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和直接推动力量。人民群众的主要活动领域是日常生活领域。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领域为研究基础,有效推进和真正落实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9-43
当前学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上的误区主要是脱离文本的任意曲解和执着于片面深刻的自圆其说,造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解上存在一系列错误。马克思主义文献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思维借鉴作用。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是讨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主要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从日常生活出发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日常生活维度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人的解放理论的运思路径。日常生活成为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维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辩证的关系,是过程和目的、手段和结果的统一。应当通过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向互动,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大众的血肉。 相似文献
4.
李彤彤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8):23-25
大学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体,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保障。针对大学生政治鉴别力相对弱化和缺乏分析具体问题的自觉意识等特点,就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提出应以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正确引导其实事求是地认识国情,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所展示的理论效力。 相似文献
5.
张敏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最新理论成果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当代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实践行动.为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利用课堂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积极探索教育载体的创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积极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姚洪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03-408
佛教在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大众化。立足于佛教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异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知识阶层的关键作用,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开放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简约化、通俗化和实用化,要多途径、多式样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要吸收心性理论,为民众提供实现身心和谐、安身立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学生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贵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2):130-135
高校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虽然目前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教师互动性差、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及学生主体性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要提高高校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效,应直面问题,并正确处理好工作中紧迫性和长期性、共性和个性、主渠道和多渠道、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颖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1)
思想文化客体的接受是一种"授""受"双方视野相互建构的关系。当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中,不应只是自上而下地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而应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选择和建构作用,坚持宽容、平等、开放的对话原则。其现实路径是:以人民大众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中介,在文本与实践的相互诠释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立场,借助于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实践焕发出新的意义,并反过来对我们的实践活动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琳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3):31-3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由群众掌握再用来指导实践的过程,而要想使这一过程能更好的进行,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包含着生态文明理论的大众化。大学生接受生态文明理论,不仅表现为接受生态文明的理论形态,更主要表现为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包括环保认知、环保观念和环保行为三个方面。高校要注意发挥学术场域、宣传平台、活动体验等优势来培育大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李宝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4):24-27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时代诉求,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偏向行为,不能达到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最终目标。为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共同理想与利益诉求的统一、文本研究与宣传普及的统一、武装群众与指导实践的统一和理论信仰与文化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一种特定的沟通方式。对话机制强调大众的平等性与参与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在特殊国际国内环境下,需要依托对话机制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程度的客观要求。以对话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以实践作为对话平台,以通俗化作为对话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对话内容而展开。同时需要处理好对话与灌输、对话与学习两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余维法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38-41
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现实的物质条件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固然需要加强国家的舆论宣传和教育,但其最终的确立还在于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不断完善。我国当前出现的民生问题,是影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社会根源和物质基础。必须不断改善民生,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王冕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青年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体,高校团组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团日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骨干培养、推优入党和新媒体运用等是团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当代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学习并且研究马克思主义,然而当代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程度偏低,这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在青年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学生社团、青年大学生不同年级的需求特点等七个层面来研究在青年大学生中推动和提高马... 相似文献
16.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鲜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学说,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普适性、实践性、革命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从当初只为少数思想家掌握的科学理论,发展成为亿万人民群众掌握的思想理论体系的过程。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18.
高校具有传播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责任,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的重要基地。基于对象及原因的特殊性,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境,因此,在对策上也要给出相应的特殊性分析:激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转变学校文化氛围,尤其是重理轻文现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关于学生评价标准的价值观念体系以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促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社会优秀青年的聚集地,在高校实施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必要性,并在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与途径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