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孔子思想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子思想与旅游文化许宗元“孔子与旅游”应该是孔子研究、中国旅游史与旅游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论题。对孔子的旅游观,可从其旅游德育观、旅游智育观、旅游美育观、旅游社会观、旅游致思观、近游观六个角度认识。孔子的旅游德育观,可见诸苟况的《苟子·有坐》:“孔子观于...  相似文献   

2.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观反思——兼谈教学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课程教材的发展史来看,教材观可概括为:知识教材观和智慧教材观,新课程实施中产生唯教材是从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材观未能实现由知识教材观向智慧教材观的转变.知识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规范、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教材的关键部分是知识点和练习,且教材是教学的惟一资源。知识教材观导致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失衡、基础知识与学科整体相矛盾、学术性与实践性相冲突,以及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智慧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本,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智慧教材观是对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张扬:教学方法的变革必须树立智慧教材观。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心理需求,运用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进行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教师工作是脑体结合的大强度劳动,富于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艰巨性,教师行为具有教育性,教师劳动虽以个体形式进行,其成果──所培养的学生却是各学科教学以及全体教职工集体劳动的综合结果。教师热爱学生,期望学生成材;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喜欢独立思考,发展自己的个性。为此,校长须树立全面、本质、发展的教师观,熟悉、关怀、理解、信任教师,引导教师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做好教师间的团结协调工作,实行民主管理,确保决策快、指挥灵、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尽职尽责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同时必须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影响、教育学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教师应具有的形象。一、庄重的德行。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墨子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即教师要有学识,更要有德行,品德行为是第一位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会使学生受到熏陶并竞相效仿。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自己就必须治学严谨;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必须说到做到;要求学生有文明的行为,自己就必须待人礼貌、谈吐文雅、举止端庄、衣着整洁等等,不能忽略自己的德行。如果只是说得天花乱坠、娓娓动…  相似文献   

6.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4(1):F0003-F0003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美国被尊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儒家思想不仅表现在伦理道德观上,还表现在社会政治理想各个方面,孔子在《礼运大同篇》里面提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这是最早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孔子为后人树立了作为教师和教育家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7.
学习《邓小平文选》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论述,本文认为,可以把它概括为邓小平教育战略观,大致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即:辩证地、历史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认识论基础;把发展教育摆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第一位,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中心点;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方针与目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策略思想;强调各级党和政府要以战略眼光抓教育,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孝道观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儒家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备受后人推崇。孔子在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孝为百行之首、为孝是做人的根本等孝道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必须正确对待孔子的孝道观。古今孝道观的区别和进步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心理学家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要想在学校和社会中成功,必须充分把握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是因为学习自始至终都在学生自己掌握之中,如果学生不愿配合,教师根本无法代替其学习.实践证明,教师上课拼命讲,课后拼命让学生做作业,这种企图以外部注入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奏效的.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构建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体说,高职师范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以下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坚持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坚持突出师范性,坚持积累、感悟、体验的语文教学观,坚持语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观,坚持语文学习的科学评价观。  相似文献   

11.
孙奇逢的《理学宗传》作为一部总结汉唐宋明儒学的编著,以排斥释老之学、合通儒学派别之异为标旨,是孙奇逢理学观的直接体现。其中,孙奇逢的主要关怀在于建构合同汉宋、朱王的儒学道统,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理学宗传》的结构和标准中,并最终决定《理学宗传》学道的性质。进一步说,《理学宗传》和《明儒学案》的性质呈现出道与术的不同旨趣,黄宗羲以《明儒学案》的编纂标准来评价《理学宗传》,不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2.
曹元弼先生近世鸿儒,博通经传,《诗》《礼》传家,而天性纯笃,孝弟力行,经师人师,足为后世士人矜式。其经义礼教,一出悲天悯人,爱人之德,表为学说,乃至经纶人道,所谓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洵之谓也。其主持两湖书院,讲经授业,必承师法,实事求是,所编《经学文钞》十七卷,虽成书于颠沛流离之际,天下多事之秋,而精心编撰,体例完整,系统分明,无异经学总集,乃经义之学之巨薮,可谓不凡。其中论《礼》者凡三卷,总归会通,起敬起孝,礼之为教,本出天衷。此中华经学与礼教之精义,具见此钞。故虽见弃百年,苟圣人横空而出,必能再显此钞之辉煌者也。自今以后,修齐治平者,必有所取焉。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传统儒家立身处世、成圣成贤的基本途径,基于对学习态度、目的、方法等问题的探究,儒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习理论:儒家主张好学且乐学,学习是主体的能动自为活动,无论古之学者亦或今之研究生皆应带着热情和兴趣去学习;学习须立志且应以圣贤期许,儒家之学是成人之学,而不是知识之学。此理论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对当前研究生教育而言,走出功利化、知识化误区,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儒家学以致用、建功立业的学习实践论有助于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章句》是朱熹在《礼记.大学》篇基础上对《大学》进行的修改、校订和解释。朱熹对《大学》的编辑校订奠定了四书学,使得《四书》上升到经的地位。元代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的"延佑科举"使朱注《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并占据了优势地位,实现了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朱熹对《大学》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思维的内敛及道德至上,由此也导致了宋以后中国古代官方教育重心性修养、政治智慧以及为官之道,缺乏开发生产工具和实用技能的偏向。尽管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实学思潮,然而由于传统主流思维的惯性,使中华民族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失去了科技发展的契机与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的“颜子没而圣学亡”这句论断有悖于理学道统论所建构的“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的道统传承谱系,被认为是儒学史上的“千古大公案”。阳明及其弟子王畿从良知心学的立场出发,通过对颜子学的重新解释以重建“心学道统论”,强调道统须建立在“心体”的观念基础之上。由于心体是普遍超越的,故道统不再受时空局限而具有不断传承下去的连续性,但这种连续不是个人化的私密传统,而应具有向任何人都敞开的开放性;它作为儒学精神传统既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存在于人们“生身受命”的过程中,故道统又具有实践性;道统也绝不是少数掌握儒家经典的知识权威才有资格接续,更不是拥有“政统”的政治权威者可以独占,因而道统具有独立于知识领域和政治领域之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实学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学,一方面是儒家实用理性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儒家文化的始终,乃至于泛指的实学即儒学;另一方面,它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儒家文化的反思、批判形式,是作为社会新思潮消解儒学的贵族性、经院性而成为庶民文化的“革命”因素。正是这一因素使我们今天指称的实学实际上被界定在这一特指意义上了。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创新直接关涉着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的程度和效果。学习型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着力于整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诸要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零星学习为系统学习的组织管理模式。文章从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入手,探讨学习型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策略性。  相似文献   

18.
论学习曲线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曲线是一条表明个人或组织学习效应的曲线.学习曲线的建立基于三个基本假设.学习曲线既可用来制订企业计划,也可用来制订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要注意影响因素和时代要求,合理使用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9.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学语文传统节选篇目的《劝学》常被误读,普遍关注其工具价值而忽略了人文价值,普遍读成一篇讲学习的意义、态度与方法的文章,文章的真正意图常被遮蔽。荀子《劝学》主要是讲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著作,让人最终知“礼”,并贯串于社会实践中,最终成为“圣人”、“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