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特色发展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学校的特色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助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我们努力为教师铺就专业成长的绿地,让学校的特色建设行驶在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上。众人划桨行大船———教师专业成长助推  相似文献   

2.
高师教育"师范性"日益削弱以及忽视教育实践等问题,弱化了未来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要使优秀人才经过师范教育成长为优秀教师,必须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不断整合教育类教师资源以及课程资源,从而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系统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最近你买了什么新书?”“今天,你有什么好书推荐给我?”“太高兴了,我今天又看到一本好书。”这弥散着书香的话语,彰显了新城花园小学师生们对书的浓郁情结。难怪,学校被《人民教育》主编傅国亮先生赞为“办学历史短,文化氛围浓”。文化源自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始于2001年,十一年来,学校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塑造学生美好人生”为己任,以新教育实验关于“营造书香校园”为指导,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以"做精教育"为诉求,创新学校管理,打造办学特色,办学效益逐年提高,学校多次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表彰奖励。推进"双语"阅读打造"书香校园"益林中心小学深入开展"双语"阅读活动,该校实行图书漂流。  相似文献   

5.
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复杂的、持续性的工程,需要以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理念、技术作支撑与指导,并落实于具体的学校创特工作之中。为推进我校为"经典润童心、书香溢校园"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我校以"先于思想沟通,细于制度建设,精于考评运用"为原则,在学校精细化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实践尝试,有效提高了校长的教育领导力,提升了学校特色办学水平。下面就我校落实精细化管理,推进特色学校创建谈一些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校立足农村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做真人,健康发展"为主题,开展创建特色学校工作,以科技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象棋教育作为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打造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浅谈“勘查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评估推进了本科教学的改革,作为四川省特色专业,成都理工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从综合实习改革入手,对实习组队、备课、实习教师配置、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创新性教学与团结互助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或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嘉应学院把面向农村地区的教师教育作为自己的特色之一加以培育,积极推进区域文化资源与教师教育课程的结合。同时,从教师教育的目标导向出发,探索和构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教师教育模式,初步形成了职业性训练与事业性养成并重、制度约束与专业成长并重的立体化教师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9.
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教学制度存在诸多弊端.素质教育以为了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而且新课程的推进过程实际是学校文化的重建,为此,必须进行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课程具有创生性,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发掘要求教学制度为其提供机会和可能.所以应提高班级授课制的弹性,使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国高等院校新时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理念。我国高等院校要在新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就要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就要贯彻落实"四大文明"的新理念,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优势,打造文化校园;就要贯彻落实"党的领导下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新理念,要求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以改革开放的精神推进学校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煊 《中南论坛》2007,2(3):10-12,15
本文在对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03—04级在校学生素质现状抽样调查并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重新设计和对大学素质教育与成功素质教育现状剖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以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两线贯穿五维空间”的教育模式已构成该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是对传统校园文化的重大提升;并以校园文化的核心层面为着力点提出拓展、延伸校园特色文化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正强化依法治校,以德从教的自觉意识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园生态文化理念为核心,打造"生态和谐、个性发展、快乐成长"的校园精神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生态园。近年来,昆明铁路五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正视个体差异,彰显个性特色"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立足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成人与成材同步发展的教育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否与教育改革的发展同步跟进,是决定新课程改革能否健康运行,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这个层面上看,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因此,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才能保证课改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正开展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马坝小学凭借着"校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所江苏省优质品牌公办初中校,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2009年,学校被确立为南京市首批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初中校,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创新特色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美术教育是学校的一大传统,学校是清华大学美术生源基地之一,借助高中部美术办学优势,分校开展美术校本研究,让每个宁海分校的学生了解和学习素描和色彩,和高中部无缝对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升学空间,建立了从初中→高中→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人材成长通道。  相似文献   

16.
正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创办于1919年,原名"求是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更名为"城东小学",目前为福建省级示范小学。近年来,学校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持久深入开展了"传承客家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创建特色学校的主题活动,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下面笔者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谈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新的课程理念呼唤构建新的学校管理体系。现行学校管理目标、管理方式、评价方法、管理结果等方面与新课改理念有诸多矛盾。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改变旧的管理模式,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在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的营造,对师生评价等方面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重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的学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新形势下地方教师专业化战略需求,地方高师院校要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实现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创新,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地方高师院校必须以学校办学定位为基点,服务地方教师教育事业;以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为龙头,引领地方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实践技能培养为突破口,强化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以评估为抓手,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在"华夏第一镇"吴江区盛泽镇的坛丘社区,在古运河的西侧,在明代常遇春屯兵抗元的驻地,坐落着一座百年书香校园——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它承袭了深厚的历史积淀,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不断开拓创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学校始终落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心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立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培青强校"的管理方略,教育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实施都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学校重视德育工作,在抓好德育日常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连续三年在市局德育考核中获奖,被评为"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学校重视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的改革就是要改革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育课程、教材、教学过程 ,建立和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健康课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