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它应该如何表述;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几个?在我国学术界里长期都有争议。本文试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里的论述,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学习体会,同时也对学术界中几种不同的观点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整体,对此可以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在学术界第一次明白地提出这样一个有关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来研讨的,是一位中国学者,贺麟先生。早在本世纪30年代,贺麟就发表了《对黑格尔哲学系统的看法》一文,提出了“对于黑格尔哲学系统可以有两种不同看法”的问题。此文后来成了1948年刊印的单行本《黑格尔理则学简述》的第一部分。1978年,贺麟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一些问题》一文中又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死刑,又称为生命刑或极刑,是国家对罪行极其恶劣的罪犯所适用的剥夺其生命的刑罚,它是所有刑罚当中最为严厉的一种。中国死刑的发展方向一直被学术界和普通民众所争论,今年《刑法修正案八》的推出以及药家鑫案的爆发,更是引起了激烈的争辩。本文结合学术界与普通民众对死刑的不同看法与观点,从人道主义出发,探讨死刑在我国法律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再谈《清明上河图》的命名——与予嵩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年度第一期《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载了予嵩先生的《清明上河图的命名问题》一文,对笔者往年所撰《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有所指正。很好。回忆当时,笔者撰写该文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籍此能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今天为了更进一步来探讨它,使它在研究中日趋于合理。笔者对于予文有几点不同看法,现在提出,请予先生和其它学者、专家予以指正为幸。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通常认为《总术》是创作论的总论,总括了创作论前18篇的内容。其实,总论五篇论述了写文章的总原则,文体论篇阐明了各体文章的写作规范,创作论指出了文章的一般写作方法,所以《总术》总括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与一般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6.
对于《博物志》一书,历来否定的多,肯定的少。其中缘由大概在于此书内容大多取自前代文献典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类记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皆刺取故书,殊乏新异。”这一评论使得《博物志》在学术界备受冷落。除了在研究古代文言小说时,对它的具有小说意味的故事关注一二外,其他内容很少被注意。其实,《博物志》十卷中有三卷内容涉及地理,在它的地理叙述中,有着与前代地理文献不同的内容和结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博物志》地理叙述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相对进步的地理观念,这对后世创建独立的地理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从1973年帛书《老子》(甲乙本)出土之后,学术界对流传上千年深信不疑的《老子》道德篇前后顺序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帛书《老子》的道德顺序是古本的顺序呢.还是通行本道德顺序符合古本原貌?由于这个问题关系到对《老子》思想的正确把握,因此,围绕它,学术界开展了长期的讨论,但至今不能给人以可信的结论。据张学方先生归纳,这种不同的看法大致有四种(参见《〈老子〉古本道德顺序试探》,载《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二期)。第一种意见以严灵峰先生为代表,持“道”先“德”后的结构顺序。第二种意见以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和徐复现…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哲学名著。它的思想,在历史上曾有过重大影响。解放以来,也曾进行过讨论。自近年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问世以来,深受学术界重视。帛书《老子》为汉初珍本,较通行本《老子》、即今本《老子》为早,从两者内容方面分析,今本《老子》显然后人有过严重篡改。对此,近来已引起初步评议,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探讨,又呈现出活跃的气氛。在这种形势影响和一些学者论文启发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想以帛书《老子》为依据,对《老子》这部书的哲学基本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而创立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它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的时间及其标志问题,近年来党史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从实际出发,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毛泽  相似文献   

10.
近来学术界对《桃花源记并诗》的关系问题,持有不同看法。雒江生写的《略论桃花源记与系诗的关系》一文(《文学遗产》1984年四期)认为:“记和诗没有任何联系,是陶渊明在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的写作旨趣下所写的各自成篇的两篇诗文。”雒文褒记而贬诗,并肯定说:“文学界向来所批评的《桃花源记并诗》的复古主义和宗教迷信思想,其实主要表现在诗里。正因为这样,我们在评价《桃花源记》时,应该把它与后面的系诗区别开来,分别评论,不应该把诗与记等同,放在一起评价,而降低了记的文学价值。”我不同意上述观点,今谨抒己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孤独者》写毕于1925年10月。这篇小说不仅具有象《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那样的较为单一集中的社会主题,而且更多地蕴含着作家自己的精神探索,内容复杂曲折,气氛沉郁悲怆。对于这篇集中反映了鲁迅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和创作特色的作品,学术界至今仍然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试图针对这些不同见解,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 列宁在阅读黑格尔《逻辑学》时所写的《辩证法的要素》十六条,是否包含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否构成了辩证法的完整体系?对此,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它是列宁批判地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丰硕成果,它科学地表述了辩证法的基础、原则、规律与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可以说《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设想。为什么说《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设想呢? 我认为,首先要从这十六条要素形成的过程来理解。列宁构思和表述《辩证法的要素》,看来有一个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不断深入、逐步完善的过程。列宁之所以着手写辩证法的要素,与黑格尔没有将辩证法的环节讲清楚有直接关系。黑格尔是这样说的:“这个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判断的环节,通过它,那开始的普遍的东西从自身规定为自己的他物,它应该叫做辩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论古代羌人与藏族的历史渊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藏族的来源,历来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其中,藏族同古羌人的某些支系存在着渊源关系的看法,在学术界较为流行。持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宋代欧阳修在《新唐书·吐蕃传》中的一段话: 吐蕃本西羌属,盖  相似文献   

