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前研究朱光潜的人,几乎一致认为他是克罗齐的信徒,这种看法并不十分正确。朱光潜早年受过克罗齐的影响,写文章介绍过他的理论,这是事实,但说他是克罗齐的信徒,却不尽然。现以他解放前最重要的著作《文艺心理学》为例。作者在书中确实以显要位置介绍了克罗齐的“直觉说”,但同时又介绍了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立普司的“移情说”,乃至康德、席勒、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学说。所以,《文艺心理学》实际上是一本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书。意大利沙巴蒂尼教授评朱光潜,说他不是克罗齐主义,说他的美学思想比较庞杂,不成系统。朱光潜则认为:“沙巴蒂尼的批评是对的。我不是一个忠实的克罗齐的信徒,当时我也无意做他的信徒。”但如果说克罗齐的美学理论在三十年代对朱光潜的影响较深,这大概也是符合实  相似文献   

2.
在现当代著名美学家中,朱光潜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非常坚定地认为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他的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他一生对美学学科性质的研究的总结,他早年侧重从心理科学角度来研究美学;中年更加倾向把美学看作人文科学;晚年通过马克思和维柯的研究才找到了和早年自己受影响比较大的克罗齐和黑格尔的历史学派的思想传承关系,从而确立"美学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命题。考虑到美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社会科学属性在朱光潜不同美学思想发展中各有侧重,藉此细致分析他在不同时期对美学定位的思想,可以逻辑推导出他最终将美学视作社会科学的结论,这一结论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理论表现──评朱光潜美学思想袁振保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理论表现。因为在中国当代美学之中,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全面,其影响也极为深远、广泛;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美学思想运行的脉脂和走向,能够深切...  相似文献   

4.
著名美学家、西语系教授朱光潜于1986年逝世。为了纪念这位学者研究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术成就,他的家乡——安徽省,安徽教育出版社继出版《朱光潜纪念集》(收集海内外报刊发表的朱光潜的亲友、同学、学生所撰的回忆、怀念文章)之后,决定出版大型的《朱光潜全集》。全集收他的全部著作、译文和书信,共二十卷。前三卷于今秋即可问世。第一卷收《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文艺心理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作者留学英国时所写,曾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分期发表在1926年11月至1928年3月的《一般》杂志上,1929年3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附录两篇:《无言之美》曾在《民铎》杂志上发表,《悼夏孟刚》曾在《立达学园校刊》上发表。《变态心理学派别》,作者写于1929年,  相似文献   

