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据融合在大数据研究中至关重要,在城市计算背景下讨论数据融合方法具有典型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已成为城市治理中的棘手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机动车限行政策对于交通流量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短期有效,但长期失效;而交通拥堵费政策因技术要求高,难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鉴于此种情况,试图吸纳限行政策便于实施的特点,规避拥堵收费政策的技术普及难题,通过概率模型融合传统调查数据与行政记录数据,讨论差异化停车费率作为机动车限行政策的经济激励型替代策略的有效性,为城市计算应用提供新的研究场景。首先,依据实际停车支付意愿随停车费率上升而递减的特征,提出以广义帕累托分布作为停车支付意愿分析工具,依据弹性理论,得到停车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的结论,并给出停车费定价的政策替代原理。其次,根据数据特征,融合停车支付意愿调查数据和停车收费订单记录微观数据,并基于价格歧视理论,提出融合停车费率和停车时长因素的差别化停车费率定价模型,用以分析机动车限行政策的替代效果。最后,作为应用,针对兰州市尾号限行和单双号限行的情景开展分析,给出与机动车限行政策等效、与当前停车收费标准相衔接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互联网异源数据采集整合、样本期控制、变量选择和微观数据分析,以典型污染城市兰州为研究对象,对机动车限行政策的空气质量效应进行整体效应和分时效应的评估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限行政策对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对一氧化碳浓度的改善作用小,没有证据表明限行政策影响到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行效果的变化特征与人类短周期活动规律一致;人们的驾驶欲望尚未受限行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6):107-114
西安市空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阻碍"大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但目前鲜有文献对其机动车限行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系统且严谨的识别。通过收集2016年西安市机动车限行期间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及合成空气质量指数的单项污染物浓度数据,应用描述性统计法、单差法、断点回归法与双重差分法等分析方法,对西安市机动车限行政策对西安市空气质量指数及单项污染物浓度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除臭氧(O_3)指标外,空气质量指数及其他单项污染物浓度并没有因为机动车限行政策的实施而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机动车限行政策的实施虽不能有效降低空气污染程度,但可以相对减缓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奥运会期间北京实行了车辆单双号限行,国庆之后又改成了工作日尾号限行.相比而言,九月中旬以来,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另一种"限行",由三聚氰胺引起的数千婴幼儿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化经济运行理论,创新性地将城市化划分为"城"、"市"、"城市化"三个层次,并分别构建这三个层次的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测度模型和空间溢出效应测度模型;借助于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学分析方法,分别测度2001—2010年期间,中国35座副省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化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每个层次下各指标的这两种经济发展效应各不相同,城市化空间溢出效应多为"被动传导型",故应充分认识各城市化层次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差异性,从中把握城市化经济发展效应的真实发挥状况,找到提升城市化效率的针对性途径,促进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发挥,带动城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从定义、作用机理和实证检验三方面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引入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长期变动的假设,通过构建不变替代弹性函数,建立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得出长短期能源回弹效应的测算公式。随后,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1981—2012年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大部分为部分回弹效应,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12.21%,长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52%。虽然部分潜在能源消费降低量被抵消,但整体来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节能减排政策在中国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张喜艳  陈乐一 《统计研究》2019,36(1):115-128
借鉴Diebold和Yilmaz(2012)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思想,利用14个主要经济体2003年1月至2017年5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数据,测算了其溢出效应,并对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测算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该溢出效应对突发大事较为敏感,而对于可预期世界大事则较为迟钝。在控制了个体和时间效应后,进行面板固定效应的FGLS估计,实证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其波动对溢出效应的偏效应均为正,且波动值的估计系数远高于水平值,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波动溢出效应。由分位数回归估计结果可知,随着分位数的增加,对外贸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值、波动值及交互项估计系数的绝对值逐渐变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效应起主要作用的因素随之变化。为了更好抵抗来自其他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污染,各国应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减少国际依赖。  相似文献   

8.
