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海波  刘颖 《统计与决策》2012,(13):139-142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考虑了随机因素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具体测算了我国1980~2009年各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结论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业TFP是否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分析结果一致地表明我国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在不断扩大,并不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经济差异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16市和59县(市)两个区域层次上对长三角地区内部经济差异的收敛性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以人均GDP还是以人均收入作为考察指标,长三角地区在长期内都不存在σ—收敛;以人均GDP增长来考察长三角地区的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表明,16市在长期和某些阶段表现出强弱不同的绝对β—收敛,而59县(市)不存在绝对β—收敛;苏中南28县(市)内部不存在俱乐部收敛,而浙东北31县(市)表现出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3.
构建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是实现中国农村经济包容增长及建立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鲜有文献分析中国农村金融排除的空间差异及其收敛性的因素。鉴此,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种分析方法,使用来自中国2006—2009年1 728个县(市)的数据,以金融排除指数(IFE)为衡量指标,对中国农村金融排除收敛性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农村金融排除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条件β收敛的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各个县(市)金融排除总体存在σ收敛并表现出明显的β绝对收敛特征;在控制了地理位置、人均GDP、城镇化比例、受教育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信息技术、就业率和商业环境后,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排除表现出条件β收敛;东、中、西三大地区不存在俱乐部收敛,东、西部地区呈现出发散,中部地区表现出收敛。以上结论对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胜  于渊 《统计与决策》2016,(2):127-131
文章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分位数原理和傅立叶平稳性函数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29个省人均GDP变异系数进行σ-收敛分析,同时分别用分位数回归和傅立叶平稳性函数对经济增长做β-收敛和泰尔熵标准收敛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0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普遍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1991~2003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不存在收敛趋势;2004~2012年为第三阶段,该阶段存在较弱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5.
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实体经济,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建筑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与时空收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建筑业相关数据,运用SBM模型测算建筑业生产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测度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通过分布动态学模型揭示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时间演进过程与空间转移路径,基于分位回归构建β收敛模型,刻画不同效率水平的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较大,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出现过极化现象,各地区维持固有水平类型的能力较强,不同水平类型间的流动性较弱;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较低水平处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较高水平处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定义就业结构与理想结构的距离,构建就业结构收敛速度测度模型,对中国就业结构收敛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就业结构收敛速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就业结构向理想结构趋近过程中阻力的强弱,测度结果与事实较为符合;1978~2008年间中国就业结构年均收敛速度为1.24,但2008年与理想结构的差距仍然高达38.53。需要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流动,加快向理想结构的收敛步伐。  相似文献   

7.
李敏 《统计教育》2008,(3):11-13
自本世纪以来,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西部大开发,带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使西部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西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采用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多项指标,对西部十二个地区从1996-2005年十年问经济增长的δ-收敛、β-收敛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7-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结合传统收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渐增长的态势,但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在全时段内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现象,且β系数的绝对值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引入显著增加了β系数的绝对值,大大提升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2—2018年的省域数据,从资本投资视角出发,采用LMDI模型将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总效应分解为数字产业资本投资规模效应、效率效应和地区结构效应三个维度;采用σ收敛模型和绝对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的平衡性进行分析;采用条件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的平衡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本投资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资本投资效率和地区结构是短板,区域数字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存在条件β收敛。促进区域数字产业三个维度的平衡,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财政支出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能够驱动中国区域数字产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Malmquist-DEA模型对中国劳均GDP增长率进行了分解,然后对中国经济进行了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存在东部、中部两大俱乐部收敛;东部劳均GDP在1978~1990年收敛主要源于生产率收敛;中部劳均GDP在1978~2008年收敛主要源于劳均资本收敛;纯技术效率收敛、发散分别是1978~1990年东部生产率收敛、1990~2008年全国生产率发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区域经济收敛理论的基本假定,应用统计计量模型,从宏观数据上实证了中国各省市的人均收入由条件β收敛向绝对β收敛的转变,并揭示出影响中国区域经济"敛散性"的原因,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就中国总体及多数省区市而言,经济服务化趋势以名义增加值、就业和消费支出衡量显著提高,以实际增加值衡量并未明显变化,以服务进出口比重衡量则显示出"逆服务化"倾向.服务相对价格指数上升既可解释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上升乏力,同时也是导致居民服务支出比重上升的首要因素;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加上服务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是服务业就业份额增长较快的主因;中国在服务消费方面已显露出"成本病"迹象.各省区市服务业实际增加值、就业和消费支出比重等经济服务化数据均支持绝对收敛假说,但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比重的收敛速度大于其就业,城市居民服务消费支出的收敛速度大于农村地区,各地工业化收敛速度大于其服务化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传统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中仅西部地区表现出收敛特征.而通过俱乐部收敛算法,内生识别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4个收敛俱乐部,并进一步对4个收敛俱乐部的分布及相对转移路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考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情况下,使用贝叶斯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CAFTA(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域经济收敛问题,并重点分析了贸易成本对CAFTA经济收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其一,CAFTA区域在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上呈现出收敛态势,但在直接效应上呈发散态势,说明该自贸区成立与发展减缓了内部经济发散,但仍存在区域经济增长失衡的风险;其二,CAFTA组建与发展进程中的贸易成本下降,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逐渐从负面转向中性.因此,中国要以实施“一路一带”战略为契机,通过“互联互通”进一步降低区域内贸易成本,增强国内外自贸区的互动,以此更好地协调中国与其自贸区伙伴国的经济增长,为CAFTA升级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一个不同于以前收敛研究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各产业间是否存在俱乐部收敛,为我国的产业划分提供了一个新的科学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同产业在生产技术特征上的共性和不同,以及不同产业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动态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分析政府消费收敛性的理论框架,并采用中国1978-2004年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均政府消费的收敛性。研究发现,人均政府消费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创新性地从房价上涨的视角对我国地区经济收敛趋缓现象做出解释.文章首先提出房价会影响劳动力流迁和企业选址决策进而影响地区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2000-201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以大中城市为样本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趋势,高房价会抑制这一趋势并拉大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为0.129%;而考虑时间效应时,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会提高0.194%.受房价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收敛趋势依赖于与房价的共同作用,经济增长本身不再收敛,甚至呈现出发散的趋势;且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时间段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78—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中国整体及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数据,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空间分布及收敛性进行比较分析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79—2016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经历了从波动增长到平稳增长的转变,年均增长率为3.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进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且表现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通过收敛性检验的数据结果发现不仅在全国整体而且在四大地区内均存在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福建省劳动力的地理分布状况及其动态演化特征的分析中,看出福建省劳动力分布的地区集聚现象明显.对劳动力分布地区差距的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进行检验,发现:1990-1997年,福建省整体、闽东、闽西、闽南、闽北地区劳动力分布差距"波动"增加,1998-2004年差距逐步缩小,1990-2004年福建省整体劳动力分布地区差距不存在σ收敛,β收敛,但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水平、地区经济发展禀赋以及受政府政策、体制影响的不同.提出了构建社会协调发展的宏、微观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植本土主导企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