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汉代佣书业产生的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佣书业对古代文化典籍的流传保存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汉代良好的社会文化政策为其提供了产生的土壤,官私教育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人力资源,造纸技术的进步为其创造了技术条件,图书市场的产生为其提供了市场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明朝中叶思想家王艮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探析,分析了其人本主义思想的渊源,介绍了其人本主义思想的内容,指出了其人本主义思想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3.
姚名达对于佛教目录逐书考察其内容,逐事确定其年代,逐人记述其生平,用力最勤,是其目录学研究的典范。他撰成了一部“系统”的佛教目录学“文献史”,甄别了佛教目录种种优劣,厘清了佛教目录学史的分期,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广东土匪的组织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广东 ,土匪繁多。本文运用社会学与历史学知识 ,对广东土匪的组织形态作了初步探析 ,着重鉴别了其类型 ,探讨了其组织形式 ,分析了其政治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市场营销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设置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市场营销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探究了其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提升其教学效果的对策,对提高我国《市场营销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苏雪林的新诗批评在其研究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并对其新诗批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试析河南汉代学术文化繁荣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汉代学术文化繁荣,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物质资源,发达的社会经济为其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发愤求学、积极进取、敢于反抗斗争的优秀文化传统为其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民主·法治·人权--董必武宪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思想非常丰富。他有关宪政的论述比较完整,其宪政思想中,民主是其核心,法治是其基石,保障人权是其目的,由此而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音乐史学学科定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音乐史学源于西方音乐学,但其音乐学属性更受重视,忽视了其历史学的学科性质,造成其学科定位的不明确,出现了诸多问题。西方音乐史学应当是音乐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既要注重其音乐学的学科属性,更要强调其历史学的学科属性,以利于该学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恐怖活动的理性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活动者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威慑效应。在其所实施的恐怖活动与其根本目的之间具有似隐似现的连断性;由于其行动的隐秘性、袭击目标的非确定性,又使其行动具有了难以预见性。由于其行为违反基本的社会游戏规则,恐怖活动者又怕世人揭露其面目。恐怖活动的这些特点或特性,决定了应对的一般对策。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中国运河漕运发展的最高峰,在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刺激下,在沿运一线出现了诸多像天津、临清、聊城、济宁、淮安等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商贸城市,其中河北泊头虽仅为镇建置,但却是河政中心、漕运码头、商业基地,其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均带有贯通南北的运河特色,深刻凸显了明清漕运对运河区域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江苏运河水环境与水文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是孕育京杭运河的摇篮。京杭运河至今仍发挥着社会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形成悠久性、功能性、地域性、兼容性的特征,但目前的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导致运河水环境恶化并成为危及运河水文化问题的焦点。在分析诸多原因之后,提出“在利用中保护,在开发中修复”的目标和实施治理的四项原则,以及科学治理与文化治污相结合、他律节水与自律节水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与修复文化遗产相结合、优化用水结构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相结合、生态景观与环境文化建设相结合等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3.
明清两代,黄河水患频繁,不断冲及张秋。政府致力于漕运的畅通,治河的目的是保卫运河。明代借黄济运的措施,给漕河带来严重的后患。清咸丰年间黄河改道后,政府治理水患渐不及时。张秋水患为明清两代治理黄河水患的典型,通过对张秋水患及其治理情况来分析两代治理河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运河是人类历史上的水利工程,汇集了人类的经验、知识、智慧和技艺。作为文化遗产,运河无论是历史表述、工艺技术还是文明交流的原真性,都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同时,作为世界遗产的一类,需要我们对其知识谱系,特别是专业性有所了解和掌握。我国是运河遗产大国,历史悠久,形态多样,水资源丰富,但对联合国的运河体系相对陌生。文章对联合国运河遗产谱系做一勾勒,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对加强南北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南粮北运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明代会通河疏浚以后,成为南方漕粮北上的必经之路,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枯涩之患多有发生,如何解决水的补给问题,成为保证通航的关键。在明代,会通河主要以泉水、湖水、河水为补给水源,及时地保证了通航。  相似文献   

16.
秦国建立之后 ,西部的地域范围日益扩大 ,东西之间的对立日趋明显 ,奠定了西部时代的地理基础 ;汉中、巴蜀地区的开辟 ,千里蜀道的修凿 ,郑国渠、都江堰的修建 ,使关中、汉中、蜀中成为“天府之国” ,奠定了西部时代的经济基础 ;秦穆公的西霸 ,秦孝公的强大 ,秦始皇的统一 ,奠定了西部时代的政治基础 ;秦统治者山川祭祀具有轻关东、重关西的特点 ,奠定了西部时代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明朝和清前期,国家为保障运河漕运,严禁沿运河两岸农民引用运河和其他河湖之水灌溉田地,致使鲁西农田水利事业荒废,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运河停漕后,山东运河流域河道淤塞、闸坝失修的现象日趋严重,招致沉粮地和缓征地面积大增,山东西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18.
农田水利建设是西北农业开发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数千年来,西北先民在水利建设上倾注了无数的心力和物力,不仅修建了数以千计的渠坝堰井,而且在农田水利技术上也获得了骄人的成果,"治渠之善,东南弗过也".本文仅就个人文献所及,简介西北古代的引流灌溉,坝堰池塘和水车、井灌等技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漕运与淮安     
明清以后,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成为水路交通运输的主干线,漕运在国家财政税收中的地位日益彰显。淮安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其兴衰与漕运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尼罗河-红海运河在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是尼罗河的一条支流,它极大地便利了埃及与西奈半岛、蓬特等地的交流与联系。尼罗河水位的下降使这条支流在古王国后期不能通行。第十二王朝国王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在原来河道的基础上第一次开通了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借助于此,埃及对西奈半岛和红海沿岸地区进行了空前的开发与征伐。新王国时期,红海沿岸港口城市的兴起以及帝国的战略重心转移,使这条运河不被重视,以至于荒废。希罗多德、亚里士多德、狄奥多拉斯等古典作家对运河的情况有所描述,对比他们的记载,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