张晴  龚亮 《统计与决策》2020,(6):136-139
文章在构建基于扶贫的县域普惠金融指数基础上,以安徽为例,采用工具变量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政策的减贫异质效应。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政策对增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且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具有更好的减贫效果;但对非贫困县域,省级、国家级贫困县域减贫效应呈现递减现象,表现出"锦上添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选取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多变量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为: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增长;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测算结果放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贡献率;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10年以来此效应不断增强;劳动力、城市化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域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和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依赖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即短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本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与邻近地区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长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整体上对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未形成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文章对部门的关联效应测算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构建了部门对消费和就业带动效应的测算模型,从经济内循环发展视角测算了科技服务业的经济带动效应。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向上对其他部门的带动效应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前向带动效应增长速度较快;科技服务业对居民消费的带动效应较大,但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较小,近年来的带动效应趋势显示,科技服务业单位投资对居民消费增加的带动能力逐渐增强。增加科技服务业的投资和提升科技服务业产品的行业认同度,将有助于激发各部门增长的新动能、加速经济的内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15—2020年沪深A股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文本分析技术归纳企业年报中政府补贴部分的创新关键词,精确科学地度量政府创新补贴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两类政府创新政策如何影响数字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实证结果表明,创新补贴对数字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呈现U型效应,而税收优惠政策对数字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生抑制效应。交叉效应结果表明,两类政策工具对数字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形成相互抑制的效应。渠道机制表明,政府创新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市场对数字企业的正面预期,缓解数字企业融资约束同时提升数字企业价值,从而影响数字企业创新活动。本研究丰富了关于数字企业创新在微观层面的实证检验,为我国政府创新政策的精准施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引入行业集中度概念,基于多种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测算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技术产值、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及空间总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呈现轻度集聚态势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拟合最优;不同因素对于碳排放总量的各种溢出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针对事件分析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和paneldata数据对中部崛起效应进行检验,发现中部崛起效应已经显现。本文还对中部崛起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产率的提高与城市规模的集聚效应密切相关。文章基于夜间灯光、全球人口分布等遥感影像数据重新测算了中国地级市的城市规模,通过建立城市生产率与城市规模的非线性模型,验证了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根据遥感影像数据测算所得的城市规模数据,已达到最优规模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分时段、分地区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集聚经济效应呈现增强趋势,东南半壁城市发展的规模效应优于西北半壁城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使用Baker,Bloom和Davis (2013)测算的指数数据,基于ARFIMA-GAS和ARFIMA-GARCH模型对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内在统计特征进行检验,发现它具有长记忆性、波动聚集效应和跳跃对未来波动的冲击具有短期效应等特征.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考虑到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协整模型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1994-2006年中国农户消费的时序变化.以消费函数为基础理论,实证分析了支农政策对农户消费的时序冲击,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农户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以来农户的边际消费能力和平均消费能力快速增强;2006年的农户消费时序固定效应最强.支农政策从收入和消费两个方面提高农户消费能力,有利于改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测算国内外糖市整合程度和溢出效应,选取2000—2014年食糖价格月度数据,在平稳性的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考察两个市场的整合关系;基于VEC-BEKK-GARCH(1,1)模型测算国内外糖价均值溢出效应及彼此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内外糖市存在长期的整合关系,国际糖价对国内糖价具有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国内糖价也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反向修正机制,国内外市场价格间存在前者对后者显著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国际对国内食糖市场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一个可能原因是中国政府的行政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糖价造成了扭曲,减缓了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居民消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需发挥基础性作用。文章从微观视角出发,借助面板门槛模型系统考察了房产财富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并详细区分了房价对有房、无房以及贷款购房居民消费影响的异质性效应。进一步采用宏观省级数据探究房价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主要限于有房家庭,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存在以收入为门槛变量的特征,这表明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热炒所引致的房产泡沫将对城市居民家庭消费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发挥房价、房贷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必须结合收入管理,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20.
孙超  王燕 《统计与决策》2022,(20):43-47
文章通过引入产业关联系数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测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基于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且协同效应不断加强,共聚趋势逐渐弱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邻近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流效应,但经济距离阻碍了产业协同集聚的外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