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语学习词典释义的语义特征与词典用户的认知效率有着密切关系.在义项排列上,相对于历史发展原则,使用频率原则和逻辑联系原则更符合词典用户的认知模式;在释义用词上,学习词典首选基本等级范畴词,而非上位范畴词或下位范畴词,以降低词且检索的认知难度;以转喻、隐喻为基础的语义网络是义项排列中逻辑联系原则的认知基础,强调同一词目义项问的内在联系,避免了传统词典语义学仅仅关注义项间的区别性特征而导致的语义割裂倾向,更有利于词典用户的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字是通过造字表词和用字表词方式来记录殷商时代的汉语词汇及其义位的。甲骨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从词汇语义学角度来看,就是字形与所表词和义位的关系,表现为一一对应和非一一对应关系。非一一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字多义、一字表多词和义位的关系;一词多字与义位的关系;一字异形、同形字、同源字与词、义位的关系;字、词、义位对应关系涉及词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把一词多义看成是原型义项经过隐喻或转喻生成的多个边缘义项。针对一词多义在语言翻译中产生的困难,本文总结了原型范畴化认知理论影响下的一词多义的定义、产生根源和产生模式。针对翻译过程中,一词多义经常受到语境效果弱、语义频率低和边缘义项难的影响,本文提出三点应对方法:首先,译者首先应该顺应语境需求,进行子义项的选择。其次,译者必须接受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动态观,灵活处理在新的语境中出现的多义单词。最后,译者应扩大知识面,加强对边缘义项了解和推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多义词一直处于词汇语义研究的中心地位。原则性多义分析法是目前认知语言学最具解释力的多义研究模式。形状名词cone的词典释义相对简单,但实际使用中,语义层出不穷。我们以cone的语义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则性多义分析法,建构其语义网络,通过分析义项的语义距离、语义关系、语义延伸,探讨了原则性多义分析法的利弊。语义网络分析法产生的是一维语义原型图,没能采用多变量统计模式来捕捉语义关系的复杂性,没有建构基于使用频率的复杂的语义关系多维度网络。语义网络对语义理论和语义应用意义重大,诸如词典编纂和翻译。  相似文献   

5.
认知视野中的一词多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具有多个相关义项的语言现象。新义项的产生不是随机的,也不是盲目的,而是人类认知参与下语言历时变化的结果,因此认知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楚地揭示一词多义的根源与本质。新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按照辐射型或链型方式排列,构成一个词项意义的原型范畴。人们总是从基本义项出发,主要利用范畴化、隐喻和转喻思维等方式,将新义项赋予现有词项,从而使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理据性。  相似文献   

6.
英汉烹饪语义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场具有较强的民族个性。对比具有典型特征的英汉烹饪语义场 ,可以发现 ,英汉烹饪语义场为部分对应语义场 ,各有为对方所没有的文化局限语义场和文化局限义位 ,而且相对应义位为部分对应义位 ,说明烹饪语义场及其义位具有民族个性 ,这种个性既与中西方农牧业结构特点和民族饮食结构、饮食习惯有关 ,又与中西文化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入"字条目,总体上处理得不成功。"入"除了作文言词使用外,在现代汉语中,根本没有充当词的资格,可是该词典将其前面两个义项都当作词解释。在现实中,公众对相关词的确认,还存在词意识误区。  相似文献   

8.
义项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给义项立一界说?目前辞书学界对此尚无一致的意见,认识仁智各异。 第一个歧异是:在字典词典中,单义词有没有义项?或者说,单义词的右项能不能叫“义项”?一种意见认为: 在词典中,词的语义域是通过若干义项的分列来表达和说明的(单义词则只通过一个义项)。(徐青《词的语义域和词典》,《辞书研究》1981年第1期) 在词典中,一个词的义项少则一两个,多则十几个。(蒋绍愚《古汉语词典的编纂和古汉语词汇的研究》,《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一个词只含一个义项的是单义词。(刘伶等编《语言学概要》而12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相似文献   

