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制度是开放型教师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图在全面认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的社会意义的基础上,审视我国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现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推动我国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的建立和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此.这一思想在探索素质教育(包括规范教育与创新教育两大部分)的过程中,在中学历史要。识结构三个层(次即史实,历史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探索中,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完善我国教育体系,实现我国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将劳动教育融入历史教学中,是时代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建设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趋势,作为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握政策指向,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和新时代劳动观,促使其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对学生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理应对教师的资质提出严格的要求,吸引天赋较高的人从事教育事业。然而,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师天赋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对教师职业认识的表面化、教师资格考试评价制度不完善以及教师培训对教师天赋的埋没等方面。重视教师天赋是对国家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积极响应,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注重前期人才选拔环节、中期教学实施环节和后期教师培训环节,从源头上挑选有特长的学生,对有教师天赋的学生加以专业引导和实践锻炼,为教师天赋提供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中,教育实习是重要一步。教育实习评价起着引导、调节这一步的发展方向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育实习评价重视通过量化定等级、重视技能层面、重点关注当前的胜任状况,这样的评价不符合教育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追求。因此,有必要从专业发展的要求出发,改革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突破"技能"取向、淡化量化指标、完善评价内容、运用综合多元的评价方式,以发挥评价的激励、调节作用,为历史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参照,促进"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人才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教师的资质管理,提高教师素养才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以"做"为核心,具有主体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三大特征,给当今的教师教育以启示和指导,推动当今的教师教育进行以实践为取向的教育改革.运用"教学做合一"理论,发展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要突出师范性,创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深化与实习基地联合办学,重视运用在实践中研究和反思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素质、教学技能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论稿》一书就教师素质、教学技能、教学管理及课外教育教学活动等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极有借鉴意义的"美国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台湾小学教师对实施融合教育的教学困扰情况,我们以南投县小学普通班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南投县小学普通班教师实施融合教育的教学困扰情形属于中等程度;教学困扰各层面由高而低的顺序为:"课程教学"最高,"专业知能"与"教室管理"居次,"支持系统"最低;教导班上学生障碍程度不同的教师,整体教学困扰有显著差异;在"专业知能"层面,学生障碍程度为中度的教师教学困扰较高。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级教育迅速地得到了扩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扩展,使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种"教育过度"现象促使教育经济学家对资质过高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目前,教育管理中的资质过高现象呈增长趋势,并成为影响教育管理中个体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教育、就业和经济等诸多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资质过高感知的研究中,在资质过高感知测量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争议,缺乏对资质过高感知的前因变量和心理机制的探讨。因此,我们应借鉴已有的研究理论、经验和方法,对资质过高感知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资质过高感知的研究成果更快地应用到教育管理领域中,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素质教育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师范院校的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积累、教育教学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素质教育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师范院校的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积累、教育教学能力及一定科研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及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轻文和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高校开展了以人文教育为重点的文化素质教育。由于历史学科在不同类型高校发展的不均衡,历史教学在加强人文教育方面的效果差异较大。各高校在立足本校实际、强化历史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可通过课程听证、课堂名师讲座、组建新兴交叉学科和考评形式多样化等手段,力求更好地实现史学"启智"、"兼能"和"成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在王尚文的语文教育论著中,包含着大量关于语文教学的师生关系的论述.他运用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提出要建立一种切合语文学科特性且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首先要求从根本上清除教师头脑中残存的传统教育观念中一些消极的意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然后以此为前提,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而这样的对话,则会形成一种使师生双方均能获益的教师"让学"学生"让教"的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理论 ,笔者运用该理论结合当前中学历史课改的新动向 ,提出自己对历史教师角色新内涵的分析和思考 :历史教师应当成为反思性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问卷、访谈分析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评价现状,问题表现在重总结性评价轻诊断性评价、重学习过程评价轻学习资源评价、重整体性评价轻个体差异评价和重传统评价工具轻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建议教学评价:更新观念,以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为根本;行知交互,以"为了学习的评价"为标准;与时俱进,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工具。  相似文献   

17.
双语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国际标准定义下的双语教育的性质、意义和理论基础,并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目前"双语教学"的根本意义与实质,提出中国教师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师,必须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那就是在对东西方教育模式敢于探索的精神指导下的认知与沟通能力,也就是对中西方教学模式有融通并能展示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天生所得,但可以通过"双语教学能力训练"获得。作者尝试从教师培训的角度提出"双语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提出建立"双语教学培训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问题探究化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我国教育中传统的接受学习存有着诸多弊端,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诟病,应使历史课堂教学"问题探究化"。  相似文献   

19.
英、美、日本、前苏联教育伦理学经历了作为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的伦理基础研究三个时期。中国教育伦理学研究受外来影响比较大,也明显地体现为相应的三个研究阶段。当今,作为道德教育研究的早期教育伦理学已被德育原理所取代,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传统教育伦理学已被教师伦理学所取代,教育伦理学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即以教育的自身伦理基础为研究对象。这一重大转变必将对教育伦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离不开高水平教师教学能力的支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层面协调配合方能取得实效。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制度是前提;教师教育机构努力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是基础;高职院校优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是关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加强自身修炼是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