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立波 《老年人》2005,(10):36-37
长征出发时,中央成立了“三人团”,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负责重大事情的领导工作。这是当时最重要的领导机构。在“三人团”中,博古负责政治工作,李德负责军事,周恩来督促军事计划的实施。实际上,一切大事都由博古和李德说了算,好多事情周恩来并不知道。其时,毛泽东虽保留  相似文献   

2.
李立三与王明,是中共历史上第二、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们之间.曾有过共同战斗的友谊,也有过过火的批判和打击、其交往主要集中在二、三十年代,留给后人的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二人的初次见面,是在1928年中共于莫斯科召干‘六大”期间。那时,王明担任“六大”秘书处翻译科主任,在斯大林接见李立三等中共领导人时,王明在场,但两人只是彼此知道对方名字而已,没有交往。1929年3月.王明由苏联回国。当时,主持中共实际工作的李立三接到共产国际东方部发来的关于王明同志回国.请予妥…  相似文献   

3.
偈觅 《老年世界》2011,(24):34-36
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及以后都是毛泽东的积极追随者。然而,1930年他刚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却曾与王明等一些自命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人一样,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王稼祥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马列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始从“左”倾转向反“左”倾,并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完成这一重大思想转变的。 王稼祥曾经和王明一样,是一名教条主义者。中共早期有一个“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故事,这一说法是中山大学学生余笃叁为了挖苦王明及其追随者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刘继兴 《老年人》2010,(4):40-41
王明(原名陈绍禹)与张国焘两人都曾经在中共历史上叱咤风云,他们身上有不少共同点:一是都出身于富裕之家;二是都是我党早期的最高层领导干部;三是最终都在反党叛国的道路上“殊途同归”。然而,这两个在我党早期颇具分量的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却很糟糕,彼此间曾有过两次较量,结果都以张国焘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5.
德国心理学家格林曼特曾做了一个著名的“电梯实验”。他让自己的一名学生扮演“患病者”乘坐电梯,当电梯里只有两个人(“患病者”和一名同乘者)时,“患病者”晕倒后,那个唯一的旁观者通常会立即上前施助;当电梯里有3个人(“患病者”和两名同乘者)时,晕倒的“患病者”仍能得到很好的救助,通常是一个人负责安抚,另一个人打电话向警方或者医疗机构求助;  相似文献   

6.
崑岑 《中外书摘》2009,(4):43-46
1951年10月,父亲杜平率领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团在北京活动期间,周恩来专门找父亲谈过话,他向父亲详细询问了志愿军管理战俘的情况,并对战俘工作做了指示。周恩来说:“外俘的管理,全部由志愿军负责,伪俘的管理,由人民军负责。”他要父亲以此建议征求金日成的意见,然后向他报告。周恩来还要父亲从现在起就亲自抓战俘这项工作,要派人去检查,不能大意,以免给将来交换战俘带来被动。  相似文献   

7.
礼物     
“王明今天怎么了?”看着王明那笑得合不拢嘴的样子,班里几个同学互相嘀咕着说。原来,王明要过十周岁生日了。中午放学出了校门,王明一边嘴里哼着“祝你生日快乐”,一边双手鼓掌打着节拍,一会儿就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8.
少华 《中外书摘》2010,(7):31-36
瞒着组织,瞒着妻儿,张国焘借祭陵之名独自踏上不归路。毛泽东、张闻天迭电挽留,林伯渠车站阻截,王明、周恩来、董必武当面苦劝,均无法阻止他出逃的匆匆步伐。张国焘工于心计,城府极深,用杨尚昆的话来形容,“脸上没有表情,说起话来很慢,还哼哼哈哈,在肚子里打主意”。他早于1938年1月就打定主意脱离党组织,但在随后的三个月中没有露出一点破绽和迹象,甚至他的妻子和儿子都蒙在鼓里。  相似文献   

9.
1904年,出生 王明,原名陈绍炳(后改为陈绍禹),字露清。1904年5月23日(夏历四月九日)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今属金寨县)。  相似文献   

