作者所持的批评方法上,转到其思维取向与阐释角度、其涉及的文学范畴与批评范式的运用等等,至于研究与批评的结论是什么,一时反被置于次要方面。循此思路,有幸拜读了吴向北先生新近结集出版的《现代作家作品论》一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下简称“作品论”).吴先生早年从事新闻写作及散文创作,后转入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笔耕数十年,成就斐然。收在这本集子里的近二十篇论  相似文献   

18.
何新文先生的新著《〈左传〉人物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论稿)》,还原了《左传》作为历史文学巨著的本来面目,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左传》的写人艺术,为新时代文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何先生很早就致力于《左传》写人艺术的研究。上世纪8  相似文献   

19.
对“文学”作为学科能指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学”为学科能指的现代所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有相当稳定的界域。由此,形成了我们现代的文学史写作格局,但当所指相对稳定后,我们又会进一步发现“文学”作为能指的局限和误导。首先,从约定俗成的角度,“文学”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充满着矛盾与歧解;其次,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在“文学”书写的同一性下,掩盖着技艺论、明道论与摹仿论、审美论、特殊言述的语义差异;第三,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视觉文化的冲击使文字的文学文本从中心趋向边缘。“文学”作为建构学科的概念,失去了近百年被赋予的价值,已到了重新思考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对唐宋词的立体观照——评《唐宋词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明同志的《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是当前词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它的开拓性,主要在于提供了对唐宋词立体观照的一种新范式。自宋以来,词学研究可分“词史之学”、“批评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声调之学”等门类。(参龙沐勋《研究词学之商榷》载《词学季刊》1卷4号)《论稿》基本属于“批评之学”。而“批评之学”自宋代至清末民初,大都详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论述而略于词作的思想价值之分析,又着重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