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为-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交际教学法是本世纪外语教学发展的三次飞跃。它们在相互继承,相互批判中成长,从不同角度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外语教学本质的认识。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融合,同时正酝酿着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新闻自由的两种不同认识论,提出主客体统一论的新闻自由观。作者批评了主体论新闻自由观的唯心主义倾向,指出“天赋人权”自由观对社会的危害。同时分析了客体论新闻自由观的进步性和相对性,肯定了新闻自由是阶级意志的整体自由,并受媒介支配权和社会效果的制约,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作者提出主客体统一论的新闻自由观,主张通过法律中介和记者的社会责任感,维护正当的新闻自由,防止滥用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3.
4.
马林诺夫斯基对现代人类学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将理论研究置于田野考察的宽广视野中,提出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文章侧重于对《文化论》文本的解读,探索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观及艺术理论的基本内核,揭示其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能。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理论思维脉络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历史走向 ,考察了区域发展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 ,概述了农业区域发展理论 ,工业区域发展理论 ,中心地发展理论 ,区域产业关连发展理论 ,区域增长极理论 ,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 ,以及现代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系统地揭示了区域发展理论的思维脉络  相似文献   

6.
论先进文化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客体尺度、主体尺度、社会尺度三者的统一。先进文化的功能体现在民族凝聚、教化塑造、价值导向、社会批判四个方面。建设新时期先进文化,并探索其建构路径,是文化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认同理论呈现出从本质的认同论到建构的认同论的发展态势,这首先从与认同直接相关的主体论的发展过程可以见出。两种类型的认同论各有其特点,其中建构的认同论的特点为建构性、差异性、变化性等。理想的认同应该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但又以建构为主的。  相似文献   

8.
英汉互译不仅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从深层次上讲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变通。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译者要具有双语文化意识,并参照功能派翻译理论,必要时要进行文化因素方面的调整,以便使译文能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使语际交流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传播理论史》的贡献,据此鸟瞰与省思1960至2010年间,文化意象与内涵在学术论述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演变。从中,作者进而指出,199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与手机,使用社交传媒的时间有增无减之后,人们有愈来愈多的时间,从工作至消费,无不陷入商业逻辑的漩涡。面对资本增殖进入新的阶段,制约了文化活动,公共政策理当有所响应。  相似文献   

10.
新近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黄龙溪古镇,素以历史悠久和水乡风光秀丽闻名于世。然而,该镇究竟“古“到何朝何代,却缺乏系统研究。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黄龙溪镇的历史文化脉络,认为:黄龙溪镇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是三国蜀汉政权的圣迹之地;是崛起于宋代的乡村商业集市;清初以来新兴的移民场镇、水运码头。  相似文献   

11.
在后殖民语境下,作为翻译研究的根本理论对等理论出现了文化转向。多层次对等理论在全面关照语言本体层面对等的基础上,将社会文化因素纳入翻译学的研究视野,倡导原文在原语文化与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文化功能的等值,反映了后殖民理论消解霸权,弘扬弱势文化,承认文化差异,主张平等对话的思想,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均有着深远的意义,是翻译研究的深化。中国译学从中可以得到极好的启示,即加强汉外翻译实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提升译者身份和译学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往往倾向于根据本族文化背景和由该背景决定的解码方式来理解信息,因此说话人的信息会按照受话人的想法被加工和改变,不同的文化语境导致交际双方对同一客观信息有不同的理解,从而无法达到有效交际。文化移情要求交际者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来推测对方的思维和处境,从而填补交际双方的语言信息空缺,推理出对方不能直接表达或者自己未能彻底理解的话语含义,因此文化移情对于跨文化语境的构建、实现交际中的最佳关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在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把翻译过程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4.
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在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把翻译过程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成事性言语行为”与文化语境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研究和实践中 ,如何进行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文化语境的转换和再现至今仍是译者的一大难题。在翻译实践中言语语境和情景语境往往能得以成功转换 ,而文化语境经常转化不恰当甚至被译者所忽略。本文指出 ,引入语用学机制 ,尤其是“言语行为三分说”中的“成事性言语行为”理论 ,不失为跨越文化语境翻译屏障的一项颇有意义的尝试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历来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重点关注对象。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也能解决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当务之急是——走出“娱乐至死”的文化陷阱与精神沙化,重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道统与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语境中的"反本质主义"是一个文化研究意义上的政治概念。这一策略性应用见证了从自律性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发展变化。对于这些转变,我们可以在四个方面予以反思:应用的策略性;生成的转换性;解构的博弈性;面对当下的反思性与面对未来的肯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论实现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路程到底还有多远?我们的古代文论研究究竟缺失何在?似乎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如何在现代文化语境下研究中国古代文论这样一个基本命题。这里拟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贴近文学实践,激活理脉,贯通古今;呼唤原创意识,中西化合,重铸文心;摆脱一统体系观念,建构多元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商务英语函电在贸易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阅读翻译和写作各方面都受文化语境的影响。从语言、语篇、语法和词汇四方面分析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并总结文化语境对其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出发,以语用学为理论依据,着重探讨了文化语境,包括色彩的文化内涵、双关语的文化色彩、历史典故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宗教信仰的文化内涵等文化现象对语言翻译的制约作用和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