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逐渐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内艺术教育,有一批学艺术的海归在回国后,在继续自己的艺术创作或演出事业的同时,更花大量精力在艺术教育上,希望将自己学到的艺术知识和理念,传递给正在通往艺术殿堂路上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崇高的美学特征,指出现实生活需要崇高的艺术:崇高的艺术是伟大时代精神的显现,崇高的艺术是伟大人格的反映.崇高的艺术决不是金钱的奴隶,崇高的艺术使人崇高,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商品经济的时代,人民需要崇高,社会需要崇高,艺术更需要崇高。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巨大影响下,园林景观中所设置的雕塑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从主题、形式和审美观等方面都对传统雕塑进行了大胆的反叛,使园林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更丰富,形式更自由,对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和氛围起到辅助甚至主导作用。本文探讨了园林景观中基于现代艺术的抽象的雕塑、荒诞的雕塑、活动的雕塑、轻巧的雕塑,以及作为现成品的非传统创作方式的雕塑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尤其是50年代以后,艺术实践和理论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说来,艺术实践领域出现了现代艺术,尤其是出现了以杜尚为代表的先锋艺术,而艺术理论领域则出现了反本质主义的浪潮。这种新的历史语境对于艺术概论教材的编写来说是一个挑战。新教材的编写,应既能够巩固和坚持原有的艺术理论体系中的积极部分,同时又需吸纳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前沿性和学术性。  相似文献   

5.
艺术真实问题不仅是艺术本质论的理论命题,而且是艺术创作论的实践命题,作家对艺术真实问题认识的深刻与否,不仅表明了作家对艺术规律的把握程度,而且直接影响了作家所创造的文学作品品位的高低。艺术真实尽管具有相似性的特征,但更重要的在于它的虚拟性、假定性。尤其是当“自然”与作家创造的“较高意旨”发生矛盾时,作家理应违反“自然”而追求“较高意旨”,是否做到这一点,对作品的艺术品位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首先,由于媒体技术的进步,使艺术形式更令人喜闻乐见,新媒体有利于艺术的传播,促进了艺术大众化.其次,新媒体艺术不一定导致传统艺术的消亡,反而可能促进它们的保存.同时,新媒体艺术扩大了艺术使用的行业范围,以及与商业加快互动的能力都更加促进了大众对艺术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沈洪友 《新天地》2011,(10):7-7
赞美给人以力量,给人以自信,也让人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更充满热情。尤其是作为教师的赞美,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更具有积极的意义。学会赞美,因为它并非是一门简单的生活艺术,它还是具有教育理性的、富有科学实效的教育艺术。在优秀的中小学教师那里,人们普遍看到了赞美的教育力量。一句赞美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分别从艺术为什么没有本质、艺术引用了“传销”理念以及艺术没有本质的“好处”这三个方面来说明艺术在今天所发生的变化,从而说明今天的艺术界鱼龙混杂;有些所谓的艺术家不要什么人格原则,更加谈不上什么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肯定了蔡元培先生关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他作为“学术派”的代表人物,立足于艺术教育的本体,探究其运动与变化的规律,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其次,阐释了蔡元培对于艺术教育的独立性的特殊理解,从辩证的角度探讨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强调了兼容性与多样性更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更符合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再次,从当代艺术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当前艺术教育中的命题,反思了近代的艺术教育体系,揭示了蔡元培艺术教育思想在当下的深远影响与实践价值。最后,强调了以美育为核心的艺术教育必将在培养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社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艺术是"真"的显现,揭示了生命存在中的一种真实状态."真"在艺术作品中比"美"更本源,艺术是"真"对"美"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1.
“时尚是否属于艺术”这一问题从20世纪80代早期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近些年来,服饰产业与视觉艺术领域的深入合作更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这一现象的出现让这个问题在今天更为值得探讨。在此背景下,结合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服装馆馆长理查德·马丁(Richard Martin)的艺术理论,当今服装营销领域新兴的经营策略,以及凯特·斯贝德(Kate Spade)、利瓦伊斯(Levi's)等相关案例,分析了当今时尚与艺术的联姻潮流是否意味着时尚已经演变为艺术。  相似文献   

12.
1974年,廉靖宇出生在北京海淀区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熏陶在戏曲艺术的氛围里,廉靖宇很小就喜欢上了京剧、评剧、梆子、豫剧、黄梅戏、晋剧等戏曲,还有评书、相声、大鼓、快板、快书等曲艺……很多人会奇怪他为什么没有走上专业之路,他却说:“我更愿意把这些当作一种爱好。”  相似文献   

13.
"艺术终结论 "的焦虑表明了当代西方艺术陷入了困境,其实质是现代艺术出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危机:情感的危机和表达的危机。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和美学的观点看来,"艺术终结论"表达内涵是:由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去人性化"走向极端,艺术终结的不仅是人性化的内涵,终结的还有艺术的形式。"艺术去人性化"违背了艺术使生活更美好的人类学意义,也隔断了艺术与人性的脐带关联。所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以人类学概念"人工制品"重置艺术的人性化内涵,解驱尘嚣弥漫的"艺术终结"魔咒。  相似文献   

14.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绘画艺术与传统绘画迥然相异。它们消解艺术和非艺术的界线,概念阐释大于作品本身的内涵,同时融和多种表现形式,以一种叛逆的姿态宣告艺术的另一种面貌,反映时代的和艺术的声音。后现代艺术之后的重构之路需要体现人的生命精神;需要邀约传统,在传统中领悟艺术的真谛;需要围绕人的生活和现实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艺术自身表现源于和高于生活并充溢艺术精神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刘令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曾为艺术界和理论界所瞩目,围绕这一现象,人们进行了不同的读解。本文通过对众多读解的梳理,试图从商业和艺术这两个角度对这一现象所引发的艺术市场和艺术规律作一分析,以期让人们更辩证地看待艺术与商业的牵手。  相似文献   

16.
美学从价值论的角度自觉地、系统地对艺术进行研究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但在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萌发、生长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对艺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美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均或多或少地给我们留下了艺术价值问题的研究成果,在这些成果中包含着一些可资借鉴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传播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不可避免。现代传播技术中的艺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流艺术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艺术的大众化趋势,艺术价值在审美与功利之间难以寻找平衡点及艺术教化功能的弱化与强化等。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王冠上的两颗明珠,但科学与艺术在现代社会却处于对立的状态。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分隔,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通识教育的关键一环,旨在打通科学与艺术的分界,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同时实现审美赋能。伟大科学家的范例为美育融通科学与艺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公民科学素养的相关理论则为美育审美赋能提供了学理依据。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到实处,不但需要探索实践路径,更需要理论研究的观念引导。  相似文献   

19.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艺术的典型风格,被认为是充分发展了的并且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发展并形成连贯的艺术,为西方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强调实用化、更具商业性,是一种流行艺术。波普艺术挑战传统的艺术定义,利用传媒、依靠复制技术进行创作,更为贴近日常生活,赢得了市场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使艺术创造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为艺术超越市场打造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艺术是分别发源于不同地理、人文环境之下的人类艺术形态。随着历史的演变,东西方艺术也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革,然而凝聚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始终是东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本文力求从东西方艺术的具体形态展开,来论述艺术形态背后的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差别。以寻求东西方艺术表现差别背后的实质,以及东西方艺术在差别中的相互影响。在讨论东西方艺术差别的论题下,将主要以中国的艺术精神作为东方艺术精神的代表,结合中国传统的六种艺术精神,把日本、印度、埃及的艺术精神略加分析,以及通过东西方艺术在近代的融合发展趋势,来寻求艺术发展在融合的基础上的创新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