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起 ,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作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分支而为学界所关注 ,提升着人们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及其运作方式的哲学自觉。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哲学的视野 ,探讨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对象性基础 ,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与功能、进化与发展、客观性和主体性、真理性和合理性、滞后性与超前性、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探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说明与理解、认知与评价、规范转换与学科际沟通 ,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合理性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合理性问题之成为当代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主题 ,既是对于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绝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历史性批判 ,又是对于理性的发展历史和作用功能的批判性反思 ,同时也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必然。它意味着人类认识的科学视野由自然转向社会文化 ,由事实转向价值 ,由认知转向评价 ,由存在转向行动 ,由描述转向规范 ,代表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合理性看做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规范性的统一 ,主张在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中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的合理化发展途径。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的合理性和不断提高其合理度应当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意义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文社会科学的三大功能,即认知功能、实践功能、价值功能入手,分析了作为社会群体的"公众"和作为社会个体的"公众",其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所分别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从工具性意义和目的性意义有机统一的角度,阐论了现代社会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最终发展及其话语垄断导致各种文化间对峙格局的形成,并引发了各类知识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障碍、缺失和异化。在全人类共同福祉意义上 ,不同知识领域是否能够达成一种社会功能上的整合 ?本文尝试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及其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延展维度、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维度 ,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之应然的社会功能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欧阳康 《江汉论坛》2001,1(11):30-34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对于现代化及其负面效应的批判与否定而兴起的,其矛头直指作为当代西方社会文明核心的现代性。后现代化主义者以怀疑主义的态度否认各种形式的哲学世界观与价值体系,颠倒人文社会科学中主体与对象、作者与读者的基本关系,否认科学观、真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从根本上挑战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我们应当从当代西方社会的复杂性中探析后现代主义的现实基础,关注其所提出的某些真实问题,把握其思想动向,同时努力克服其片面性、极端性和消极态度,大力加强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积极发挥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需要适度颠覆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规范以一种普遍性原则将学术研究定位于外在形式之上,它所抱持的科学实证精神并不完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定性.技术规范鼓励模式化抑制个性化,只能培养匠人扼杀学者,导致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缺乏理性思辨和人文精神,并最终放弃了"兼济天下"的社会职责与学术使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需要适度颠覆技术规范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轻人文社会科学的不良倾向 ,提出必须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功用再作一番思考分析与价值重估 ,文章明确提出人文社会科学是引导和主宰自然科学的大脑 ,是引领自然科学前进的有力保障 ,必须用辩证精神注意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及其变化 ,用科学态度对待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8.
在方法论问题上,韦伯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因此要想理解韦伯价值中立原则的真正内涵,必须深入其理论逻辑内部.韦伯认为,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是不相容的,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工具合理性取代价值合理性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消解了价值与意义,但是却为现代社会带来了规范与效率,因而具有其内在合理性.由此出发,虽然韦伯已经看到了在人文社会学科内,完全排斥主观性与价值的维度是不可能的,但他还是试图将在实践领域代表了规范与效率的工具理性引入到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来.韦伯的价值中立原则与他的工具理性为主要内容的合理性概念具有内在的关联,是韦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中共党人的"社会科学"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所认识和理解的科学,不只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与迷信、盲从、愚昧相对立的崇尚逻辑实证的现代理性精神。民国时期掌握了唯物史观的中共党人,对"社会科学"情有独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当时"社会科学"的话语。他们除了大谈"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之外,对社会科学的"科学性"、研究难度及其国人在这方面所面临的特殊挑战等问题都进行了很有思想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基本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照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测定的"KAP"指标,从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基本术语的了解、对基本观点的掌握、对科学常识的理解、对特定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对假定事件的处理五个方面,对我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基本状况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及"价值中立"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科学观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迄今仍然众说纷呈且歧义丛生的话题.