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繁亭 《东岳论丛》2012,33(1):121-126
在当时最新的科学成果——进化论、生物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启发下,自然主义作家获得了一种崭新的人的观念,并因此在创作中深化了对人的描写.自然主义对生理学的重视,从根本上来说乃是为了更加真实地对人的心理进行描写.自然主义的这一转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文学在人物刻画上的不足,而且也为20世纪以弗洛伊德心理学为武器专事揭示“自我”内心世界的现代主义文学事先进行了一次开创性的探索和实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自然主义与写实主义都作为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反拨而被引入中国现代文学。一开始,由于知识界受文学进化论的影响,普遍认为自然主义优于写实主义,但随着普罗文学的兴起,写实主义(又称现实主义)终于成为权威话语,排斥包括自然主义在内的其他文学观念,而且其自身也发生了变异,成为架在作家头上的“理论刀子”。  相似文献   

3.
作为自然主义所倡导者的左拉,他的名字往往和这一流派捆在一起,而由于自然主义在我国曾长期受贬抑,所以左拉也总是得不到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那样的礼遇.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者纷纷为他打抱不平,写了些“翻案”文章,以图扭转这种局面,给左拉和自然主义以应有的地位,但实际效果并不见佳.综观以往的研究,贬抑者认为,自然主义偏离了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它的出现标志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欧洲的衰落;左拉作为自然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成就不在于自然主义本身,而在于他的创作实践突破了理论的束缚后走向了现实主义,不过,自然主义的倾向在左拉的创作中仍然是存在的,是他的创作的“局限性”,因而他与正宗的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相比还略逊一筹.翻案者认为,左拉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  相似文献   

4.
蒋承勇 《学术研究》2022,(4):154-161+178
欧洲的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科学精神、科学理性促成了追求“写实”“求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19世纪也因此被称为“小说的世纪”。虽然此时也有非现实主义的小说,但现实主义小说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现代科学在“科学的世纪”的西方文学中结出的重要果实。科学技术革新了报刊印刷与图书出版等大众传媒的模式,改变了作家的文学视野、审美趣味与创作方式,也改变了大众的阅读方式,从而促进了新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与成熟。现实主义小说家直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使小说成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正是这种以描写下层民众生活为主的叙述性文学样式,赢得了普通民众的喜爱与关注,这表征了一种具有现代审美特质的文学大众化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大多没有了传统的英雄叙事品格,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战争结束的和平生活中,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到处显露的是生命与灵魂的被毁坏,“毁坏”意识已然代替了英雄主义题旨.现代作家站在战争之上审视战争本身,在毁灭性经验中反恩人类理性和文明的本质,质问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20世纪的西方战争文学实质上成为地道的“反战文学”.这是20世纪有关人类争端的新认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鲜明的纪念.可以说,“反战文学”已经成为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西方文学史上沉重的伤痕之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方传统文化信念和现代人的裂解痛苦.  相似文献   

6.
必须承认:现代主义文学是本世纪西方文学的主潮,而且是对19世纪西方文学的“超越”。这种“超越”的结果,导致了西方19世纪文学与20世纪文学之间具有一道明显的“裂痕”与“深渊”。控制论者维纳指出:“20世纪的发端不单是一个百年间的结束和另一个世纪的开端,……完全可能是独自导致了我们今天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文学和艺术之间所能看到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到残雪谈伟大文学的一篇文章,谈到了小说,她说,文学的源头来自于西方,中国根本就没有小说.她还认为,好的作家和小说就是要展现人性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她所欣赏的作家自然都是西方的.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无可挑担的,她只要能写出一流的小说就足矣,无所谓东方还是西方,但对于暗伏于其血液内部的文化基因,以及其母文化(自然她也可以说西方文化才是她的母文化)的传统来说,也许存在着内在的大矛盾,这也应了她所说的中国文学缺少这些,而西方文学正是描写人性深处的矛盾而成为伟大文学.在这篇短文中,残雪将中国文学一概否定,从古至今无一幸免.  相似文献   

8.
李伟萍  朱丽 《兰州学刊》2006,(12):163-165
明治三十年代末,日本文坛掀起了以告白自己为主要特色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涤荡和日本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日本自然主义以“自我”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创作主张。以法国自然主义文学为镜,可看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明显呈现出觉醒了的近代知识分子难以确立“自我”的“愚钝迷惑”的特质,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以“私小说”的独特文体对日本近代文坛的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追求客观,是自然主义的文学理想.自然主义主张文学象镜子一样,按照生活的“原样”进行客观描写,拒绝主观的介入,排斥感情的影响.借用左拉《卢贡一玛卡尔家族》的副题中的提法,是使小说成为“自然史”与“社会史”.自然主义对“客观性”的追求,既表现在认识层面,也体现在操作层面.1、在对人的认识上,以“物质的人”代替“精神的人”,以“物质性”作为人性的全部.自然主义的人的观念,直接依据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人源于低等动物”的发现成为自然主义对人的基本理解.与浪漫主义的人观念形成鲜明的对照,自然主义者把人描述成与动物处于同一水准,是“人化的动物”.而“人化的动物是原始动物的延续”,远不是高于一切的“万物之灵”.人所组织的社会,也不是被人类幻想净化过的理性世界,相反,  相似文献   

