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言 《社区》2007,(12)
绕口令段子里有一句“蓝布棉门帘”,说起来比较“绕嘴”、好玩,而图片里这一道横挂在路中央的“棉门帘”却得让众人“绕行”。其实,晾晒被子本无可厚非,但应该以不妨碍别人出行为“底线”。  相似文献   

2.
《社区》2010,(1):8-10
社区是人们居住的空间,本应和谐宁静.但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社区生活中必然也会发生矛盾。学者们用一个词来指代这种矛盾.叫社区冲突。社区冲突有很多种——不同个体的,不同层面的;而社区组织间的矛盾冲突最引人注目.因为它不同于邻里间的纠纷,社区组织间的矛盾本质上是因“公权力”衍生出的矛盾.所以理应引起公众的注意。多年以来,说起社区冲突,往往离不开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个角色,后来干脆被简称为社区内的“三方”关系。而通常“理顺”社会三方关系,成了社会管理层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3.
<正> 现代不少学者长期以来把《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当作纯阶级概念看待。如说:“孔子从其特定立场出发,区分了与历史上奴隶主奴隶两阶级不同的‘君子’‘小人’两大身份等级的阶级关系和地位。”另有人说。“处于剥削地位的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君子’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另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小人’。”在最近出版的著作中,持这种观点的也不少。如说:“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这是说‘仁’这一道德品质是统治阶级(君子)的道德品质,被统统治阶级(小人)是说不上‘仁’的。他所讲的‘仁’不包括劳动者。”总之无论是  相似文献   

4.
<正>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意讲君子要善于发现社会的方向和格局,并与之保持一致,但更要显出自身的个性和兴趣,不随波逐流。而小人则没有对世界发展大势认识的洞察力,只会追随别人的意见,人云亦云,其身心与世界是格格不入的。这一富有哲理表达,对我们教育的启迪是意味深长的。如何才能培养出"和而不同"具有君子人格的现代人,而不是相反?一是教育和启发青年学生把握大势,完善理想人格。对于年轻人而言,把握世界大势和社会走向,  相似文献   

5.
漫论宽容     
一“对人要宽容”。这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普遍的然而又是常说常新的论题。什么是宽容?社会心理学作了这样的解释:“有权力责备处罚而不加以责备处罚,有权力报复而不加报复的一种道德心理结构。”《大英百科全书》则认为,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于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对“君子不器”各家理解的基础上,认为孔子所言之“不器”并非要否定“专才”而主张成为一个“通才”,“器”与“不器”有境界上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7.
认为①“为人作嫁”不应该只是形容编辑工作的“专利”,对编辑工作用“为人作嫁”来赞美、讽刺或比喻都不合适;②将“为人作嫁比喻空为别人辛苦忙碌”用在编辑职业上不恰当,编辑“为人作嫁”讲求的是一种奉献精神,而这种奉献并非“空为别人辛苦忙碌”;③编辑在“为人作嫁”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技艺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这就是要善于“为己作嫁”.  相似文献   

8.
一区际法律冲突是一国之内具有不同法律制度的各个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由于特定的历史因素或现实的原因,有些国家下属的行政区域也有立法权,这些区域各有自己的一套法律制度,彼此之间对同类问题的规定又有许多差别,因此就形成了一种多元法域(Plural LegalTerritory),存在各自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Legal System),而这些多元法域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又不可避免地要相互交往,结成各种跨区域的民事法律关系,由此而产生不同法域之间的民、商事法律冲突。这种法律上的矛盾,抵触状态,在国际私法意义上被称为“区际法律冲突”,(Interregional Conflict of Laws),也有的国家称之为“省际或州际法律冲突”(Interprovincial or Interstate Conflict of Laws)。它的性质属于一种国内的法律冲突(Internal Conflict of Laws)。例如,根据我国内地的法律,公民18岁为法定成年,具有法律行为能力和权力能力,而香港,台湾地区对自然人的成年年龄的规定却不一致,香港、台湾居民分别以21、20岁为成年。结婚年龄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在香港,青年男女只要满16周岁即可结婚,在台湾男未满18岁,女未满16岁者不得结婚,而内地婚龄男为22周岁,女为20周岁。这样,在涉港台契约案件中,依我国内地法律规定的成年年龄,香港、台湾的法律却不  相似文献   