以自然科学为典范塑造社会科学,否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或事实特性,是支撑"脱价值化"主张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并不具有可普遍化的公理意义,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传统之外,虽说拒绝"脱价值化"的具体思路往往不同,但许多思想家都肯定了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和价值知识的可能性.实证论意义上的"价值中立"与韦伯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并非同一个概念,前者派生于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后者立足于社会科学的"价值关联",韦伯并未主张把价值问题从社会科学领域中排除出去,他所说的"价值中立"可解读为"评价中立",意在强调社会科学家应"不作评价"地进行研究,以便遵从科学本身的要求即在事实和理性的引导之下得出客观的结论.问题不在于社会科学是否应该"价值中立",而在于"价值中立"在何种意义上是合理的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科学."人"的概念规定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建构的基础,其合理性问题尚有待进一步反思和审察.基于宗教神学立场的上帝创造之"人",近代以来已逐渐退出科学思考的领域,基于自然科学立场的自然生命之"人",总体上看对人文社会科学影响不是太大,而基于哲学理性神话的抽象概念之"人",迄今仍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依凭的重要基石.必须走出关于人的自然本性或先验本质的理性神话,重视人的非终极性问题及其意蕴.人不是已经完成或给定的"常量",而是处在生成或形成过程中的"变量".人类生活世界的二重化根源于人本身的二重化,即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的双重规定及其动态关联.把动态内涵纳入"人"的概念规定,克服"人"的静态概念的缺陷,真正体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渠道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是广义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尚存在单向性、计划性和相对单一性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基于"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的相关结果,提出了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渠道建设的双向互动、多主体参与和交叉合作的原则,并构建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团体和大众传媒共同参与、注重互动的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多渠道交叉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无论人们对范式如何理解,目前已经公认政府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范式是需要改革的、是需要创新的。没有一流的研究管理,绝没有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是建立秩序、激活力量、提高效率的手段,管理创新是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保证、有力引导与重要突破口,管理创新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与长远性的问题,管理创新与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所取得的成绩必须充分肯定,但同时必须承认,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还没有有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政府在管理上的滞后…  相似文献   

15.
牛文君 《社会科学》2023,(11):45-53
对说明和理解关系问题的反思,首先出现于狄尔泰的诠释学思想中,韦伯将之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思考,并在吸收诠释学的因素的基础上,开创了“理解的社会学”。这种新型的社会学要求,对人类行动的研究,要将因果说明和意义理解统一起来,对于行动的解释要达到“合意向”与“合因果”的统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意在克服实证主义传统的局限,也意在打破肇始于狄尔泰的说明方法与理解方法的长期对峙,他提出了实现因果说明和意义理解之统一的可能方案,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转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人文社会科学正在实现着两个转向:一是实证性和运作性研究转向,二是前瞻性和超越性研究转向。与之相对应,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也发生了转向。科学与价值辩证统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王鉴 《学术探索》2011,(6):128-133
人文科学,是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社会科学通常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的是人类的组织与制度方面的问题,并构成相应的学术体系。社会科学中总夹杂着人文科学的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当前人文社会科学较多地使用从自然科学研究中移植过来的实证方法,使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缺乏自己的特点。从狄尔泰到海德格尔再到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探索,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确立了与自然科学认识论不同的解释论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古代至一九九0年卷,是甘肃省志第六十一卷,时间断限上溯东汉,下至当代(1990年),按照"明古详今"的原则,全面反映甘肃社会科学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于东汉以后历代各重要时期甘肃人文社会科学,采用介绍重要学者的形式反映其大致风貌及其思想传承,取其"明古"之义;对于当代(1949年~1990年)甘肃社会科学发展的状况,则以学科形式反映,取其"详今"之义,是本卷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社会科学的领域是"实然",而不是"应然",社会科学不能解决人类的目标问题.这项原则的确立并非源于人类认识的局限,而是由于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进入大调整时期,国家与商业把知识生产置于工具地位,形成了国家和企业提出问题,学者提供研究成果的"采购式"社会科学研究模式,而知识分子的主流也从传统知识分子向科技型知识分子转化.价值中立原则在一定意义上是西方社会科学工具职能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韦伯的“价值无涉”不同于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而是与价值关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进行经验研究的一种策略,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具有相近的合理因素,正确认识和理解“价值无涉”原则对推动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