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防建设经费筹措是晚清政府的重要任务.中法战争以前为广东近代海防的初创时期,开始购买铁甲舰和修建新式炮台,海防主要依靠自行筹款,获得的中央经费仅有粤海关每月拨银2万两;中法战争至两广总督张之洞离任前为广东海防的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借洋债迫使清廷允许广东截留洋药厘捐和开办闱姓赌税,同时广东与户部对各类捐输展开争夺,广东利用战时体制获得捐输的支配权.从晚清广东海防经费的筹措过程可以看出,广东督抚不断通过寻找新财源、请求截留京协饷等方式建设本省海防,为了应付国防事务,战时状态下在中央与广东互相妥协的过程中,广东获得更大的财政支配权.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年来的国内晚清海防思想研究,可以以2000年为限而分为二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学界对晚清海防思想研究的基本框架、观点都已基本界定,相关的论著也有一些;第二个阶段,学界对其研究在深度、广度上有所拓展,有关的论著在数量上要多于第一阶段,但基本观点与前一阶段大致相同。从内容上来看,本文的综述,包括晚清海防思想宏观研究、个人海防思想、同光年问塞海防之争、晚清区域海防思想研究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广东近代的兵器工业从同治年间肇端,几经整合发展成为广东制造局、广东制造枪弹厂。20世纪初,二者经过合并扩充,成为广东制造军械厂。这些兵工厂是晚清时期广东省建立的第一批仿造西方先进军火的兵工企业,奠定了广东兵器制造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广东是中国晚清时期教案的高发区.引发晚清广东教案的原因很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中西文化冲突及经济利益冲突是其中两个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广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相似文献   

5.
山东海防建设是晚清海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使晚清社会特别是山东地方社会政治发生了诸多变革。具体而言,晚清山东海防建设,推动了山东的军事近代化,促进了山东地方吏治的整顿,制约了山东内地治安与河务运作,打破了山东沿海居民生活的常态,推动了中央财政管理制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晚清粤商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旅沪广帮十分关注晚清时期广东的主要社会问题,并尽可能地在其中发挥自己的影响.欲全面了解晚清广东社会,必须将他们的活动考虑在内.此个案亦可加深对中国传统移民与其故土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山东在道光帝的督促下,提出了山东海防的建设方案。这一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改造船炮,增加水师兵额,加强水师训练,修筑炮台,建设军储仓。尽管这一方案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晚清山东海防建设的探索,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然而,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山东海防建设方案并没有真正落实。晚清山东海防事业因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依然处于十分落后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海防形成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经世致用治学观的逻辑发展;其二是倔强刚毅的内在性格使然;其三是对来侵略冲击的应力回应。他提出的"师夷智"是近代海防论重兴的思想基础。曾氏在置办船炮、输入海防知识、推动海军建设、打造海防团队力量上作出了诸多努力,有助于晚清海防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中国女权运动偕民权运动而勃兴,广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女权运动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陈炯明从进入晚清广东咨议局开始,至民国时期两次主持粤政期间,均对女权运动大力倡导并给予支持。在女权运动展开上,陈炯明持现实主义的渐进模式,即经教育权利、人身权利和政治权利的顺序渐次达到。在每种权利的获得上,也应该遵循由易至难的渐次顺序。  相似文献   

