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信仰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关系的问题 ,是基督宗教进入中国以后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及传教方式、中国文化对基督宗教的反应、非基督运动与本土化运动等三个层面可以看出 ,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的矛盾冲突 ,源于不同思想理念的混淆 ,没有分清基督宗教的超越信仰的价值维度和现实的社会政治维度  相似文献   

2.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虽然它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至今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然而,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类有宗教起就存在。当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形象地说明埃塞俄比亚人和色雷斯人的神的区别之时,他实际上已经涉足到了宗教社会学的领域。当然,那时候以及后来的近两千年中,要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宗教社会学是其自身所关注的对象,即宗教思想与宗教组织逐渐世俗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宗教多元性与认同性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末期的宗教及其未来 在新千年降临之际,宗教正在经历某些彻底 的变革:首先一个变革就是世俗化过程对于各种 传统宗教产生的巨大影响,这种世俗化以各种不 同的形式从基督教开始,在今天和未来将依然这 样进行下去。 我们正在经历的,毋宁说是伴随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确立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是每一个宗教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急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求得解决。这里,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和体会。 一、宗教在初级阶段将长期存在,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还会有所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我国  相似文献   

5.
宗教世俗化及其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宗教世俗化问题被提上日程,尤其是近代以来,片面强调科学理性,忽视价值理性。使现代人价值失落,信仰危机,新兴宗教、膜拜团体出现。变革传统宗教,加快世俗化步伐,宗教才能不断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汉语语境,从基督宗教的视阈出发,世俗化并不意味人与上帝的疏远,而意味着人的最为本真的处境。在此情景下,人必须做出抉择,投身上帝,还是置身虚无。  相似文献   

7.
杰佛逊的法律思想是自然法理念与基督新教的结合,他是那个时代的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杰出代表。他从基督教义中所汲取的不是精神鸦片,而是美国独立运动的正义性与合法性的信念,对全人类的博爱与关怀的崇高境界,以及一个自由民主制度所需要的社会公德。基督教在美国早期法律思想和法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需要我们去进一步认识的。  相似文献   

8.
奥运会在兴衰和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宗教始终发挥其功能特性。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宗教对奥运的影响亦发生了功能性的变迁,即从古代奥运兴衰中的宗教支配性,现代奥运复兴中的宗教融构性,到当代奥运发展中的宗教服务性。尽管宗教不再像古希腊时期对奥运发挥支配性的影响,但宗教元素的参与和服务对当代奥运的可持续发展,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宗教文化历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构成上海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个侧面展示了时空跨度达1700多年的上海地区的社会变迁。文章对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新教等主要教派在上海的发展进行了梳理,通过宗教文化这一特殊的视角,阐述了宗教与政治及市民生活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曦 《浙江学刊》2008,11(3):79-83
赫茨尔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思想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带有显著的世俗化特征,而"回归锡安"的理想自公元前6世纪后已成为犹太人宗教信仰中的核心导向之一.面对历史悠久并且在近2000年中始终凝结犹太人力量的宗教复国思想及其信徒,政治犹太复国主义无疑面对严峻的挑战.作为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人,赫茨尔在倡导世俗化、政治化运动的同时,如何利用当时的历史条件平衡运动内部主要派别之间的斗争,坚持世俗化特征,维护运动统一,无疑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对于美国宗教界来说 ,1 965年是美国宗教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年 ,美国北方的新教主流派教徒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此后 ,逐渐转入衰退。与此相反 ,南部的浸礼教徒从这一时期起开始增加 ,1 965年之前由个人伦理、宗教团体、社会习俗等构成的美国宗教基础开始崩溃。 2 0世纪5 0年代以前 ,美国尚有较一致的宗教方面的舆论观点 ,认为宗教一方面属个人问题 ,属精神方面的问题 ,与政治毫无关系 ,而另一方面 ,又认为各宗教派别在伦理、道德方面的看法基本一致 ,这些看法支持着政治世界的基本道德观。即政治与宗教虽然是分离的 ,但宗教的伦理道…  相似文献   

12.
梁丽萍 《社会理论》2008,(1):105-126
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中国一般民众对于宗教的兴趣和宗教皈依现象逐年增加,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基督宗教在民众中的传播、发展及基督教信徒的增长。以山西省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山西省基督教信众约26万人,到2002年,基督教徒增加到41万多人。山西省吕梁市1978年有基督教徒500人,1998年增加到3万人,20年间增长了60倍;而临汾地区100多个村,几乎全民信基督教。  相似文献   

13.
小生产者宗教心理分析袁银传晚清时期,有一位名叫杨格非的新教传教土他在中国布道时遭到人们的冷遇。在给教会的报告中,他愤愤地写道:“中国人似乎是我所见到和了解到的最漠不关心、最冷淡、最无情、最不要宗教的民族。”①类似杨格非的见解在西方思想家那里也有许多,...  相似文献   

14.
李峰 《学术交流》2005,(10):15-18
宗教和宗教伦理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议题之一,并形成了历时性因果分析及共时性功能探讨两种取向,但就其研究进路而言,大多数研究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韦伯式分析路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某种简约化缺陷,难以回答宗教伦理何以发挥其共时性功能;何以产生其历时性之结果等操作性问题.对此,如果在韦伯式的分析路径中引入组织运行和世俗化因素等中介变量,可以使得社会学对宗教伦理的分析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N.鲁曼关于宗教社会学的著述始于1972年。最初,他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宗教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学中的组织概念是否也适用于教会。把二者结合起来便是一个问题,即在何种程度上和从何种意义上可以说宗教性行为和体验是有组织的以及可以把宗教理解为教会组织形式。7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宗教的世俗化问题。在《宗教的功能》(1977)一书中,鲁曼详细地说明了,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经济增长:一项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维度的,宗教就是一例.亚当·斯密将宗教供给者视为收入最大化者,并从其声誉和人力资本的角度探讨了宗教的供给与需求、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马克斯·韦伯则从伦理角度分析了新教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基本上沿袭了亚当·斯密和韦伯的理论框架,不但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工具分析了家庭的宗教行为,而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宗教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开创了经济增长理论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了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变态心理,考察了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对社会变态心理形成的文化机制;认为新教伦理在形成人们的健康心理方面并不总是起负作用,而是也起着积极作用的。因而,我们应该从多视角对社会整体文化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找出并借鉴资本主义精神及孕育这一精神的新教伦理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曾打算研究所有主要世界宗教的社会心理:印度(印度教与佛教),中国(儒教与道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的意图是要建立一个结构模式,通过它可以将一种宗教取向与其他宗教取向相比较,同时可以使之与社会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实在联系起来。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从一个较小的主题开始研究,即信仰清教的中产阶级内在良心的产生是其后欧洲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为了检验这一假说他又研究了印度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办的“世俗化处境中的基督宗教”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 2月 1 7~ 1 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加拿大维真学院中国研究部、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以及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等 3 0多所科研及教学机构的数十名学者、教师和在读博士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在 1 7日上午的开幕式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卓新平教授和加拿大维真学院许志…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一种文化体系,而民族则是社会共同体.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而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导向.在人类文化的演进中,宗教与民族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性(parallelism)与伴随性(Concomitance)的历史关联状态.从对应性角度看,几乎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构成中均含有宗教要素,至少有一种宗教形态与民族相对应,这在民族文化定型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伴随性角度看,每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上,都与宗教具有相伴随发展的特征.分析宗教与民族对应存在的价值与关联发展的意义,是正确处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关键,是增进民族文化共识、发展民族事业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