9.
论义素分析法与语义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素分析法是将同属一个语义场的一些词放在一起,从意义上对这些词的义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所包含的义素。如果同一语义场内的几个义位之间的区别义素具有模糊性,那么这几个义位的语义无疑也具有模糊性。通过对比分析出不同义位之间的模糊义素,就可以发现这几个义位的模糊性之所在。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笼统地说它们是模糊语言了。  相似文献   

10.
英语学习词典中多义词义项的排列问题一直是词典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多义范畴属于原型范畴,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义项是原型义,其他义项则以此为中心,借助于转喻和隐喻等认知手段,以连锁和辐射的混杂方式不断向外扩展。在分析原型义确立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义项扩展的内在机制和路径模式基础上,研究者可以通过个案研究的形式尝试构建新的"原型义项二维表征模式",以突破传统的义项"一维线性"排列方式的窠臼,真正再现语义发展的原貌。  相似文献   

11.
从空间和隐喻认知角度看介词的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概念是人类认识过程最早形成的概念之一,认知的发展和深化是空间概念向新的领域扩展。隐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隐喻的本质就是用其它的措辞、事物、概念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和概念。这样的概念隐喻导致了语言隐喻。语言表达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先出现概念隐喻化,然后在表达形式上通过语言隐喻而扩展词义的过程。本文拟从空间认知和隐喻认知角度分析一些介词由空间意义扩展致其它意义的过程,从而说明一词多义的理据性和系统性,旨在对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多义词“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polysemy)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身体和思维及词义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多义词的词义扩展源于人们在客观世界中的身体体验(embodied experience)。以汉语多义姿势动词“立”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一项定量研究探索意象图式(image schema)对词义扩展的潜在理据作用,支持了多义词的义项扩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人们的身体体验为基础的论断;继而把中文“立”和英文stand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意象图式具有文化差异性,以及意象图式对不同语言中相同词汇的语义扩展方式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AA式摹状词是摹状词中最重要的一类,其语义由主体义、过程义和特征义三部分构成;AA式摹状词的语义具有感知性、变化性、程度性、多义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其确定语义的方法是语境确定法,可分为主体确定法和特征确定法两类。  相似文献   

14.
英汉"心"的多义网络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英语的"heart"和汉语的 "心"为对等人体词,均为多义词.细致调查这两个词并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展示人们借助不同的认知方式所派生的复杂多义网络.两词在认知上均以转喻为主,隐喻为辅.英汉语所显示的这种类似性典型地反映了人类认知的选择倾向性;而从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中则可以找到其受文化和语言个性影响的理据.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心"比"heart"能产性更高,使用更频繁.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义引申学说产生后,引申的类型被不断揭示出来。在一个多义词的引申系列中,相邻的两个义项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可以从引申的结果来分,也可以从引申的动因来分。寻找源义与派生义之间的理据类型,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颜色词在诗歌通感中的应用大致有 5条规律 :(1)都是视觉与其他 4种感官的转换 ;(2 )发生通感的两事物间存在相似性或相关性 ;(3)颜色词都代表了一些基本的和常见的颜色 ;(4)两种感官转换的目的是将抽象的事物转换成具体的事物 ;(5 )颜色词在句中基本都做定语。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自我实现"理论在思想者身上不能适用的情况出发,从物质层面的需求和思想者自我实现需求的矛盾、思想者自身的成就感和社会的价值评估之间的矛盾、思想者自身对自我实现的胜任感(预期)和自身对实现结果评价上的矛盾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思想者自我实现时的困难和矛盾,并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8.
美国加利福利亚奥克兰地区学校委员会标准英语教学项目公开承认非洲裔美国黑人英语的合法性以及在学校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作为标准美国英语的教学桥梁,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黑人英语的作用:第一,黑人英语可以成为黑人学生已有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桥梁;第二,黑人英语是黑人学生语言“接受能力”和“生成能力”的中间环节;第三,在教师的帮助下,黑人学生通过对比、翻译、对语言多样性的了解,能够改变他们对自身语言的认识,提高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积极型词典是以读者为本位的词典,旨在指导读者积极地掌握和运用语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受《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的启示,本文从语料库的建设,搭配信息,设立用法栏,义项排列,词频标注,真实例证,语用文化信息等方面对编纂我国积极型英汉学习词典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一词多义现象和认知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 ,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 ,未能对此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 (如隐喻、换喻 )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