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新时期鲁迅研究的进程,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时代脉搏跳动的。由于鲁迅研究在建国后前三十年形成的显学、官学地位,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只能遵从官方规定的结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对旧有束缚的每一次破除,都是研究者争取自由思想的学术勇气的体现,同时又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推动力。这里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新时期鲁迅研究,肯定成绩,揭示问题,表达着学术研究者冲破外在的和自身的禁锢,自由思想、自主创造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苏克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
关于鲁迅作品的研究长期以来忽略了对于其家主题的考察,实际上鲁迅的作品中处处隐含着对于家的焦虑。这个家,包含三个层面:微观的家庭、中观的家族和宏观的传统文化、现实社会的精神家园。这三个层面的家是紧密相关的,鲁迅藉此步步递进地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深入骨髓的无家的绝望与痛苦。鲁迅作品中的家主题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一个整体性的、根本性的焦虑。 相似文献
3.
4.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我们特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中,王本朝的《生存体验与知识趣味:鲁迅对朱光潜静穆说的批评》认为,1930年代鲁迅就批评过朱光潜的静穆美学观念,它不同于新文学内部的其他论争,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美学意义,涉及到以美学理论解释文学对象的效度和限度,文学欣赏的局部与整体,当下想象与历史态度,文学观念的言说身份和价值立场,以及中国现代美学不同的建构方式等问题。杨剑龙的《娱乐化时代对于鲁迅的戏说与恶搞》认为,在娱乐化时代背景中,鲁迅成为被人戏说被人恶搞的对象之一。这是对工具化鲁迅的逆反,是学术界刻意创新的表达,是消遣休闲娱乐化的追求。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改编必须努力遵循原作原意,鲁迅研究必须注重史实和历史语境,对于鲁迅的戏说、恶搞应该有度。刘保昌的《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从鲁迅传统与干校文学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干校作家的真实创作心态,认为干校文学创作需要从鲁迅传统中汲取创造的力量,尤其需要真正回归到鲁迅传统的本源之处。王海燕的《声音的力量——鲁迅〈离婚〉的修辞性叙事艺术解读》认为,在小说《离婚》的主人公爱姑和七大人各自的... 相似文献
5.
胡毅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5):93-95
从日语借词的角度出发,对鲁迅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主义"一词,展开个案分析和研究。经调查,鲁迅著作中和"主义"相关的词语其单计词数共有153条。其中,既有为数众多的日语借词,也包含着鲁迅独创的大量新词。由于鲁迅作品的巨大影响力,鲁迅在把"主义"一词融入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丰富并发展了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8,(2):142-145
70后"鲁迅研究学人群体有着良好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素养,是目前学院派研究的主体,但同前几代鲁迅研究学人相比,学院派研究缺少一些研究的"温度",为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有必要借鉴日本东京大学鲁迅研究学派和中国1980年代以钱理群为代表的鲁迅研究学人的经验,即以鲁迅作为方法,将自身的处境以及社会现实问题作为鲁迅研究的驱动来展开学术研究,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不仅如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还要有意识地超越前人研究,其方法就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思考"现代"及其问题,从长历史的角度质疑和打破"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线性思维模式,在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下去重新审视鲁迅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走过近三十载的历程.其中经历了萌芽、发展、开放三个时段.从性别的视野研究文学,重视女性文学文本,关注、重视女作家,关注、重视女作家独特的性别创作体验、性别创作特质,建构女性文学研究学科,以及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过渡到"性别诗学",可谓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探索的重点与取得的业绩.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又有其严重的不足.这首先表现在部分学者在对西方理论嫁接上的生吞活剥.其次,中国古代本土思想文化资源的缺失.再次,研究对象的偏嗜与评判标准的绝对化、单一化.放眼未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许多条路可走,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本土化以及将相对封闭、狭窄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拓宽为相对开放、广阔的性别诗学,或者称为"性别批评",将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10.
“新左派”与鲁迅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鲁迅研究的进程,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时代脉搏跳动的。由于鲁迅研究在建国后前三十年形成的显学、官学地位,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只能遵从官方规定的结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对旧有束缚的每一次破除,都是研究者争取自由思想的学术勇气的体现,同时又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推动力。这里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新时期鲁迅研究,肯定成绩,揭示问题,表达着学术研究者冲破外在的和自身的禁锢,自由思想、自主创造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思政教育新形势的推动下,课程思政融入戏剧作品成为创作可能。纵观鲁迅的小说,鲜有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致的刻画,他将人物符号化,对其进行劣根的暴露与批判,引导受众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存在的价值。文章以鲁迅小说改编的话剧作品为例,着重阐述在教学过程中紧抓戏剧的“以人为本”与“教育性”两个特质渗透鲁迅精神,探索如何在表演课程创新改革过程中强化学生思政精神,在表演教学中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深化学生舞台艺术的创作力与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持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健全法规,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高举“四面旗帜”,正确处理宗教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充分发挥爱国宗教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14.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来之际,立足三十年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始起步的前提与背景,对三十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历程进行“回头看”,从中提炼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展望”,是承上启下开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局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虽不乏创新成果,但重复性、细小化、碎片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几年来,有几位年轻学者提出"政治鲁迅"的口号,试图改变鲁迅研究的困顿状态,但目前来看,他们有创新性成果,但还没有达到改变鲁迅研究范式的高度。尽管如此,这一口号给沉闷的鲁迅研究界带来了活力,其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6.
吴红莲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3,20(2):69-73
在鲁迅笔下,"摩罗"、"中间物"、"脊梁"等语词置于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矛盾中,在作品中反复出现,鲁迅借此赞颂反抗压迫的复仇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改革遇到了实践的瓶颈,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理论争论.先前的改革使人的差别拉开了,使观念和利益冲突加大,使新时期改革所涉及的利益调整十分复杂.因此,现在的解放思想要解开思维定势、教条主义和私心杂念束缚;要放飞思想,思前想后.现在的解放思想要求有大量创新型的领导干部.新时期的改革需要各级领导者和各阶层群众群策群力,形成一股强大的中国改革流,去冲破面临的复杂阻力. 相似文献
18.
1978年迄今中国出现了四次大的思想解放,即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和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思想解放、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和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的思想解放、1997年江泽民在中央党校"5·29"讲话和以党的十五大为标志的思想解放、200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6·25"讲话与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的思想解放。四次思想解放在时代背景、主题、过程和成果等方面各有不同。从这四个角度对四次思想解放进行比较分析,可全面梳理四次思想解放的整体脉络。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从新时期向新世纪的跨越.对30年发展历程的总结理所当然成为文艺学关注的重点话题.同时,问题意识的突显和文化转向的深化特点也鲜明地体现出来,"新世纪文学的新现代性"的讨论虽然属于当代文学批评的范畴,但其自觉的理论化也吸引了文艺学的注意,并参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讨论;西方文论研究不再满足于断章取义式的接受,理论创新的冲动和西方文论的学术史分析也使得以叙事学和巴赫金研究为代表的西方文论研究在近两年走向深化.在文艺学的文化转向中,视觉文化和都市空间领域的开拓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客观现实的各种变化最为敏感的词汇,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主要从新词的产生、原有词语翻新义和网络词语的产生三个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探讨汉语词汇发生变化的各种原因,认为社会的发展变化带动词汇的发展变化,词汇的发展变化又有力地折射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