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没有父母关爱成长的学生与日俱增,这部分被称为"留守学生",存在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教育问题。教育好这部分学生已成为班主任面临的新课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创建和谐班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文章以近三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为依据,综述了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关注的新阶段。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领域得到了较大关注和发展,但难以有效的为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服务,根本原因在于构建理念、社会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存在困境。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需要尊重和保障留守儿童基本权益,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各种教育本土资源,以及建立共同参与的教育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老年人是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和新问题.农村留守老年人面临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等关爱服务需求,这种关爱服务需求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可以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市场)协同、社区参与、家庭承载、老年人自我提升"五位一体"的关爱服务体系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它亲属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存在严重的监护缺失、教育滞后、心理病态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学校寄宿制为主导,家庭、政府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协调作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老人是一个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弱势群体,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关爱水平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农村留守老人存在政府、家庭、社会、社区以及老人自身五个健康关爱主体,但各关爱主体在农村留守老人健康关爱的实践中均存在缺陷,其中,家庭方面的主体责任未能凸显,精神慰藉聊胜于无;政府方面的健康关爱制度短缺,健康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市场介入的动力不足,自发行为未成常态;社区的责任主体被动缺位,骨干作用未能发挥;留守老人自身的健康意识淡薄,健康投入有所顾忌。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健康关爱水平,家庭应该不避责任,主动承载;政府则组织领导,保驾护航;社会各方积极协同;社区方面需激活各类组织,倡行孝亲文化;留守老人自身亦需转变观念,并抱团取暖,共同构建“五位一体”的健康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阜阳农村地区3-6岁留守幼儿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研究当地农村留守幼儿成长困境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农村留守幼儿成长与关爱机制,从完善政府主导、强化家庭主责、完善学校教育引导、促进社会参与等角度提出农村留守幼儿成长关爱协同联动长效支持机制,希望能够为阜阳农村地区外出务工家庭以及当地政府更好地解决留守幼儿成长困境提供多维的对策思路,使农村留守幼儿得到精准关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建立完善的教育关爱服务体系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一体系的建设要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着眼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需要几个方面的协同努力,即坚持政府的全局引领作用、释放学校的教育关爱活力、发挥农村社区的教育服务功能以及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保护,学校对其关爱不周到,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关爱留守儿童,应当从社会、家庭、学校几方面同时入手,父母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学校多走访调研,多开展兴趣活动,以改善其周围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不在家而缺少对子女的教育,同时政府学校等又无法关爱到所有的这些孩子而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保证,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活、道德、心理、学习、人生观、世界观等出现了严重的偏向和错误的认知。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给留守家庭儿童学生多一份关爱,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既使他们转化进步,又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父母不在,有老师同学在,任何困难都克服得了,大家的学习情绪就好了,成绩就跟上来了。  相似文献   

12.
刘军 《华人时刊》2020,(2):92-92
近年来,随着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响水县第二实验小学以"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教育引导,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5年河南叶县初中生调查数据,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特征和关系。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个人力强于支持力,各维度发展水平不一;关爱关怀多于冷漠拒绝,鼓励自主多于过度保护,是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特征;高弹性留守儿童父母给予子女更多关爱关怀和鼓励自主,低弹性留守儿童父母更常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子女;父母关爱关怀和鼓励自主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与之显著负相关;父母关爱关怀显著正向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是保护因素,而父亲冷漠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显著负向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是危险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14.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榆林、渭南、安康三地市的农村乡镇初中抽取25个自然班,采用MHT量表,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初中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造成的这种家庭非完整性以及亲子关系的非连续性,使儿童所能享受的关爱度和指导力下降,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三个维度上差异极为显著;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母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父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异;而母外留守儿童与父母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留守女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留守男童。最后,从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镇化不彻底所导致的衍生性问题。基于对10个省(市)9 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实证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监管方面弱于非留守儿童,而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而是"弱势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存在分化,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低龄留守儿童以及处于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需引起社会各界重点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则与路径在于,协同主体,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聚焦核心,关注留守儿童重点群体与关键方面;着眼根本,呼唤母亲回归与城市接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缺失问题日益严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从政府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独自或与长辈、亲友共同生活的孩子。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最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层出不穷,除了心理异常、亲情饥渴,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包括女孩受性侵、男孩被拐卖等时有所闻。与此同时,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走上社会,因为性格缺陷等原因,也极易走上犯罪道路。可以说,"留守儿童"在当下中国,已成为一个让人愁肠百结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是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当前亟待研究与探索的重要领域。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一部分,且具有区域性特征,但其关爱与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几乎是空白。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体系框架及其运行机制建设中的障碍因素与关键问题,特别是公共政策问题,基本路径有行政研究、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西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逐年增加,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家长要尽可能和孩子进行更多精神交流以弥补父母关爱的缺失;各级政府要密切参与,形成分工明确,上下一体的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以切实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并积极利用民间力量以建立更为多元化的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并要采取切实措施以尽力消除城乡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与"农民工"同时产生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他们的成长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得到政府、社会、学校的关注。文中着重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所在,并从政府、家庭、学校、村社四个层面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