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我国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行业特别是高危、加工制造等行业都有他们的身影。同时第一代外来务工者已经三十来年了,有的已经成为企业中的固定工,他们的下一代在此出生、成长,成为新二代且已是劳动力年龄阶段,这二代人在外打拼,有着明显的差异和不同的诉求,下面以漓铁集团公司外来务工人员为例对此作一比较调查。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7,(16)
2006年4月20日,浙江省慈溪市五塘新村成立了"和谐促进会"。一年多来,慈溪310个城乡社区均成立了"和谐促进会",化解了500多起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居民的纠纷,解决了9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子女入学等难题,共募集了110万元慈善基金,帮扶了120多名经济困难者……笔者以为,"和谐促  相似文献   

3.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成长帮扶工作对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企业发展和维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受政策、体制、文化等因素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在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融入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应通过制度保障与社会行动相结合、社区组织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构建政府、用工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张文 《社区》2004,(21):22-22
截至2004年,天津开发区已有外来务工人员7万多人。根据开发区2002年一份关于进城务工青年生活、工作和需求状况的专项调查报告显示,外来务工者的生活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他们中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首次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不足22岁;每月要支付月工资50%左右的基本生活费用,所余积蓄较少。他们带着梦想与希望来到城市,寻求发展的道路,有工作、消费、文化教育、权益保障、心理、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就等多方面的需求,但受自身条件等因素限制,上述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很低。从长远考虑,他们多方面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既会挫伤他们的劳同…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部分定居城市,部分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城市又回到家乡。利用2006年CGSS数据,本文从经济利益、制度及资源因素、相对剥夺感因素和社会网络因素四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生活意愿的选择决定机制。分析表明,有无房产、社会经济地位认知因素影响着外来务工人员城乡生活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许立康  刘瑞菊 《社区》2014,(3):16-17
苏州市万年社区常住人口11162人,外来人口3200余人。社区中来苏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安全照管存在许多问题。作为社会教育重要平台,社区有责任承担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为外来务工人员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8年珠三角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运用Kaplan-Meier存活函数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初次转工间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转工频繁,就业不稳定;初次转工间隔存在显著代际差异,"80后"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比"80前"老一代流动频率更高;两代外来务工群体分别遵循不同的转工流动路径。个人特征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因素对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初次转工风险率有显著影响,而组织性因素对老一代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住房,是外来务工人员进城、毕业生择业时绕不开的问题。对于温州这个倚重制造业的城市来说,外来务工人员能在温州留得住、扎下根,直接关系到温州实体经济的发展。温州作为典型的轻工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众多,蓝领群体租房难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蓝领群体的住房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去年5月,我市出台《温州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民工涌人大中型城市,参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这些人员的子女也越来越多地来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学校就读,城市学校中民工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我校学生中民工子女的比例也一年比一年高,较之城市居民孩子,他们的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造成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首要作为是在全社会进行一种价值引导,营造一个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的教育文化环境。树立责任政府、公平政府、服务政府的形象,推动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和高质量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外来务工人员,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却未融入现代城市,因而需要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服务。当前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服务不尽人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社区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有待丰富,社区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有待提升。社会救助服务策略、社会组织服务策略、社区心理服务策略、宣传教育服务策略和行为矫正服务策略是外来务工人员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在对中山市外来务工青年权益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现状,并就目前如何保障城市外来务工者合法权益进行了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厦门国仁工友之家为代表的公益性非政府组织中外来务工人员的深入访谈,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以赋权理论为视角,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方面的途径和作用,包括激发个人潜能,提高工友效能感与全能感;构建网络资源,改善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行动与社会目标,促进社区发展等.并对非政府组织如何更好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服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农民进城务工,更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民工经济"一头连着农村经济,一头连着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战略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所以,外来农村务工人员的生存和发展对社会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群体身份是个体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来源。由于受到制度与非制度性因素的排斥,外来务工人员无法建立起积极的社会认同,造成自我身份感、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丧失,导致他们心理上与城市社会的疏离和对抗。通过分析媒介在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认同中的影响机制,探讨它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分类、建构身份意义和自我类别化过程中起到的功能与作用,说明其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影响作用,促进媒介发挥社会功能,承担好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郁亚萍 《社区》2011,(19):31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横杨社区辖区人口近7万,外来务工人员占80%以上。如何让这些"新北仑人"更快更好地融入环境,并安心工作,重中之重便是暑期长假的子女管理和教育问题。横杨社区为此专门创办了"四海之家"阳光假日学校。  相似文献   

17.
在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中,由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和谐发展日益构成挑战.其产生的原因与外来务工人员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群体自身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管理缺失有一定联系.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性事件的解决,需要完善相关机制,发挥政府危机管理主导作用,同时广泛调动社会资源,促进外来务工人员自我提升,以此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窦永华  陈美霞 《社区》2013,(30):18-19
兴隆街作为阳泉市的商业中心区,区域特点是人口稠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集中,人员流动频繁,从事行业多种多样,人员思想状况不一。要把阳泉市建设成“小康城区、美丽城区、智慧城区、幸福城区”,社区管理者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他们的经浇政治和文化权益,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能畅通情感交流渠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城市建设奠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南京市实证调研为基础,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月收入、从事行业、居住类型、未来去向对住房保障意愿有显著影响,建议借助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时机,完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在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打分法确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资格,重点研究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迅速的扩张,使城乡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于是逐渐产生了一个过渡带——城乡接合部。随着社会流动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打工者选择城乡接合部作为他们进入城市的暂居地,这样就在城市边缘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社区。这些社区的硬件条件相对较差,居住于此的大多数人也比较贫困。久而久之,这样的社区也就成为了城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