10.
晚清海防是以维护政治稳定和本土安全为目标,其得失成败与地方督抚海防思想和实践密切相关。晚清重臣刘坤一海防思想和实践在海防近代化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海防思想经历了萌芽于江西巡抚时期、形成于两广总督时期、完善于三督两江时期的嬗变历程,其海防实践聚焦于练兵、培养人才、造船、制器及筹饷等方面,其海防思想和实践体现了海防目标的变化性、海防建设的务实性及海防策略的多样性等特点。刘坤一海防思想和实践的时代局限性是:"夷夏之辨"等传统观念制约其认识列强的深刻性和效法西学的彻底性;南北洋集团之间的矛盾制约其南洋海防事业的发展并使得南北洋海军难以真正形成合力;地方缺乏独立的人事权、财政权及军权使其许多海防思想难以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丁日昌的近代海防思想代表了晚清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用西方先进装备武装中国海防、以抵御列强侵略的激进思想,为中国近代新式海军的建立和近代军用工业、民用工业的创立、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粤人好赌,屡禁不止,晚清尤烈。清末广东的禁赌运动,与新设之广东谘议局有着紧密联系。官方与部分议员在"先禁赌"还是"先筹抵赌饷"问题上本有分歧并逐渐冲突,而议员之间的分派也渐趋明显,终致广东谘议局议员集体辞职事件的发生。综观宣统年间禁赌过程,筹抵赌饷实是关键环节。各方商业和权力利益的复杂纠缠,说明了清末政治废弛、经济无力、控制力式微现象。仔细考察清末广东禁赌过程,实能反映颇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晚清警察的设立是以国家职能为目的,社会服务职能是警察职能最外在的表现,但由于清政府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决定了广东警察职能的特殊性。文章对广东警察社会服务职能内容和作用进行阐述,并从人口控制和舆论控制的角度重点对广东警察的国家职能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自从西方列强依仗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封建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后,在惨痛的历史教训面前,中国近代海权意识开始觉醒。同、光年间,清政府中一些有识之士对海防建设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冲击了传统、保守、落后的国防观念,致使筹办海防遂成为晚清国防战略之重要决策。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产生与探索,既是对西方海上挑战的直接反映,也是军事国防必须近代化的大势所趋。在这一令人瞩目的海防思想与战略的深刻影响下,中国建成了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御侮图强的洋务运动蓬勃兴起。因此认真研究晚清海防思想与战略,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由于部分有识之士的呐喊、晚清海防教育的初步发展以及近代出版业的兴起等原因,近代中国国民形成了以海防观为主的海洋观念.但这一观念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和保守性.甲午战争后,西方海权观念传入中国,近代国民的海洋观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近代国民的海洋观念是不断深化的,既有对传统海洋观的反思,也有对西方海洋观的探求,近代中国国民海洋意识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缓慢前行.  相似文献   

16.
晚清广东复杂的社会环境,使两广总督多为名吏,他们的警政思想和具体实践反映了清末警察在中国推行过程中的曲折斗争.本文主要从总督的警政思想和警政实践中的阻碍两方面来叙述.  相似文献   

17.
大沽口炮台的海防建设和四次大沽口战役,是晚清军事近代化的一个缩影。从清政府对炮台战略重心的调整、战争决策的变化以及军队武备建制的重组等三个方面,折射出晚清中央政府在推进军事近代化进程中的思想观念、态度的变化及文化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沈葆桢在晚清筹划海军建设过程中,重视船舰建设,极力主张建设近代中国铁甲舰队,以增强海军威慑力和夺取制海权.他坚持把握铁甲船主权,不拘一格重用民勇,笼络海洋人才,追逐近代舰艇发展方向.沈葆桢经略海防的独特视野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奠定了近代中国海军根基,对近代中国海防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晚清海防战略嬗变是近代古今中西之争的产物。从中西之争看,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在师夷之“技”“学”“道”的过程中,海防战略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塞防与海防并重”“以精炼海军为第一要务”“海权论指引下重建海军”的嬗变历程。从古今之争看,与“师夷”相伴的是对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维护,既有改良派、洋务派及维新派在“器变道不变”“中体西用”“道器兼备”及“由器进道”的思维框架中吸纳西学以维护传统,也有顽固派通过抵制西学以维护传统。古今中西之争既促进了海防战略嬗变又制约其西化的彻底性,进而对晚清海防成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晚清广东的"公局"--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权力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19世纪50年代因镇压红兵起义而在广东普遍设立的公局,后来演变为广东士绅控制乡村基层社会的常设权力机构.它拥有武装,征收局费,有稽查、缉捕、审判、仲裁等权力,甚至在地方上有一定立法权,使清朝的统治得以延伸到县以下的基层社会.研究广东公局,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晚清士绅的地位、作用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