5.
近代美学的核心问题是美感问题,许多美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精辟见解,但大多着重于美感经验要素的分析。朱光潜先生特殊的学术情结决定了他思想的独特性,中西方的美学思想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了美感经验分析的内外两个参照系。朱光潜先生用批判的、综合的方法将美感经验描绘成了一个动力结构,对前人的观点起到了“补苴罅漏”的作用,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美育找到了内在的心理机制。这种思想对后人的启示作用及其在美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朱光潜美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途径,没有翻译,也就没有他在美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累累硕果。文章通过对朱光潜美学翻译实践及其译论进行考查,发现朱光潜的美学翻译活动,是在受到当时翻译生态环境因素影响下的适应与选择,是“译有所为”的体现,而在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方面,更是体现了译者的“中心地位”作用。作为翻译群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光潜实现了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度的准确选择,取得了美学和文艺理论翻译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产儿。他相信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美学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早期,他对"美是心物同一"命题的证论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上的;中期,他的美学和语言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后期,受马克思历史观的影响,朱光潜认为美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朱光潜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创立的融合中西、贯通古今的美学体系成为现代中国美学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意象”这个概念重新解读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的美学。本文认为,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美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趋势,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两个方面都集中表现为二位先生对于“意象”的重视和研究。“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契合点。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在意象”的理论。中国当代美学本应从朱光潜“接着讲”,但是没有这么做。50年代开展了对朱光潜美学的批判。朱光潜美学被不加分析地整个儿撇在一边。朱光潜的批判者(例如李泽厚)并没有真正克服朱光潜的美学,从而也没有超越朱光潜的美学。这就要求我们回到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等人)的美学,从朱光潜“接着讲”。“接着讲”不是“照着讲”。“接着讲”是突破,是扬弃,是创造,是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的“美感经验”理论是其前期美学思想的核心。在探讨美感经验时,朱光潜主要以艺术为中心,在吸收、借鉴与批判克罗齐、布洛、立普斯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审美直觉论、心理距离观、审美移情说为支点的独特的美感经验理论。朱光潜的美学观点与克罗齐、布洛、立普斯的美学思想相比较下,朱光潜自身的美感经验理论的内容得以明确化、系统化,其美感经验理论的独特性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0.
情感与想象两大范畴的凝铸──纪念朱光潜诞辰一百周年(1897──1997)邹华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现代主观论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宗白华一样,主客审美对应、情感深度体验、审美活动特性等问题仍然为朱光潜所关注,尤其是他对主客审美对应的论证,使主观...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朱光潜美学就逐渐萌生出一种新的性状,这新性状使它渐渐偏离原来的文艺心理学而趋向实践论美学。在引起转变的原因中值得注意的是,1949年前的朱光潜美学本身就具备了某些与他所把握的马克思主义相通的东西,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客观主义倾向。经过苏联人阐释后的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他的视野时,不仅把他那萌动中的客观主义倾向诱发出来并予以强化,而且还在客观主义的视野里为困扰了他二十余年的心物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这新答案既是1949年后的朱光潜服膺于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他的实践论美学的第一块基石。然而,被强化了的客观主义倾向也使朱光潜在问津原本属于人的难题———美的意味、美学何为等———时不再能牢牢地守住人的生命重心,从那里探寻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当前文艺心理研究中存在的深受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自然主义文艺心理学派影响的问题,从马恩原著出发深入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心理思想,论证马恩的文艺心理学思想是系统和丰富的,从而提出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美感经验"把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贯通起来。朱光潜的美学探讨"美感经验"的心理机制及其"前因后果",属于科学;通过"美感经验"实现人生的解脱与超越,即所谓"人生艺术化",这是朱光潜的人生哲学。弄清朱光潜的美学科学与人生哲学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评价朱光潜的思想,为当下的美学和哲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把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纳入他成长发展的历史线索中做了系统的解读,努力探索朱光潜美学对中西美学思想的接受史,并由此展开朱光潜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般论述朱光潜美学发展历程的著作,都将之分为建国前和建国后两个大阶段。文章提出了关于朱光潜的"前美学时期"(1897—1925)、"美学时期"(1926—1935)、"美学实践时期"(1936—1948)和"美学批判时期"(1949—1986)四阶段分期法。这个分期法既考虑到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对朱光潜美学的影响,更注重朱光潜美学历程的内在阶段性变异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近代美学的核心问题是美感问题,许多美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精辟见解,但大多着重于美感经验要素的分析.朱光潜先生特殊的学术情结决定了他思想的独特性,中西方的美学思想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了美感经验分析的内外两个参照系.朱光潜先生用批判的、综合的方法将美感经验描绘成了一个动力结构,对前人的观点起到了"补苴罅漏"的作用,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美育找到了内在的心理机制.这种思想对后人的启示作用及其在美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以美的本质、美学基本原理为重要成果的哲学美学的研究,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资料建设和研究水平,在美学界开启并促进了对中西方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的研究,推进了中西方美学、文艺、文化、学术的交流。朱光潜以美学家、理论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艺、哲学、文化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文化实践的发展,并以开阔的视野和规范的研究引领、提升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转向是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全面、客观地还原这四个转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评估其转变效果,有助于科学地理解、评价他的研究,也能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晚年的主要美学著述,代表了他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四个美学贡献:即强调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确立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学的美学,回归审美心理学,秉承从审美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美学研究思路。这四大贡献在当时为中国美学界突破了僵化的思想禁区,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二十世纪心理学美学诸流派中,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可以说对朱光潜先生早期学说影响至深.朱先生不仅据此批判了克罗齐形式主义的"直觉说",合理的解释了美感发生的心理条件;而且应用"距离"于悲剧的研究和人生美学的探索,使悲剧理论在辩证综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并对人生、生活做了美学的诠释,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完成了"人生--艺术"之间的双向过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现代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与意大利人本主义美学家克罗齐之间美学关系的三大发展阶段为研究内容,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了朱光潜美学与克罗齐美学关系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反映了朱光潜美学由“形象直觉说”向“主客观统一说”,由唯心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发展历程。朱光潜之于克罗齐之间的美学关系经历了推崇、怀疑、批判三大阶段。推崇的原因在于朱光潜青年时期的思想矛盾,传统文化和“多元宇宙观”的相互作用;怀疑的原因在于朱光潜有机整体观念的形成和治学方法的改变;批判的原因则是社会人文环境的改变和朱光潜欲突破自身学术矛盾等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学与美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摘录了他在一九三六年出版的《文艺心理学》中写过的一段“自白”。先生在五十年前回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曾说过:“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略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事隔四五十年后,先生在翻看这段自白时,觉得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只是觉得还应该加上一句:“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