10.
一过立夏,不少人感觉吃起饭来味如嚼蜡。这是因为进入夏季,雨水增多,空气中湿气加重。一些人本身体内湿气盛,脾胃虚弱。当空气中湿气与体内湿气“狼狈为奸”后,脾胃更虚,自然吃啥啥不香了。每当这时,我们可以用刮痧板刮拭背部的脾俞穴(第11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三焦俞穴(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以此健脾祛湿。刮痧时,先把后背涂上刮痧油,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从上向下刮二三十下,每周刮1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虽各朝不同,但都立足于选贤任能,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古代选官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周礼》记载,西周举才选官采取“乡举里选”的办法。乡和里都是西周社会的基层行政单位,里设“里正”一人,乡设“乡老”(族长)一人。乡老负责选拔本地区的贤能之士,选拔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慈善面临现实困境。这种困境是捐助者与受助者双方共有的,近期的新闻就有不少:湖北5名大学生被指“缺乏感恩意识”,社会反响强烈;北大受助研究生段霖夏中途退学后用善款开办公司,被捐助人告上法庭:山西女孩郭小娟被指携善款“潜逃”,与组织募捐的网友发生纠纷;山东青岛“大善人”王明殿因行善出名,却屡遭“索捐”麻烦……何处寻找、如何构建慈善“理想国”,是一个严肃与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43年,蒋介石趁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密令胡宗南调集四、五十万军队“闪击延安”。在此危机关头,周恩来亲赴西安与胡宗南交涉。胡宗南闻讯后,召集黄埔六期将级以上军官30多人,各偕夫人,举办了盛大的酒会,对周恩来以师礼相待,制造友好气氛。胡宗南指示军官要多多敬酒,最好把周恩来灌醉,使“闪击延安”问题不得深究。周恩来在酒会推杯换盏之间,从容洒脱、应付自如,巧妙委婉地谢绝了将军及夫人的四次“车轮战”式的敬酒。周恩来在四次拒酒中所表现出的睿智、敏捷与幽默令人折服,堪称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负责承担“八五”国家重点课题通过专家鉴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八五”期间承担的4项国家重点课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陆学艺研究员负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民问题研究(陆艺学研究员负责);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地方动态     
深通公路抓好安全工作开展“党员当先锋”活动 今年以来深泽深通公路公司通过党支部与党员的双向承诺,明确了每位党员所负责的区域,并将该区域的安全形势、隐患处理等与评优评先的等相结合,形成了“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带”的党员安全管理网络。(许敬玺)  相似文献   

16.
走进莫斯科的名人墓园,第一个看到的是王明的墓。墓后有一小圈青松,碑上雕着他的半身像,因为此前从没看过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照片,我只觉得刻在墓碑上的戴眼镜的王明.文质彬彬且年轻得不可思议,同我想象中的“先左后右”祸害革命的“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者很不一样。那么,“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又该是一副什么面孔?又该有怎样的“标准像”呢?  相似文献   

17.
胡正耀 《老年人》2006,(5):36-37
1927年7月,贺龙与周恩来初次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他们志同道合,生死不渝,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这一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党中央决定发动南昌武装起义,并指定周恩来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就在这白色恐怖的严峻时刻,贺龙毅然投向革命。其时,他31岁,担任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7月初,贺龙在武汉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他握着周恩来的手,激动地说“:您的大名我早有所闻,一直对您敬佩不已。”周恩来也兴奋不已,说:“疾风知劲草,您也令我无限钦佩。”两人一见如故,相谈十分投机。随后,贺龙根据党的指…  相似文献   

18.
每期文摘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礼1925年夏天,周恩来与邓颖超这两位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革命战友,经组织同意结为夫妻。可这时周恩来在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军事部长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脱不开身。而邓颖超也远在天津,担任中共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09,(17):35-35
今年22岁的湖北女孩小美(化名),在(嘉兴)市区华庭街一家中医养生保健公司上班,工作职责是负责宣传、销售公司的保健食品,将中老年人“骗”到保健品销售场所,然后由其他人员负责向他们推销。但是最近,小美觉得这种“骗”法让她心里过意不去,于是提出辞职,试图减轻自己的愧疚感。  相似文献   

20.
真柏 《金色年华》2007,(3):15-16
陈平,男,1982年出生于浙江兰溪的一个农村。坚信读大学并非唯一的出路,因此曾拒绝参加高考。于2004年11月创办小作家联盟网站(www.xiaozuojia.cn),主编出版有《锦瑟年华》(丛书)、《新概念·文学青春书系》(丛书)等,还有几套书正在洽谈和出版中。独立负责策划和操作的“小作家排行榜”系列活动,《新周刊》、《华西都市报》、《山西商报》、《文学报》、《劳动报》、《华商报》、搜狐读书等纷纷大篇幅转载或者报道。负责策划和操作“80后”作家金华行大型活动,《金华日报》、搜狐读书、浙江在线等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