14.
粉碎“四人帮”以后,《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了。毛主席在这封信中,提出了“诗要用形象思维”的重大论题,激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强烈反响。由于形象思维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对它的研究和探讨仍需继续深入。有一些问题,甚至包括是否承认形象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这样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目前,我国学术界的看法仍不一致。不久前郑季翘同志发表了《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释文艺创作》一文(见《文艺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就否定形象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对此,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特提出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郑季翘同志商榷。不妥之处,请季翘同志和其他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中华文史论丛》、《文汇报》先后发表文章,对史可法进行了重新评价,均论定史可法为民族英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历来就有不同的意见。在这里,我们也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关心史可法讨论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6.
90年前爆发的义和团运动,以它独特的斗争形式和内容席卷中国大地,震惊了资本主义世界。对于中国近代史上这次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歧见。这里,我们仅对有关评价义和团运动历史地位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一如何评价“扶清灭洋”“扶清灭洋”是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的口号,对这个口号的内含和属性,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还是把它看成是义和团的斗争纲领更符合历史实际。理由是: 第一,从字面上看,“扶清”与“灭洋”是并列的,并没有策略与目的之分,也看不出有方  相似文献   

17.
《山雨》研究商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王统照逝世不久,便有同志提出:《山雨》是“五四”以来描写旧中国农村崩溃的难得的作品,过去我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评价是与它的内容不相称的。自此以后,许多同志撰文响应这一看法,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山雨》的成就及其地位。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由于研究者的观点方法不同,所处的具体社会背景不同,对这部小说的认识和评价还存在着许多分歧,有些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研讨。这里,想就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已经发表五十余年了.许多研究鲁迅的专家和学者,曾给它以不同的评价.雪苇在他的《论(野草)》中,竭力缩小或抹杀《野草》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些消极因素;而舒芜在他的《鲁迅的中国与鲁迅的道路》一文中,则又把这些消极因素加以扩大和夸张,似乎当时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这两种看法各执一端,夸大了《野草》思想内容的某一方面,而缩小或否定了另一方面,这都不符合《野草》本身的客观实际情况.当然,我以为,过去的大多数的评论,还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野草》作了正确的评价,也有不少较为深刻的见解,对于我们研读《野草》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9.
也说《蚀》     
《蚀》已到“古稀”之年,它无论是在茅盾个人创作的道路上,还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正象鲁迅这个光辉的名字伴随着《狂人日记》一同出现一样,“茅盾”的出现是和《蚀》联系在一起的,从《蚀》的发表开始,驰誉文坛的理论批评家沈雁冰同时也成了更有影响的、声名更加显赫的作家茅盾.但《蚀》却没有《狂人日记》那么幸运.后者在不同时期几乎都得到人们比较一致的肯定和赞扬(虽偶有不同看法,但极个别,或带有明显的偏见或偏激情绪,在学术界没有什么影响).《蚀》却从它一面世就成为人们争议的对象.近年来,学术界对《蚀》及整个茅盾创作重新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但在一些观点上的分歧仍然是很明显的,因此可以说70年来关于《蚀》都未有定论.本文也就《蚀》谈谈一已之见,希望能够有助于对《蚀》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经济异化理论的形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特别是经济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经济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作了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早期经济思想的形成方面探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经济内容及其特点,揭露资产阶级学者和修正主义者对它的种种歪曲、诬蔑和无耻的诽谤。下面让我们简要地谈谈《手稿》的写作和出版情况。《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据考证,大约写于1844年4—8月。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并未公开出版。大约过了将近一个世纪后,于1927年在苏联首次公开出版了《手稿》的部分内容。《手稿》发表后,在当时就曾经引起各国学术界中不同流派的关注,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