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006年,在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倡导下,我们学校开始进行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活动。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校本教研立足学校这个“本”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龙江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一所奋进的学校,也是力学教育集团内唯一的小班化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小班化示范校"、"南京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南京市书香校园"、"园林学校"等,学校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国际生态学校",授予绿旗嘉奖。(图1)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学校把"乐活"的理念融入到了学校教育中。学校对"乐活教育"的理解是: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健康、快乐、力学、永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学校艺术文化建设,以此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不仅是艺术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事。必须坚持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课程体例上可"求同存异";课程内容上应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可持续发展",启迪学生智慧和思想,关注人的灵魂和人类文明;必须面向全体,深入浅出,详略得当,图文并茂,富有弹性;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文化积淀选择、优化与内涵发展、艺术熏陶与潜移默化等原则。如此,就能有力促进学校领导和教师特色学校建设意识的提升,校本课程研发意识的提升与研发能力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城乡师资力量的不均衡,高校教师教育正是为义务教育培育后备师资和职后培训的中坚力量。本文将针对河南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数量匮乏、质量不高、稳定性差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教育可从加强学生师德教育,协助开展"双培计划",联合成立"河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家工作组",促进河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习支教、置换培训”是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的一项教育实习改革工程,相关政策实施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覆盖面不广、农村学校数量不足、指导教师力量薄弱、置换培训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等突出问题.以“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的原则,建立乡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配套开展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构建“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参与式管理机制,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研共同体”的优势,丰富“置换培训”形式,可促进“实习支教、置换培训”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厦门外国语学校校长赵继容说:"办教育需要磁性、理性和诗性,才能出彩。""磁性"说的是吸引力的问题。赵继容认为,一所学校首先对人,对教师、学生,要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磁性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营造舒心的教学环境,就是一种增强"磁性"的努力。"理性",是指尊重规  相似文献   

7.
仙游县郊尾中心小学系"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学校.我校始终以"生命化"的教育理念开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回到学生是否幸福这个基础上"、"所有的学校管理都要回到教师是否幸福这个基础上",这是教育价值的最终皈依.而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制度直接关系着教师并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所谓民族学校是指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的,在民族学生集中的地区专门设立的主要供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学校.西南地区民族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发展在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既存在着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民族学校的教学检查、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环境等诸方面,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该根据民族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具体说来,要推进西南民族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设置多元文化课程;(3)重视民族学校教育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4)提高民族学校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提出至今已有近十年时间。经过近十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硬件设施配备、规章制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各个地区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均衡发展不应仅仅是外部资源投入的均衡,更应该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均衡,以学校文化视角引领则是义务教育内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聚焦学校教育的内涵要素,从学校文化的价值、情感、行为3个维度出发,剖析内涵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出应用文化凝聚学校中的各种力量,在校长、教师和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良好的情感倾向以及塑造适宜的行为方式,以此用文化引领内涵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的实践性研究。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认为,校本教研文化的关键在一个“研”字上,“研”什么、怎么“研”是必须明确的,才能“研”出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南丰小学是无锡市新区江溪街道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过程中的新办小学,于2010年开春正式启用,目前共24个教学班,近千名学生,是一所典型的"小学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师资源于两所村小,90%的学生是新市民,在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磨合,也具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与可能性。如果稍作展开,我们可以这样描绘学校的愿景。在教育哲学上,全校师生能  相似文献   

12.
教育均衡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教育作为个体解放的无限中介环节,把人从自然的质朴性和自然欲望中解放出来,核心和实质就是伦理解放,目标就是造就“有教养的人”。有教养的人的特性是达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使人和人的行为符合事物的本性。教育关系是一个伦理共同体,学生、教师、学校、政府等构成这一伦理共同体的主要部分。教育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强制力来完成,更多的是不间断的诱导与变化,使得共同体中的不同因子,不断进化至自己的对立面,在反复否定自身的过程中,完成共同体的进化过程。教育均衡体现教育共同体的伦理普遍性,外显形式为对于受教育者的知识、意识的传达,内在本质却是必须摆脱各类知识的传达目的,成为“为义务而行”的行为。这一“义务”便是通过教育共同体内部各因子、部门的自觉行动,努力实现这一共同体的伦理现实性与伦理普遍性,使这一实体成为活的、发展的实体。教育均衡具有现实的伦理本质,这一本质的起点为人本原则,其后包括义务原则、公平原则、辩证原则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和发展主旋律。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只着眼于现有教育资源的均衡,还要通过内涵发展实现质量的相对均衡。平原县积极践行了以内涵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从整体提升促进均衡发展的举措。以校园文化为引领,突出内涵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彰显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品牌,走上了一条卓有成效的创新之路。得到了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以学校为先导的社区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以抽样调查为基础,先后对太原市3所大学、1所大专、1所中学以及2所小学共2 641名学生和227名教师进行了有关环境教育的问卷调查,对太原市大、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学校这一特殊社区进行环境教育的示范意义,以及与媒体的结合,学校环境教育与社区的互动,减轻应试教育对环境教育的冲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教育对校长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九个字。即:"识大势",认清社会要求;"明大事",知道现阶段自己做什么;"成大师",只有做到上面这两点,才有可能"成大师",即成为教师学习的楷模、成长的引路人。今天,择校热日趋升温,教育公平已作为教育最强音。每一位校长每天都在自问: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责任与使命告诉我们:办一所让家长信赖的学校,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这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校长专业精神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6.
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利用权力和影响力实施课程领导,构建民主、合作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实现学校课程愿景的团体和个人。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角色的复杂系统,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课程专家等构成。整合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应使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有意义、有能力、有条件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形成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与岗位工作属性无关的先赋性条件对求职者进行选聘导致就业不公平.毕业学校与个体能力不直接相关,因而用人单位在大学毕业生招聘及后续人力资源管理中设置毕业学校门槛的行为属于就业歧视."学校歧视"是隐性的就业歧视,主要表征为用人主体在招聘过程中对不同学校毕业学生区别对待、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基于毕业学校差异的同工不同酬."学校歧视"之所以产生,既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教育原因,也有用人单位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经济原因,更有对高等教育功能的认识偏差.治理"学校歧视",应多元主体协同,努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规范和标准化建设,促进人才供需双方目标趋同,共同维护公平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强化初中学校管理,促进初中教育内涵发展,要注重人的因素。要以可持续领导力为立足点组建高效率的领导团队,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生本管理模式为出发点,培育主动发展的学生集体,努力形成学校、教师和学生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初中学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进城乡教育公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国家发展基础教育的重要战略工程。针对城乡中小学校之间学生人数失衡,教师队伍素质、结构失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管理失衡等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山西省太谷县采取了建立城乡学校联盟实施名校带动工程、改革教育管理办法推进区域教育公平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合作共进"的均衡新格局,出现了城乡学校管理同探索、城乡教师同发展、城乡学生同进步、城乡教育质量同提高、城乡学校文化共繁荣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中小学教师研究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依据成员构成和组成动机的差异,可以将教师研究共同体分为不同的类别。教师研究共同体能够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加强教师间、学校间的协作与沟通,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与创新。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教师研究共同体研究内容封闭化和同质化严重、活动主体虚空化和形式化凸显、成员身份缺乏认同感等问题。要突破教师研究共同体实践发展的困境并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从三条路径进行优化:一是开展以"课堂"和"课题"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研究共同体的效能;二是营造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实现"我者"与"他者"的互助共生;三是加强外部合作主体的引入,促进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内外联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