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下中国文艺学知识转型和范式转换的视域中,南帆主编的《文学理论(新读本)》是一次重要的话语实践。其突出特点是,在深度反思当下中国文艺学危机的基础上,将话语分析作为重建文学理论的新"入口",进而运用西方文化理论将文学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意识形态分析。然而支撑其理论框架的历史主义文学观并无实现可能。  相似文献   

2.
受马克思《资本论》体系的启示 ,反思以前提出的新文学理论体系 ,一个更加新颖的文学理论体系构建出来了。这个体系以“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为逻辑起点 ,由“文学的作品”、“文学的创作”、“文学的接受与发展”这三大相互连接的板块构成。这三大板块又含有层层递进的 1 2个层次 :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意象→文学形象→文学的意境、典型→文学的构成途径→文学创作的方法论→文学的创作→文学作品的形态与分类→对文学的需要→文学的接受→文学的发展→文学的反馈  相似文献   

3.
被人称之为“批评家的批评家”的韦勒克,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是其毕生的事业。他的理论探索涉及文学本体,文学史,文学批评等诸多领域。《文学理论》是韦勒克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它从总体上对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他所阐释的文学史观主张将回归“文学性”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要...  相似文献   

4.
董学文,张永刚两位先生的新著《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以下简称《原理》)走“综合创新”之路,在观察上,方法上都体现出一种推进性的“综合”、“超越”、“创新”的特质,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文学理论作为理论的活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理论体系是我国当代文艺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当前高等院校文艺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萧君和教授主编的《文学引论》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意义的新尝试。该书作者们以其鲜明的理论个性、执著的艺术探索和完善新学、融合旧学的耐力,在人类第三个千年到来之即,呈现给我们一幅新文艺学体系的设计图。这部文学理论教材展现出的,是使文艺学中国化的艺术思维新逻辑体系。该书作者们的文艺思想探索的积极性,首先表现为艺术理论工作者的创新努力和突破既…  相似文献   

6.
德国著名汉学家、文学理论家、美学家卜松山先生的新著《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一书,从外部视角对中国古代美学、文论进行了独特的审视:在思想史大背景下叙述美学、文论史;跨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阐释学的考察理路。该观察方式表现出了一些与中国学者书写的中国美学、文论著作不同的、有新鲜感并极富启发性的要素,能够帮助照亮中国在此类研究中的某些盲点,并以这种方式推动中国学者与西方同仁富有成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标志着古代文学教育思想的基本成熟,其教育思想与其文学理论直接相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刘勰意图改变当时文风,廓清文坛弊病,确立后学师法的矩矱范式,以及指授后学为学门径与渐进程序等方面对《文心雕龙》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授受内容和目标宗旨等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学思想的民族特色,并为古代文学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学类型的演变现象是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经常探讨与研究的对象。文章通过分析《管锥编》一书之中对该问题的深入探讨,研究钱钟书的文学类型理论,认为文学类型的“大体”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变体”的动态演化物,而“变体”作为新旧过渡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流行的国家级优秀教材,在一定程度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以往一段时期文艺学学科建设的状况。该教材中出现了种种漏洞和纰缪,显然是由于当时编撰者在文化常识、文字功底、艺术感觉、理论素质、学术规范等方面的缺失造成的。总结这一问题,可以为当前以及未来的文艺学学科建设提供一个方面的警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凸显出来。如何探索和应对这些问题,成为伦理学教科书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中外伦理思想演进历程的回顾,阐发伦理学的前沿问题,探索应用伦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发展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科学技术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展示了《伦理学引论》的丰富内容和逻辑进路,体现了伦理理论与道德生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巴·苏和先生研究蒙古族文学发展史近二十年 ,曾发表论文数十篇 ,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文学概要》(1 993年 )、《蒙古文学发展论》(1 995年 )、《蒙古文学发展概要》(1 996年 )等文学史著作。《蒙古文学发展史引论》(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0 0 0年 )便是以前研究的继续和进一步深化。这部 37万字的文学发展史专著 ,体现了作者坚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文学史意识 ,标志着蒙古族文学史写作新突破。这是一部研究性、学术性都很强的文学史 ,在一定程度上它已摆脱了以往文学史的教科书心态。以往的文学史多以机械地介绍作家作品为能事 ,努力提供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文学杂志>是20世纪30、40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颇具特色的文学刊物,是后期京派的文艺阵地,它的发展变化与京派文学休戚相关.从<文学杂志>前后两个时期作品内容、作家阵容、版本编排的发展变化透视京派文学的艺术特征,展示京派文学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3.
韦勒克主撰的、被学界奉为经典中的经典的<文学理论>,认为规范的文学研究应该绝对围绕文学本身展开.如此标准设定有着著者出色的学理论证与深广的批评实践的有力支撑,它对于规范我们的学术行为,有值得恪守(而不是固守)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高楠与王纯菲两位教授合著的《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在“新世纪文学”讨论热潮中,在史论与理论亟待建构的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这部专著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 ,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它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对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识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新华字典》1998年版的部分例证和体例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艺术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一直是黑格尔艺术哲学的难点,黑格尔《美学讲演录(1820/1821)》这份讲稿是研究此问题的重要进路。由于这份文献是黑格尔未正式发表的讲座稿,在中国国内黑格尔美学研究中更是少有提及,因此具备较大的文献学意义。这份文献是黑格尔柏林时期第一次讲授美学的纪要,因而有助于勾勒黑格尔思想发展的线索。依据黑格尔的规定,在艺术作品中,美成了理念的现实存在,这种理念在美中保持自身绝对同一性的力量,被黑格尔称之为自由。在艺术作品中,精神第一次真正达到了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尽管并不是精神发展的顶峰,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任何时代,艺术都是维护人类本真自由最核心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顾永芝教授新近出版的<美学原理>既是专著,又是教材,其中多有新的构想,新的看法,新的思路.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审美对象和审美理论框架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看法.第二,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审美主体的界定,提出了新的见解.第三,对审美艺术的意识形态性、社会功能作出了完整的阐述,回答了新时期以来有关这一问题争论中的某些问题.第四,在理论的展开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古今中外化的方法的同时,扣紧时代的特点,并从中外、古今美学思想的同与异的比较中,进而阐释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审美文化和美学建设面临的民族化和现代化问题.这方面的思考是深入的、切实的,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高旭东教授的《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一书尚在审校阶段时,就已经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光明日报》以《用什么引领中国文化的未来》为题刊登了对高旭东教授的独家专访,后被《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以及二十多家网站转载。该书付梓出版之后,更因其涉及中国文化的传统与未来等当前学术和文化热点问题,特别是其中针对刘小枫教授以基督教文化对中国人进行归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师范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师范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吴广平主编的《文学教育新视野》一书鲜明地体现了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其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在文学教育中蕴含着教师道德素养教育,将文学素养作为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并成为语文教育素养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固有品格。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还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不断创新的时代。它不仅要求人们解放思想 ,不断创新 ,而且要求人们认识创新 ,领会创新 ,研究创新。因此 ,对创新进行系统的研究 ,也就成为理论工作者的当然使命。湖南理工学院的殷石龙教授敏锐地意识到创新这一时代主题 ,以创新的思维 ,著述出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创新学之作——《创新学引论》。该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发行。该著作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有关创新的一般理论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