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基于教育发展和缺位视角下的“民工荒”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论述新一轮"民工荒"现状的基础上,以新生代农民工和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主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发展延迟适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时间、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改变的角度,从企业主自身素质低导致企业定位低、管理不科学以及企业主诚信教育缺位导致农民工流失、农民工自身职业技能教育和维权教育缺位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新一轮"民工荒"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企业订单增加,用工需求增大,但此时出现了返乡农民工不再选择回到原来的城市、原来的岗位,使得大部分城市又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通过对盐城市盐都区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此次"民工荒"下未返城民工就业去向,旨在为有关部门辩证看待"民工慌"与"民工荒"问题,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易斯拐点对甘肃地区“民工荒”现象的验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甘肃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是否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通过对二元经济模型和刘易斯拐点的理论进行重新梳理,确定拐点的判断标准,即劳动力转移引起农业部门制度工资上涨,进而引起工业部门实际工资上涨。结合甘肃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地区出现的"民工荒"不能认为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解决"民工荒"的对策应该是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科技文化素质;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以后,"民工荒"呈现出全国性民工荒、普工荒、年轻工人缺乏化、持续性民工荒等新特点,它是新时期农民工就业价值观念改变即由生存理性转变成发展理性、企业用工机制问题即为短期经济利益而不公平地对待农民工、政府就业服务不足等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根本性地解决"民工荒"的问题,企业应当进行技术升级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同时要善待农民工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以盘活企业;政府应当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为企业技术升级减负,完善各项政策为农民工扫清融入城市的各种障碍,优化就业信息服务,做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的"媒人";农民工自身要提升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脚踏实地走好职业道路。  相似文献   

5.
政府义务视域下的农民工贫困与"民工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贫困和"民工荒"并存似乎有悖价值规律下的供需关系,但二者实际就是一个农民工工作权的问题。农民工工作权的实现,离不开政府义务的适当履行。政府缺位,即不在"强资弱劳"关系中保护农民工,不对农民工履行就业服务、失业救济和培训上的给付,使得农民工贫困和"民工荒"成为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而政府错位,即不尊重农民工的自由择业和平等就业权,加之权力滥用,对农民工贫困与"民工荒"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持续不断加剧的"民工荒"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整体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技能缺乏、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制度化壁垒稳固、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改变需要提升其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消除就业壁垒、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等,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针对"民工荒"凸显出来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提出应从五元一体的投入机制、职业培训项目的设计以及职业培训、就业与市民化三位一体三方面入手,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再认识,运用刘易斯转折点及发展含义分析了"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并不证明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放弃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劳动者同质的假设,利用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改造模型,根据农民工正处于代际交替及"质"的差异性明显的事实,构建了引入代际异质的刘易斯模型,该模型能同时解释"民工潮"和"民工荒"产生的原理,并证明了"民工荒"是现行工资未达到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工资水平的结果,而不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所致。结论是:中国不仅尚未达到刘易斯转折点,甚至未达到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仍然处于二元经济发展阶段,还有较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用工荒"是现行工资低于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工资的结果,因此提高农民工工资是解决"用工荒"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民工就业市场出现“民工荒”与“民工慌”并存的现象,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分析是农民工就业在“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目的”、“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措施”等方面存在预期与现实的差距。农民工就业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实现农民工就业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就业权益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对于农民工来说,实现这一权益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参加生产而获得劳动报酬。然而,就是这一基本权益也容易遭到侵害。本文从近年来沿海地区发生的“民工荒”现象分析中得到启发,提出构建以最大限度减轻对农民工就业权益的侵害、保障其“收入安全”为目标的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机制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分类比较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分析促动因素。从外出务工动因、离职动因和返乡动因三个方面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的促动因素进行排序。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受工资性收入、自我发展,具体的主观诉求实现程度、家庭迁移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需要在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用工模式、工作环境、管理体制,城市融入和定居的社会管理制度上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当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学界通常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中国农民工外出打工动机。而事实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需求层次理论不能完整地解释民工个体的打工动机,必须根据不同实际做出新的审视和思考,而中国家庭本位文化则可以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选取了位于河南省南部的一个普通村落,该村打工人数多,且打工现象普遍,笔者将其称为"民工村",命名为L村。论文以文化为基本视角,分析了民工村出现的文化基础,并进一步审视打工的需求动机——缘于家庭本位文化的内在化,最后指出,打工动机的需求类型最终是由不同的文化模式规定的,家庭本位文化才是打工动机的真正文化内驱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返回农村,农民工返乡后面临着精神、生存、就业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运用了举例、图表、对比等研究方法,描述了农民工返乡的历程,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笔者认为重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有限理性的进化博弈视野出发,分析民工荒现象出现的演化机理,将处于相同境况的民工视为一个群体,将民工个体的决策置身于民工群体决策中,则个体民工选择某种策略从民工群体角度来看就是以一定的概率选择该种策略。面对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民工流动,民工荒进化稳定策略形成不但取决于区域企业需求的特性,而且依赖于民工群体间相互竞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当前我国的新工人阶级,工荒问题自2004年春爆发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决。现在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招工难,而且留住工人也难,导致“工荒”现象越演越烈。在“工荒”的大背景下,农民工主要通过自主流动来实现经济待遇的提高。所谓“刘易斯拐点”并非是自发实现的,而是我国新工人阶级抗争的结果,它反映了我国新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用工荒愈演愈烈,对中小企业形成巨大冲击。跟以往不同,新的用工荒日益常态化,因为其出现有着更复杂而深刻的原因。长效解决中小企业招工难要求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工就业环境与企业经营环境;企业不断创新发展路径,向人力资源管理与技术创新要效益;民工努力提升各种素质,找准自身定位与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7.
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有着重要影响是学界多年来的一个共识。但是,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次级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对就业歧视影响如何?文章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得出,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和企业,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福利、职位升迁与社会流动四个方面影响不大。农民工就业受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在"准进入"门槛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制度的歧视作用在慢慢消解。  相似文献   

18.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愈演愈烈,严重践踏了民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破坏了劳动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法律秩序,对法律的公信力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应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规定的形式进行立法,构建专门的民工工资支付法律制度,用法律铁腕整治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存在严重缺失。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温州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社会保险等情况做了实地调查,剖析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需要分层分步进行,优先建立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同时要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险立法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