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瑜 《南都学坛》2002,22(1):74-76
驹子、陈白露分别是川端康成、曹禺悲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倾注了作家对悲剧人物的挚爱 ,呈现出美的韵味 ,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 ,在对待“悲”与“美”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根本差别 ,从而使其悲剧有着不同的内涵 ,即 :川端康成是“既悲且美 ,悲美同在” ,曹禺是“因悲而美 ,悲美相映”  相似文献   

2.
物哀理念贯穿于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作品中无不弥漫出一股哀伤情调。川端康成在继承传统物哀理论精华的同时,又对其进行深度开发,与传统物哀相比,川端康成尤为强调心与物的交融,同时,将佛学思想特别是佛学中的虚无思想融入其中,极大地丰富了物哀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雪国》这部小说中,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整部作品贯穿着纤细、含蓄、感伤、清淡的格调,悲与美融合在一起,使美在悲伤和痛苦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的小说将凝重与冷清,浓艳与虚无,不可捉摸地结合在一起,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其中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东方宿命,蕴含着人生的徒然与美的终结,以及无端的哀愁。小说《雪国》诗意地表现了川端康成这种禅意化的虚无思想。从作者对《雪国》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的虚无化处理着手,可挖掘并剖析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东方式的虚无 ,即人生无常 ,万事皆空 ,灭我为无 ,无中生有 ,这种思想一方面具有万物一如、真美求存的清澈畅达 ,另一方面又散发着自我悲怜、感物伤怀的哀愁。这种虚无思想构筑了川端的代表作《雪国》的思想灵魂 ,也形成了小说中具有浓郁虚无色彩的艺术之美 ,即物哀之美、悲美和川端式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6.
《雪国》是一首美丽而有充满忧伤的梦幻曲。冷艳、虚无、缥缈的超现实的美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对美的执著追求。倘若将《雪国》看成一支凄凉、感伤的乐曲,那么虚无就是它的主旋律。幽玄理念与日本传统文化是形成其虚无思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雪国》研究特征是:“川端热”中的褒贬评价不均衡;研究态度严谨、资料翔实。中国的《雪国》研究特征是以社会学批评观点为主的研究阶段较长;日本等国研究成果的译介、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推动了川端康成研究进程。两国的国情及传统文化对形成两国川端康成研究的不同特征给予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其早期的作品“新感觉”特征即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中期创作的中篇小说——《雪国》堪称其“感觉艺术”的经典之作。《雪国》是川端康成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纳了新的表现手法,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论川端康成《雪国》中“憧憬的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当代文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雪国》,可谓站在巅峰的作品。它承继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精神,又结合了西方文艺的创作手法,精准地表达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综观《雪国》,流淌于其中的,是一种不断的憧憬,以及随之而来的虚空,营造了悲美的氛围。拟从"憧憬的失落"这一点,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展示日本民族文化的精神美是川端康成创作的执著追求,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因素。《雪国》作为他的巅峰之作,用独特的日本式抒情,表现了民族深层意识和审美情趣。美的物哀情调、美的幽玄理念和虚无主义构成了川端式的创作风格,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走向世界的文学,应该是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雪国》的双重叙事声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国》叙事上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叙述者赋予了形式叙述者双重的叙事声音,或曰对形式叙述者的事后性话语进行了双重编码。双重叙事声音互相矛盾,在维系和暴露文本表层的不可靠叙事时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这种矛盾和平衡诱导着充满含混矛盾印象的阅读去面对语义和情节的复杂性,特别是潜故事形态的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了文本中情感和思想的容量。  相似文献   

12.
《雪国》人物命运与川端康成的悲观虚无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国》集中体现川端康成的悲观虚无思想。主人公岛村一方面寻求官能刺激,一方面追求虚幻的情感,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驹子和叶子身上,最终从叶子的死亡上获得心灵的悟彻。川端康成本人坎坷的命运奠定了他的悲观虚无的思想基调,他的思想的形成受到日本古典文学和佛学的熏陶,并受到时代的影响。陷入思想岐途的川端康成美的追求的最终幻灭,其悲剧性的宿命终结也是必然。  相似文献   

13.
论《史记》和《浮士德》的悲剧超越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通过《史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寄托自己的哀怨和反抗,力图用自我的人格力量赋予历史新 的解释意义。浮士德一生永不停息的追求是一种追求永恒历史记忆的行为,以死亡和虚幻的成功赢得的完美又是 浮士德一生用行动检验生命创造力的迫切要求。对悲剧人物的深爱是司马迁对人文精神的追思和觉醒,歌德则从 自我的现实迷失中从历史和未来的深层追索自我。他们既是对古典人文主义的追思,又怀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 来的肯定性向往。浓烈的悲剧意识让他们都力图从对现实的否定中超越自我和历史,以获得对历史的诗性建构。  相似文献   

14.
爱情作为人类亘古不变的精神追求拥有着永无定律的内涵。川端康成的《雪国》与中国古代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以不同的笔法各自叙写了其不同的虚幻爱情故事,共同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一种超现实的憧憬,却又以其不尽相同的爱情故事,分别演绎了绝望的纯真之爱情与希望的世俗之爱情。  相似文献   

15.
《日出》是曹禺先生非常有代表性的剧作。其题材庞杂,结构严谨,用“片断”的方法来阐释剧作的主旨,控诉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日出》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设计也没有主宾关系,通过铺陈众生百相,揭露了这个黑暗社会的本质。交际花陈白露的自杀,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无望,剧作结尾夯歌激扬,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太阳就要出世。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的继承、人物的构造、环境的描写、风俗的体现看,《雪国》渗透着川端康成独特的民族审美情感,是其强烈日本意识的美学表现。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分析与叙事学分析一般无实质性交叉.互文性理论强调的是文本意义取决于同其他文本之间的阐释关系,但从叙事学角度看,这种阐释关系只有通过特定文本的内在形式结构才能够具体实现.川端康成《雪国》中驹子弹琴的情节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由于小说通过焦点人物岛村主观视角的叙事是“不可靠叙事”,作为文化符号的驹子所弹曲目,在不可靠的“假故事”和在“假故事”掩盖之下的潜故事中,其含义大相径庭.此典型样本的细节分析,可以视为对互文性关系的叙事学解释.  相似文献   

18.
《日出》塑造了一系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悲剧女性形象。曹禺以对中国女性的同情和理解,用深沉哀婉的笔调描绘了在"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背景中,陈白露、翠喜和小东西等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她们复杂的矛盾心理及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这些女性人物的悲剧增添了作品控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在其名作《雪国》中以深邃的文化理念和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营造了独特的感觉世界。他以新颖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文字成功地建构了叶子和驹子的形象。两位身份卑微的女子在命运挫折面前保持着纯朴之心和积极虔诚的人生态度。那夜空中火花般的生命力是川端康成独特的审美视角,是他在文学空间里构筑的感觉世界。川端康成在文本中运用了象征、...  相似文献   

20.
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遥的小说世界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浓重的悲剧色调.<人生>描写了一场极其复杂、令人思绪纷纭的人生悲剧,但在复杂的悲剧表象下隐约透出了生活的某种确定性.路遥是一位"用生命歌唱"因而值得人们尊敬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