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赏识教育、快乐教育被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但是惩罚依然是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棵树没有经过风雨,它就扎不牢根,一个孩子没经过惩罚,他就长不健康。适当地惩罚对孩子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它能让孩子找到做事的界限,成长的方向。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惩罚,自我意识就会膨胀,为所欲为而没有规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和人交往,更不能适应社会。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惩罚孩子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六要”。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美国参加驾照笔试前,到当地州交通局领取了一本当地的驾驶员手册,自学交通规则和驾驶常识。这本小册子的最后一页写着:“如果遇上有人劫车时,请放弃你的车,因为车是有价的,而生命是无价的。”不少场合都有类似的告诫,都不鼓励“人为财死”。 相似文献
3.
黄浩耘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57
本文从字形结构系统剖析了孝字和人字的文字含义和道德含义,从而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出了新的理解和阐释。最后归纳出汉语孝字和人字蕴含了人类本性、人类美德和人的立身处世准则。 相似文献
4.
去德国探亲,对德国感触颇深的是德国人经常说的一个词Ordnung。这个词的基本意思就是秩序、规则、纪律。进入德国的土地,第一感觉是那里的道路、田野和建筑物分布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到处可见。外国人在德国最早学到的单词之一也许就是Ordnung。法国人戏称:德国公路上的指示牌傻子都能看懂。的确,在德国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乡村小道,各类标志牌、指 相似文献
5.
因公去过德国三次。若问起我对德国的深刻印象,不是“罗曼蒂克大道”、“童话大道”,也不是风华绝世的国际大都会、神秘的阿尔卑斯林区和无所不在的啤酒,而是德国人刻意追求的那种“慢生活”。 相似文献
6.
张向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4):563-568
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救救孩子的呐喊者,他的小说,以令人震惊的笔触描写了孩子们的悲惨命运和精神病苦.鲁迅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在思考救救孩子这一问题时,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深刻和远见.他将造成这些病态孩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归结到旧的家庭关系和父子关系.他指出,要救救孩子,使人之子立人,首先是父亲要成为觉醒的人和人之父. 相似文献
7.
德国跨文化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德国在跨文化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德国的跨文化教育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强调互动性,主张多语性,具有相当程度的普及性。德国跨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应加强意识层面上的重视程度;应加强以实践为导向的对策性研究;应加强以理论为导向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在德国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那些标准化的蔬菜瓜果会让你怀疑它们是否来自同一模具黄瓜、西红柿、茄子、菜花……几乎都是一样的长度、粗细、重量,连超市售货员也说,其中的误差绝不会超过5%。有的豆角包装上还标出弯曲度,从90度、75度到60度不等,以区别其产地、成熟度等特点。所以,德国人买东西从不挑三拣四,拿起就走人。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超540万辆,而政府公布的正规停车位仅有276万个。居民应对停车位不足的方法是非正规停车。据统计,北京市非正规停车比例超过80%。(见2013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停车混乱无序,恐怕不是北京市的独有现象,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城市病。诚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杨树岗村有3座相距不足1华里的四合院,这里住着40多名4岁到33岁的智障人士,他们有的眼睛斜视,有的摇头晃脑,还有的见人就笑。不过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会安静地坐下来搭积木,看电视,或者做游戏。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李双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156-158
教育报刊作为专业期刊,既要完成一般新闻媒体的"宣传",也要具有教育特色的"服务"。教育报刊的编辑、记者,不仅仅要掌握新闻理论,更要亲自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因为教育报刊的主要功能在于它的政治导向,舆论引导,热点引导,理论引领。作为教育报刊的编辑,要在"新闻"和"论文"之间做出准确判断,判断的标准应该是政治导向实,舆论监督正,热点引导准,理论引领新。 相似文献
15.
周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460-464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突出以企业为主、实践为主、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合作、实践和理论紧密相连的职业培训制度,主要面向的是初中毕业后的学生,其目的是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领域,但是存在着与社会脱节、体制不健全等各种问题。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建议,以期对振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肖林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8-112
“教育融合”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自己的视域出发,在两者间的边缘领域,以沟通、对话的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镶嵌关系。这种关系表征为“民主—平等”、“创造—生成”、“持续—开放”和以人为本四个方面,它意味着走向并建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合理联结,在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自我的拓展中,达到师生有效交流,进而实现人的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确实,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棱着翻飞的诗性。对学习,对生活,对理想,对这个五彩的世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王振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73-77
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生命、生存、生活是人成之为人的首要前提,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今生命危机日益彰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活精神日益消沉的时代背景下,开展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人的发展,即从人的生存性、社会性与超越性三个维度推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爱护动物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