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不彻底所导致的衍生性问题。基于对10个省(市)9 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实证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监管方面弱于非留守儿童,而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而是"弱势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存在分化,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低龄留守儿童以及处于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需引起社会各界重点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则与路径在于,协同主体,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聚焦核心,关注留守儿童重点群体与关键方面;着眼根本,呼唤母亲回归与城市接纳。  相似文献   

2.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476名少数民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使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状况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身体症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男生在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男生有显著差异,留守男女生在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上有显著差异;七年级的留守儿童在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差异,九年级的在对人焦虑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在性别、年级、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监护人、不同住宿地点、父母任一方外出等方面均存在部分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因此,矫正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应当从监护人、学校、政府部门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不同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道德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有四种教养方式--隔代教育、寄养教育、寄宿教育和自我教育.不同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道德的成长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成长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提出留守儿童在文化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侵害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严峻性和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一些构想和对策,希望引起家长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形式对灌云县陡沟乡许相村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题研究。依据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近几年来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我国现有留守儿童5 800万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迫切性非常突出。以黑龙江省桦川县苏家店镇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深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根本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寻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因此,矫正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应当从监护人、学校、政府部门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问题受到政府、媒体、学术团体的重视,也引起了国外的关注,基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视野,本文对当前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特点、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状况、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回顾并梳理了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理清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铁成 《新少年》2014,(7):14-14
义县西部山区瓦子峪镇10所村小学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建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设心理邮箱,建代理家长监护机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为留守儿童解疑答惑,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心理、学习、安全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建设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经济基础落后,物资设施匮乏等弊端,众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致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幅增加。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关国家机关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有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国家教育的公平性,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对贵州省大方县部分农村学校进行的调查表明,当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城镇化进程加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农民工群体。随之出现数百万留守儿童。调查发现,85%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管,而年迈体弱、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难以满足孩子的学习辅导和生活监护的需要。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不畅,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作者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从留守儿童本身,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入手,提出三种切实可行的介入应对措施,即社会工作急需介入留守儿童的个案咨询和辅导、介入留守儿童互助支持小组活动、介入留守儿童家庭的亲子沟通。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综述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农村妇女留守原因、农业生产女性化现象、留守妇女的婚姻关系与心理状况、家庭决策与性别关系、子女教育、社会网络与自我发展几个方面.文章认为,目前的留守妇女研究存在界定模糊、理论构建不足、缺少对留守妇女多元性关注等问题,而且忽略了她们生活中重要的相关利益群体.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及现状及留守儿童目前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指出要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通过继续保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监督活动等措施来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留守儿童尤其是其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从政策角度考虑,是由于二元体制下的户籍制度,教育政策的偏差,以及政策法规的执行不力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国家应该通过消除户籍壁垒,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寄宿学校等政策措施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非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父母感情不和的留守儿童其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感情融洽的留守儿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婚姻、家庭等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存在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身体透支大、健康差,心理忧虑多、负担重,婚姻质量差、担忧多,文娱时间少、质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34个流动民工家庭的质性研究,从制度、结构和家庭三个层面探讨了留守儿童的形成;并分析了流动民工家庭如何从经济方面、情感方面、心理方面、照顾安排方面能动地对留守儿童进行跨域抚育。研究发现,尽管面临与留守子女空间上的分隔,但外出父母仍能通过各种策略性安排进行跨域抚育。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子女留守农村是国家现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结果,也是城乡两种不同社会与文明推拉合力作用的产物,同时是作为父母的农民工在迁移流动中的理性抉择与意识建构。城市生存境遇、乡村归属意识及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等是农民工子女留守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需要城乡相关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