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和罗尔斯(Rawls)看起来对正义持十分不同的观点.马克思声称,正义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起着作用,它代表着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生产方式所要求的行为.罗尔斯认为,正义乃是一个社会的首要美德,所有社会成员遵守正义原则,公平地、理性地精心处理社会合作的责任和利益的公平分配问题.我认为,虽然马克思和罗尔斯对正义持不同观点,但这种不同能够得以协调.虽然黑格尔和康德对马克思和罗尔斯有着不同的影响,他们的观点有相通之处.在提出一个明确的关于正义的政治观念时,罗尔斯认为可接受的正义原则必须是在社会制度中可实现的,这样他的"康德建构主义"思想接近于黑格尔学派的思想.也正是通过依靠黑格尔思想马克思建立了他的反对普遍的、社会的正义优越性原则.我认为马克思和罗尔斯都在致力于寻求一个能够实现公平的正义原则的社会制度.然而,他们的观点存在二个重要差别.首先,马克思似乎在构想一个休谟和罗尔斯特别提到的"公平环境"的社会.而对于罗尔斯来说,一个超越公平环境的社会就是乌托邦①.其次,马克思认为市场关系应该被看作是社会的根基,因为市场关系内在地包含在劳动者同社会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同他们的社会劳动产品的异化中.然而,在一个充满公平环境的社会中,市场的消除是可能的.罗尔斯声称,在任何一个需要公平解决竞争要求的社会里,市场的消除是不可能的.我想,只要我们把马克思反对市场看作是本质上反对"商品拜物主义",马克思和罗尔斯的观点是能够被和解的.总之,我认为,除了马克思的未来无阶级社会观念有些乌托邦色彩外,马克思和罗尔斯对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的正义的观点应该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之前的传统自然法正义观,包括了古典"特权"正义和古典自由主义"平权"正义,它们均属于"权利正义观"范畴,其实质均是维护一种"非正义"的社会统治.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革命性地提出:社会生产决定社会正义.相比较,罗尔斯的正义论虽吸取了马克思的批判性意见,但由于其理论根源依然是社会契约论和抽象人性论,注定了其只能是对传统自由主义正义的改良.马克思与罗尔斯之所以会走上两种不同的"正义之路",是起始于唯物史观和社会契约论的"源头"迥异.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通过对以契约论为基础的正义原则与以功利为基础的正义原则的比较,提出了以公平的正义为基础的分配正义原则。罗尔斯的分配正义,不仅仅指经济领域的简单的物资分配,还包括对政治权力等其它社会资源的分配。其所要求的正义不仅是一种算术上的平等,而且是一种比率上的平等。罗尔斯的正义观是以义务论为基础的平等正义观,对善与正当孰更优先问题的回答,是罗尔斯构建自己正义理论的基础性前提。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原则把制度正义作为理论的基本指向,强调平等的自由权利,在承认且允许有不平等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对不平等的限制,这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正义理论中,应得正义观是平等正义观最重要的批评者和挑战者。罗尔斯认为应得主要反映的是道德价值,并利用"道德价值与分配份额无关"来反对应得在分配正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无知之幕"的道德理由、差别原则的融贯性问题以及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在整个正义原则中的独特地位,可以看出,应得作为先于正义原则的基本道德价值判断,已经被罗尔斯所接受并运用于正义原则的道德推理之中。应得与分配正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王广  张瑜 《兰州学刊》2006,(3):123-124,23
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维。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罗尔斯于《正义论》中提出的正义原则,有可供汲取的思想资源;同时,自马克思视域观之,又存在着历史局限,需要我们认真甄别,深入省思。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对正义的论争入手,初步评析了当代西方“左翼”平等主义的代表人物K·尼尔森的正义观。文章指出,尼尔森立足于对阶级与正义的关系的分析,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进行了有力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激进平等的正义观念与原则,力图阐明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基本形式。尼尔森的激进平等主义正义观虽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但与马克思主义仍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的政府理论建立在他提出的公平、正义两条原则的基础上,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在《正义论》一书中.罗尔斯论证了公平、正义原则的相对合理性,制定了政府蓝图,并从道德哲学的角度论证其正义社会的稳定性问题。本文主要梳理了《正义论》中的政府理论部分,并将罗尔斯对政府理论的零散论证汇集在一起,勾勒出罗尔斯论证思路的轮廓。  相似文献   

8.
在分配正义或经济正义问题上,当代西方流行着三种理论模式,即传统自由主义的自由正义论,社会主义的平等正义论,新自由主义的公平正义论。它们分别用自由、平等和公平来界定正义。其中,公平正义论的首席发言人当推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J·Rawls)。他于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被看作是20世纪新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性巨制。此书把“正义”理解为“公平”,经过复杂的论证,提出一套包括基本原则和程序原则在内的正义原则体系。这套原则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基本制度,但它强调社会有责任通过再分配来照顾和改善“最不利者…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拉康和马克思的三种正义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路径:现代主义谋划及其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前提下的温和的分配正义;后结构主义谋划及其激进主义政治立场前提下的激进的驱力正义;在现代主义基础上的共产主义谋划前提下的激进的革命正义。通过对三种正义观的关照,结合当下中国现实,我们认为走中国道路应秉持生成论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思想史探讨正义概念的基础上,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在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基础上和设定的背景中,超越古典契约论,从道德人出发,确定了正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基本内涵。从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的理论预设出发,在两个差别原则和优先性原则中,罗尔斯向我们展示了理解正义概念的多重维度。作为现代自由主义代表的罗尔斯的正义观遭遇来自古典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批评,在此基础上,罗尔斯的回应也进一步丰富了理解其正义概念的维度。  相似文献   

