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丽茜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42-46
本文分析了多部现代西方文学作品中表现的记忆在个体生命中过"重"或过"轻"的现象:"习惯"或"幸福记忆"成为一些柔弱灵魂的沉重负担,使生命只能反复重温过去而不愿(不敢)突破自我面向未来;逃避过去,推卸记忆负担则使生命失去根柢,否定了人自身的存在价值.从存在美学的角度来看,承担与宽恕,是直面沉重记忆的较好选择,生命在担当与宽恕之后得以积极面对未来,日臻丰富完满. 相似文献
2.
续维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196-198
秋月圆圆。孤鸿渐远,几声啼叫像这秋之精灵的泪滴,为霜夜陡溅了一重秋凉。我整理着多年凌乱不堪的书房,蓦地抬头在高高的书架顶上发现了一扁方形的军用饼干盒,猜了半天,不知里面装的什么,伸手取下来,“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一段语录赫然映入眼帘,打开一看,竟是一缕红绸和一本封皮上有毛主席着军装头像的语录本。于是,久久复久久,我的心中是一缕红绸牵动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4.
杨俊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3):337-341
集体记忆的提出与发展,超出了西方记忆理论的传统认知与探讨,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采用“生成性记忆”和“固化形式记忆”两个涵括性更强的术语,对集体记忆研究的开创者莫里斯·哈布瓦赫以降的理论发展和演进理路进行分类讨论。生成性记忆指集体记忆的流动与易变特征,是哈布瓦赫本人以及扬·阿斯曼所探讨的沟通记忆所具有的特征;固化形式记忆则强调集体记忆凝固化、意识形态化特征,具体以身体习惯记忆、文化记忆、记忆场等论题为研究者所关注和讨论。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属记忆的功能与特点,可以推进集体记忆研究在更丰富、更广阔的视域中展开。 相似文献
5.
一种历史生命记忆的日常生活还原叙事——关于《古炉》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论从何种角度讲,"文化大革命"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历史记忆,都是应当面对的。就当代中国文学而言,虽然对于这段历史有着诸多的叙述,但是,这其间仍然存在着进行历史艺术叙事的空间,需要作家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建构起更为逼近历史状态的叙事形态。当代文学大家贾平凹的长篇新作《古炉》,对此做出了自己的生命记忆的历史叙事。其间涉及到了诸多引发人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对话的形式,解析着这部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翠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70-73
译员的记忆能力在口译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始口译前,译员依赖长时记忆进行知识储备,扩大背景知识;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依赖短时记忆记录发言人所表达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加工和再现。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译员的这种记忆能力可以得到强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留才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8):36-38
青年大学生的生命理应充满活力、激情、乐观和向上,但现实生活中,他们轻视和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对此,必须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关爱生命的意识,同时加强生活挫折、生存能力及生命价值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其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和生命价值观,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朱清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6-7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陈金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30-33
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记忆属于诗性记忆、群体记忆、流动性记忆与固化性记忆。民间文学中历史记忆的四方面性质,使它区别于一般的史学著作与作家文学,也规定了民间文学解读方法的不同,也就是说要理解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记忆,需要独特的视角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姬绪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96-100,103
史铁生是一个经历了种种苦难的当代作家,他用手中的笔不断地书写着、歌唱着苦难,用苦难谱写了一首首激扬的旋律。苦难的生命体验是他生命历程中最主要的一座丰碑,他用沉重压抑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残疾的世界,一个个苦难的生命里程,用他对苦难的理解来解读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人生的精神解脱: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生在于过程。 相似文献
13.
邵子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53-57
无数个体的生命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生命问题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 问题。生命哲学重视把个体的生命状态和社会历史进程结合起来考察,从对生命的揭示而推 及到对整个世界的揭示。以生命哲学阐释文学首先是对文本中生命状态的感性体验,其次是 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理性反思和判断,从对个体生命的审视来实践对生命缺陷的深深忧虑和对 人类精神出路的苦苦探究。生命哲学的文本阐释坚定地秉持人类的理性精神,以理性精神之 崇光照耀、泅度在现实生存中深受煎熬的人们,给他们指出超越的道路并赋予其抗争的力量 。 相似文献
14.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4-101
话本小说中的东京想象与记忆是凭借文字而展开的。从作为话本故事场景呈现的纪念碑性实物记忆,到象征皇权、选拔人才和多种狂欢式节日等政治精神文化记忆,再到追求前途的士子、发迹变泰的下民、乐善好施的商贾、司法公正的清官、辛酸悲戚的歌妓等市民日常生活记忆,话本小说中的东京承载了远比地理空间丰富得多的政治、精神文化及各种类型人的活动,呈现出多维的特性,此特性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话本小说对东京的书写,激发了小说叙事的多样性,而且塑造出东京意象,这个东京意象是阅读群体在阅读话本小说时共享的精神记忆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肖育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3):102-103
钢琴演奏中发生停顿的原因主要来自“怯场”的心理,为克服“怯场”心理,根据记忆方式的不同;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充分发挥记忆在背谱中的作用,以建议起牢固的记忆,使钢琴演奏通顺、流畅而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王放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38(5):116-118
音乐创作是一种异常特殊而又复杂的精神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作曲家的心理动态是非常复杂和丰富的。本文探讨了感知和记忆这两种心理因素如何成为作曲家摄取音乐材料的“眼睛”和贮存音乐信息的“仓库”,不同程度地影响作曲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借助巨人的肩膀 --翻译小说阅读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3):55-60
叙述了作者阅读翻译小说的几个有标志性的历程和其间作者的思考及其创作思想变化,说明了翻译小说对作者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带来的启示和深刻影响,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艺术形态的发展轨迹,记叙了作者是如何完成由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的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作为台湾新士林哲学的领军人物罗光先生,在其生命哲学体系中,结合天主教哲学中的“存有”范畴和儒家传统哲学中的“生生之道”,体贴新的生命观,即生命是动态的流动,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变易,生命的过程就是生命本体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