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
一、记号“○”与汉字“○”记号“○”是属非语言符号,它与汉字“○”有着本质的区别。记号“○”是从何时起为人类所使用的呢? 据日本国学院大学的樋口清之教授的研究,日本小樽市的洞穴和久留米市的古墓壁画上所发现的“○”都是三千多年前的东西,它表示的意思不明,似乎与宗教有关。 相似文献
2.
3.
江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2)
"大学语文"是一门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学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素质教育课程。我国学习语文有悠久的历史,世界各国很多大学至今仍沿袭开设语文课的通例。本文阐述了开设"大学语文"的意义,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滑坡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鲜丽 《中华儿女(海外版)》2001,(10)
重庆巴蜀中学是重庆市教委的直属重点中学。近几年,特别是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巴蜀中学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突破创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得到了全方位大幅度提高。这种超常规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成功的经验,在重庆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被人们赞许地称为“巴蜀现象,后来居上”。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重庆市政协委员、市劳动模范、巴蜀中学的傅唯泉校长。 第一“关”,在于转变观念,勇于创新 记:巴蜀中学这双年的超常规发展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你觉得首要的因素是什么? 侬:正确的思想是…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有半字师,还有一字师二字师,说来确实给人以有益的启示。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一次他路过杭州清风岭,夜宿古寺,见碧空如洗,明月高悬,江水波光粼粼,不由诗兴大发,在寺院墙壁上题诗一首: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次日走后感觉前村月落一江水一句欠妥,因 相似文献
6.
徐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古今字是传统文字学领域的术语,是探求汉字字形分歧现象的,属于文字学研究的范畴。同源字是词义学领域的术语,是以声音为线索探求词源的,属语义学研究的范畴。但是,尽管二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存在着差异,但二者在语音和词义的分析上又往往存在着共同点。也就是说一组古今字之间往往是同源字关系,而一组同源字 相似文献
7.
任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有”字是个动词,它和其他动词一样,在句中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述语。但它有与一般动词不同的地方,就是和一些词语结合后可以受副词“很”修饰。如“很有修养”,“很有些自以为是”等。“有”字的上述特点早已为人们所熟悉,本文只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孟亨全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
歌唱艺术和器乐演奏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歌唱艺术除了具有几乎是演奏艺术的全部艺术要求外,它还具有歌唱语言的特点。也就是说它不但要发出优美悦耳的歌唱的声音,同时还必须有清晰准确的歌唱语言。所以发 相似文献
9.
蒋媛媛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来和麦在现代汉语中是一对用混的字,这两个字的意义进行调换之后才是它们的本义,只是因为后来对字形的简单分析使这两个字的意义发生了调换,造成了混用。 相似文献
10.
洪永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11-15
"○"与"0"是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关于它们的起源与演变、功能与用途以及用法差异等学术界存在着分歧。"○"是一种汉字,它的起源地在中国;"0"是印度数码,最先由印度人创造。虽然"○"与"0"在符号的创造上是极其相似的,但它们仍然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数字符号,不能等同与混淆。 相似文献
11.
12.
2007年5月27日,由重庆市哲学学会主办,思维科学学会协办,第三军医大学(社科部)承办的“和谐重庆纵横谈”学术研讨会在第三军医大学举行,来自重庆市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哲学境遇和使命、社会和谐的本质、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和谐重庆的路径和手段等学术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3.
历代“右文”研究是非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春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汉语中的形声字,都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一般意符在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左右,表示读音类别.所谓“右文”,一般仅指形产率的单纯产符;而“右文说”则认为形声字的声符兼有意义.这种观点,最初导源于先秦两汉的“声训”实践,肇始于晋杨某及宋王圣美、戴侗等人,而大发展于明未黄生及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段玉裁、王念孙和近代章太炎、沈兼士诸人.从宋代至今,时间绵延900多年,从“右文说”的萌芽到比较成熟,其间名家辈出,研究”右文说”的论著,也不断有所发明,其中不乏精当的论述,对后人启发又多.然而,纵观今人… 相似文献
14.
“得”字的语法化和“得”字补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得”字补语是汉语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种补语,学者们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内部构成复杂,至今歧见纷出。“得”字补语在现实中的复杂表现源于它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得”本为动词,后顺应汉语动补式的发展大趋势加缀在动词的后面,使其表义逐渐弱化,成为动词和补语之间的连接成分,表示可能和表示结果的“得”字补语是其“达成”语义的两个变体。 相似文献
15.
杨欣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
“饼”字在《康熙字典》中有两种写法:食部八画中有“饼”字,下面有注音也有解释;六画中有“饼”字,下面只注明“《正字通》俗饼字”,是作俗字(异体字)处理的。一九六四年三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饣”部,将“饼”字简化为“饼”,取消了“饼”字。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印刷通用文字字形表》,也 相似文献
16.
17.
白兆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正> 在古代汉语中,所谓“者”字词组和“所”字词组里的“者”和“所”,究竟是什么词,历来众说纷纭,各自成理。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有两家:一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力本》),认为是“特别的指示代词”;一是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组编的《古代汉语读本》(以下简称《南开本》),认为是“助词”。大家知道,上述用法的“者”和“所”具有两种主要作用:一方面有称代作用;另方面有附着作用,即同别的实词黏着在一起,构成名词性词组。侧重于前者,便说是“指示代词”;侧重于后者,便说是“助词”。但是,无论“代词说”还是“助词说”,都同时承认“者”和“所”客观存在着的另一种性质。如《王力本》,既说“‘者’字是一种特别的指示代词”,又说“它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这后一句,实际上是承认“者”字的附着作用。又如《南开本》,既指出“作为助词的‘者’字,它木身不能单独使用,一般要黏附在别的词语之后,构成一个名词性的主从词组”,又指出它们“有称代的作用”。而“称代作用”是代词特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