11.
罗尔斯所提出的“正义”观念,是一种普遍主义的正义观,即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平等自由权,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去追求幸福、尊严和福利,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的自由权利。罗尔斯认为正义就是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最基本的自由体系,而社会自由体系的构建首先要解决自由的优先性问题。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了对自由优先性三个方面的辩护论证,即自尊论、良心平等自由论和利益层次论,不过罗尔斯的三层论证并没有赋予基本自由以词典式优先。康德式自律观念的利益层次论重建,为正义原则提供了一种建构主义的解释。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对正义原则进一步展开论证,政治自由主义的论证方式明显已经受到黑格尔影响而逐渐偏离了康德,黑格尔哲学为罗尔斯构思正义理论提供了体系框架。不容置疑的是,罗尔斯的现代自由理论已经成为一种完全超越了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为民主立宪社会稳定提供一定合理解释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义的原则与证明--罗尔斯正义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二十世纪政治哲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理论建树。通过原初状态及相关程序,它在更高的抽象水平上为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提供了功利主义之外的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论证。其两大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的公平平等与差别原则———既贯彻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又表现了对于弱势群体的眷顾。然而,罗尔斯的主要论证手段并不充分,却又多少有些多余。而且,两个正义原则有可能导致权利目的论,从而违背了其平等自由协调共存的权利法则优先的理论初衷。  相似文献   

13.
《正义论》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修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尔斯《正义论》所提出的公平的正义理论对古典自由主义做了三点主要的修正。首先 ,它拒绝功利主义 ,用一种修正了的洛克主义传统取代其在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 ,它批评洛克主义传统默认自然的偶然性对人的生活起点的任性影响的缺陷 ,并努力使平等的自由获得实质的保障 ;第三 ,它以康德式解释改造洛克式自由主义传统 ,使后者成为一种理性设计的程序性正义。罗尔斯的修正具有理论的意义。不过 ,由于将公平的正义的原则理解为仅仅是适用于基本制度的 ,罗尔斯修正古典自由主义并同时提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工作可以说是优点与缺点并具。  相似文献   

14.
契约论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是罗尔斯推演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证明方法。本文认为,与其说罗尔斯的契约论是对传统契约论的复兴和发展,倒不如说是对传统契约论的倒退和否定。从契约论的基本精神层面看,罗尔斯不仅没有恢复和复兴契约论,相反,正是由于他的所谓"复兴"的努力,更加把契约论推向了不归之途。  相似文献   

15.
鞠巍 《江淮论坛》2007,8(5):28-34
“无知之幕”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概念,它兼具形式和实质程序正义两层含意。作为形式限制,“无知之幕”使契约主体处于公平的选择起点。相同的知识状态和同一的自我特性,使他们必将选择某种正义原则。作为实质内容,“无知之幕”使理性主体在如何分配由合作体系产生的社会经济财富时都将采取最大最小值原则追求共赢,从而保证结果公正。罗尔斯这一理论设计对于公正的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教育公平的实施、经济法的法律保障和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我们就可以锻造市场经济的“无知之幕”,保证市场经济的起点公正;通过采取按劳分配、共同富裕以及关注弱势群体政策,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分配结果的公正。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以"冷淡+无知"组合假设为前提,确立公平的正义原则。他将善纳入正义原则体系,确立了从前提假设到原则、从形式正义到分配正义、从正义职责到自然义务的正义论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其体系规范性展示出巨大的内在逻辑张力,而这正是其理论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与诺齐克关于正义理论的分歧实质是传统的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以卢梭为代表的平等主义价值理念之争。除了两者正义观的差异之外,两者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两者的正义观在逻辑基点上强调个人主义;两者的正义观在价值层面上都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两者的正义观都属于义务论,并坚决反对功利主义;两者正义观共有的论证方式是诉诸直觉;两者的正义观在理论架构上都不可避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8.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现象,马克思和罗尔斯均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式.马克思提出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将生产资料集中在大多数人民手中,从而改变分配方式的社会革命道路.罗尔斯则提出,首先应该保障个人在基本自由和权利上的平等,然后通过收入再分配来照顾社会弱势群体,缓和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改良道路.此二人对正义的理解方式虽然不同,但是却殊途同归,都是想要通过改变社会底层民众疾苦来创建和谐社会.探讨马克思的公平观和罗尔斯的正义论,对我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的代际正义论如同他的非代际正义论一样,都是通过契约论的方法论推导的。罗尔斯的正义概念的基本内涵是相互性。这一相互性特性得到契约论的强化。然而,对于代际正义而言,罗尔斯虽然是通过契约论得到证成的,但是,代际关系的不对称性,使得罗尔斯的代际正义论陷入困境。罗尔斯力图通过两代间直系亲属的情感来证明维持代际正义的动因,表明了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罗尔斯代际正义论对于生态环境的忽略也是一个内在缺陷。然而,我们如果对于罗尔斯的代际正义论抱有更多一些同情的话,应当看到罗尔斯的理性道德人这一背景的作用。但是,即使如此,也解决不了契约论结构对立与主体双向在场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0.
黄杰 《学术探索》2014,(4):13-18
本文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出发梳理当代政治哲学中备受关注的正义问题。根据其哲学思路,罗尔斯试图建立起较为实用和系统的道德观和伦理观,而作为公平之正义论堪为典型。立足于公平之上的正义理论对于我们切身理解作为理性的、实践的、道德的、政治的人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切实理解西方传统有关正义、善、自由等重大问题的要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通过略述《正义论》的主旨和核心观念引出作为公平的正义问题;第二部分给出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基本内容和论证思路;最后结合中国当下社会指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