9.
《鹿鸣》:“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鹿鸣》;“我有嘉宾,德吉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毛传:恌,愉也。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传意不甚明白,似谓君子可为人法效,则君子即嘉宾,实与诗意不符。然陈奂正是这样理解。他说:“(君子是则是效),言君子可为人法效。笺谓君子所法效,非传义。昭七年左传:‘仲尼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已矣。’此引诗亦谓君子可为人则效,传义所本也。”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六册《太阳的光辉》一文引《论语·子张》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亻币)之.”江苏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学习手册》解释:“过,名词,过错.”这是可研究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这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比喻词“如”把本体“君子之过”和喻体“日月之食”联系起来,这就决定了“君子之过”与“日月之食”之间存在着可比性,喻体“日月之食”意即“日月被蚀”,陈述的是事;本体“君子之过”陈述的也应是事,意应为:“君子错”,或“君子有错误”,“君子犯错误”等.不难看出,这里的“过”具有“动词”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君子之说     
君子的说法,我们久违了。这绝不是说这些年中国没有君子了,而是对于道德行为的评价,时代不同,说法也不同了。尽管说法不同,人们心中总有一杆秤,谁是君子,谁离君子还差那么一点点,心里总有个谱。在中华文化雨露灌溉的土地上,君子是个客观存在。君子喻于义。君子不是不明白利的重要,不是不明白物质是基础,只是在物质利益面前伸不伸手,君子比别人多一份思考。普通人首先想到的是合法不合法,不合法的利益即便得了可能还得加倍吐出来。但法这东西不等于义,法不治众,合法的未必都合情合理。所以,君子在物质利益面前还要问问良心,问问天理。油锅里…  相似文献   

12.
《左传》“君子曰”是表示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评论,但全书属于“君子曰”这样的称谓有几种。 (一) 在《左传》中,“君子曰”共四十八见,如首例隐公元年“君子曰”: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原来是郑庄公因为他的母亲偏爱其弟叔段,就向他的母亲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颖考叔为了谏诫庄公,先是有计划地“有献于(庄)公”,使得“公赐之食”,才“食舍肉,公  相似文献   

13.
喜剧表现人物自身的矛盾是多方面的,而其中起着支配和制约作用的乃是喜剧人物形象自身“真”与“假”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不同喜剧人物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因而便产生了不同的喜剧性效果;同时,人物与观众之间的不协调或不一致同样也表现为一种“真”与“假”的冲突,这对矛盾关系又构成了喜剧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主题之一,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有效化解社会冲突。而人的非理性是社会冲突的参数,它既能加速社会转型进程,也会加剧转型期社会的混乱。因此,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冲突中,必须积极强化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实现非理性与理性的协调统一,使非理性的作用与社会规律相一致,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诗·周南·夫睢》结尾的两句。历来注家,承袭了“乐得淑女以配君子”(《毛诗·序》)的传统见解,把这两句诗说成是表示“夫妻间感情和谐”。与之相应,注家们也都毫无异议地接受了“关关睢鸠”是“雌雄和鸣”的传统解说。某些学者也曾敏锐地觉察,这种“感情和谐”说同《关睢》诗意并不合拍,从而提出“友乐,则预计初得时事也。”(陈启源《毛诗稽古编》)以这种想像中的美满婚姻说,来为“感情和谐说”修缺补漏。当今,学者们论起《关睢》,或者说,“君子”和“淑女”最后“结了婚”(高亨《诗经今注》);或者说,“君  相似文献   

16.
自省     
儒家认为,善于自省是君子的美德之一。人贵在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贤人的处事哲学普遍都来源于反躬自问,因为自省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孔子所言的“君子不器”,后人大致有两种解读。一种观点基于“专”与“通”这一对范畴,认为“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不局限于一才一艺,而要博学多能;另一种观点基于“道”与“器”这一对范畴,认为“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要不拘泥于“器”,而要以“道”统摄“器”。前一种观点用“器”去解释“不器”,使得“君子”与“小人”的界限丧失;后一种观点突显了君子的超越性和独立性,合乎孔子对君子志于大道的界说。“君子不器”蕴含着“学者”追求成为君子的次序。这一次序展现着“道”与“器”的辩证法: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行道在先,学艺在后;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艺在先,行道在后。现代教育是专业教育,在对培养学生对“大道”的把握上较为薄弱,从而导致种种问题。“君子不器”中的教育思想提醒我们要从“道”出发,以“道”为目标,培养“向道”的君子。  相似文献   

18.
在《易传》看来,天地人无不具有自己特有的价值。天地自然的价值在于生化万物,圣王的价值在于顺天应人,化成天下,贤人君子的价值在于致命遂志,而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保合太和”,其中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等等。这些不同的方面相资相济,和同而不相悖害,浑沦无间,融为一体,就是“太和”,即最高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同一性,冲突是斗争性;也可以把和谐与冲突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理解,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而且相互渗透和彼此包含,又有主次之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和谐与冲突的矛盾存在于任何社会,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们同时存在并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但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它们作用的孰轻孰重是有差别的.国家也是在和谐中发展,是在冲突中前进的.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应该更强调和谐,也要解决存在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能够不中断地传承至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儒家文化是一种治心的文化,它以“仁”为核心,以“大爱”治天下,期间虽有朝代更迭,但其正统地位从没动摇过,并为促进入类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却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甚至战争冲突,究其根源,是现代人对仁爱、大爱观念的丢失,人类行为与“君子”德行标准的背离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