10.
黄波 《学术界》2012,(1):161-167,287
美国文学从自然主义文学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异军突起,占据世界文坛重要地位,但文论界对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后的发展脉络界定模糊,以至出现断裂感.分析美国社会史实可以论证,自然主义思潮进入美国后迅即嬗变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主导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嬗变所产生的张力和冲突构成20世纪美国文学乃至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迷惘的一代”为缘起、“垮掉的一代”为高潮,最终汇聚为美国反文化大潮.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步入文明的脚步日趋加快 ,人与自然的关系亦日趋尖锐 ,中西方作家的作品中对环境问题的描写也越来越多 ,一种称之谓“环境文学”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因肩负反对封建农奴制和抵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双重任务而独秀于世界长篇小说之林.它重视文艺复兴和启蒙文学中冷静地观察、如实地描写、客观地反映社会面貌的现实主义传统,又表现出对充满人文精神的光明未来深深的求索.与西方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所宣扬的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人的原则不同,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家承认个体的精神自主性,并把它凌驾于物质世界和周围环境之上,但不割断人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而是深刻地、精细地展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本表现形态已经不再是在"典型环境"中产生的"性格典型",而是源于生命本体的"气质类型"。在传统西方文学叙事所带来的卡通式的人物世界,里面满是傀儡、木偶般的"英雄"、"巨人";在自然主义文学叙事中,"英雄"陨落了,"巨人"坍塌了。西方文学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现代演进,显然是从自然主义文学这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一开始就是在社会进化论意义上理解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社会进化论与中国传统的观念意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事实上并不构成中国接受社会进化论的障碍.构成难以接受社会进化论障碍的是19世纪中国的时代精神和知识精英的人生态度.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19世纪60年代在香港,有过两次与社会进化论相关的“强弱论”问题的讨论.参与这两次讨论的王韬,主张以“用强”的立场应对西方的挑战,但他最终也未成为社会进化论者.象王韬这样的直接参与传教士西学传播活动的知识精英,不能以先驱者的姿态对在西方有广泛影”向的社会进化论以积极的理解,并主动予以传播,社会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进程就无庸置疑地被推迟了.  相似文献   

15.
吴亚娟 《齐鲁学刊》2008,12(2):138-140
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理念是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但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并未像日本文坛那样形成典型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中国文学环境的独特性使自然主义经过改良后成为诠释启蒙文学观的载体。五四新文学的倡导者们提倡自然主义,是试图用自然主义来克服写实主义"不忠实描写"的弊病,将它的某些法则加以改造而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6.
袁雪生 《学术论坛》2004,(2):172-175
20世纪西方文论在经历了“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之后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两大文论主潮开始了对人本身以及对文本“文学性”的探索 ,而它的深层转向———文化转向则将西方文论从占统治地位的内部研究走向了文化研究 ,由此重新关注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 ,并赋予了文本以开放的社会历史内涵 ,它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是一种深层的转向与历史的回归 ,具有时代的历史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法国,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法国的自然主义要求作家用科学的态度,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描述,达到真实再现生活本来面目的目的。20世纪初,自然主义被少数美国作家应用于文学创作。美国的自然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法国题材主要来自社会低层、创作的非道德态度等自然主义特点;因受多种社会思潮和其特有的民族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了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等鲜明美国特色的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20世纪的中国新文学是西方文化强势冲击以及西方文学密集影响的结果,除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对“五四”新文学的先导作用得到普遍承认之外,现代文学研究界并没有充足的精神准备去正视19世纪文学思潮如何对20世纪文学产生影响的问题。事实上,即使在近代文学乃至古代文学研究界,人们也常常对19世纪中国文学的思潮现象予以忽略,更不用说去寻证其后续作用力了,其原因盖在于未能从这一时代文学创造力的普遍萎顿和文学观念建设的意力模糊中分辨出思潮的潜隐性,进而确认这种潜隐性乃是19世纪文学思潮的时代性特征。人们…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者对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研究大致有:整体总论,主要研究自然主义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归属研究,主要研究英国哪些作家作品属于自然主义;作家作品论,主要研究作家作品所具有的自然主义倾向和风格。整体上来看,国内对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零散的阶段,人们对自然主义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对作家作品的自然主义归属尚存争论,对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没有充分展开。梳理和探讨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利于开阔视野,促进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1917年《新青年》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始至二十年代中期“革命文学”发生止,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翼。五四新文化运动旨在引进西方近现代文化,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改造来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民主”两面旗帜,它实际上包含了这样一些主题:以科学主义反对道德主义;以进化论反对复古主义;以人道主义反对宗法礼教;以世界主义反对华夏中心主义。五四文学革命也包含了相应的主题:以再现论、认识说取代表现论,主情说;以发展的文学观取代停滞的、复古的文学观;以人的文学取代集体理性的文学观;以平民文学反对贵族文学、士大夫文学;以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以文学独立反对“文以载道”;以世界文学反对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