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袖,毛泽东高度重视公文在指导革命、推动建设中的作用。他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公文。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1964年,他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严厉指出:"有的人,自己不写东  相似文献   

2.
叶子龙,湖南浏阳人。1930年参加红军即从事党的机要译电工作。1935年,年仅19岁的他就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1949年4月,中央办公厅机要室组建时,中央又任命他兼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1953年,他被中央正式任命为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他曾说过:我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生活27年,是他把我从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3.
枪决肖玉壁     
1940年秋季的一天,毛泽东到中央医院看望老战士肖玉壁。肖玉壁战功赫赫,身上留下伤疤90多处,但此时病得皮包骨头。毛泽东看了很是心疼,向值班医生询问其病情。医生回答说:“外表看,他百病缠身,其实只要给他一个月饱饭就行了。” 毛泽东当场把特批给肖玉壁的取奶证交给医生,让他每天喝半斤牛奶。肖玉壁很快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党内,被毛泽东从基层破格提拔到中央重要职位上且显赫多年的人物并不多,纪登奎就是其中一个——他与毛泽东风云际会,在政坛上红了20多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受到批评,十一届五中全会批准他的辞职请求之后,才从政治舞台黯然退出。专列上的"六问六答"1951年春天,毛泽东乘专列沿京广铁路南下视察,途经许昌时停车听取许昌地区负责人的工作汇报。这是时任地委副书  相似文献   

5.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6.
进入吴家花园的三周后,即10月21日清晨,毛泽东亲自打来电话,约彭德怀到中南海一晤。两个月前,秉性耿直的彭德怀在庐山上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一雄独尊的毛泽东指斥曾与之风雨同舟的老战友说,他和彭德怀历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彭德怀认为这话有违史实,和毛泽东争得面红耳赤。彭德怀历来都坦言自己"见事迟",对毛泽东并非事事顺从。在延安整风时,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曾委屈地争辩道:"毛主席99.9%正确,难道就没有0.1%的错误吗?"  相似文献   

7.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的这句话曾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毛泽东是何时开始讲的,具体是怎么讲的,现在很难考证了。曾经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过的韩桂馨回忆说:在西柏坡,有一次刘少奇向青年们提出说要好好学习,多学本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苏区时期,党内盛行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党内最早鲜明地举起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他尖锐地批评了那种轻视中国革命实践,轻视群众斗争经验,开口"拿本本来",动辄照抄照搬六大决议、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的错误倾向。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9.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的这句话曾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毛泽东是何时开始讲的,具体是怎么讲的,现在很难考证了。曾经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体工作过的韩桂馨回忆说:  相似文献   

10.
马云飞 《领导文萃》2014,(13):71-75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选择了刘少奇 探究刘少奇1943年得以进入中央领导核心的原因.是理解刘少奇后来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紧要关头选择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那么.刘少奇进入中央核心层则是毛泽东的选择,是毛泽东对他的赞赏和倚重的必然结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选择了刘少奇。  相似文献   

11.
正1966年春,中国形势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文化大革命"有一触即发之势。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没有参加会议,但整个会议议程完全是按照他的意图进行的。林彪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大谈"政变经"和"天才论"。7月,毛泽东在给江青的一封信中说:"我的朋友(按:指林彪)的讲话,中央催着要发,我准备同意  相似文献   

12.
张敏 《秘书之友》2008,(11):21-21
1948年3月的一天,胡乔木(时任毛泽东秘书、新华通讯社社长和新闻部署署长)来到机要室,说要查找一份电报,是中央工委发来的有关土改内容的。叶子龙说主席已经看过了,可胡乔木说“我也记得主席看过这份电报,但他说没看到,还跟我发脾气了。”  相似文献   

13.
正紧随毛主席的身边人被招进中央读书班的时候,庄受宠若惊。他很快学习到了重要文件:毛主席致江青的信。毛主席说"我有些什么事情,我都不能跟别人说,只能跟你说"。读书班里除了他之外,都是造反派的风云人物,而他,只知围着墨绿色球台打转的木讷的乒乓球运动员,显得那么"落后"———他的第一张大字报,还是由第一任妻子鲍蕙荞写好,逼他签字的。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多次说过:"人们想的是一,可实际是二。"他还批评一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次,毛泽东与孟锦云谈话。小孟说:"您是大主席,想办什么事就办什么事,什么事都能办到。"毛泽东笑了,小孟忙问:"我说得对不对呀?""你说得也对也不对。"毛泽东认真地回答。毛泽东说:"说它对,是因为我说话确实算数,说话不算数,  相似文献   

15.
易萱 《领导文萃》2015,(7):58-63
"外交部长我不当,但我可以给你当好‘内交部长’,协助你做好统战工作。"上世纪50年代,习仲勋初到政务院工作,总理周恩来有意让他兼任外交部长,没想到习仲勋坚决不接受,他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就是开除我党籍我也不干。"这是《习仲勋画传》一书中最新披露的历史细节。毛泽东救命"要不是毛主席说‘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毛主席晚到4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他们已经给我们挖好了活埋  相似文献   

16.
杨军 《领导文萃》2010,(4):40-43
<正>从两个中心到各自为政《南风窗》:在国际共运史上,在苏联解体之前,中国和苏联曾经是两个中心,这一格局是如何形成的?高放:这应该说是1949年底毛泽东和斯大林莫斯科会谈达成的默契。现在回头看,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周  相似文献   

17.
别人问他怎么度过最艰难的日子,他总是两个字"忍耐"。1973年从江西回来见到毛泽东,毛泽东问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他也说了两个字:"等待"。邓小平留给世人的印象很平实。解读他说话行事的一些细节,会发现其平实之中蕴含的个性,很富感染力;传达的思想方法和决策风格,更值得细细体会。  相似文献   

18.
吴江 《领导文萃》2012,(8):96-99
郭嘉,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是一个历史人物。1959年毛泽东在中央的重要会议上多次提及,并推荐看他的传,号召向他学习。毛泽东经常称赞历史人物,向干部们推荐读古人的传记,往往是同现实情况相联系,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细读史料,还是可探求毛泽东加之于郭嘉身上的更多含意与心境。郭嘉是自下而上"多谋"的典型在1959年2月底3月初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比较  相似文献   

19.
赵晓光  刘杰 《领导文萃》2014,(14):79-81
正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邓小平从1920年9月至1994年2月这70多年中,曾数十次到过上海,他晚年曾连续七次在上海和上海人民共度新春佳节。一1990年,邓小平在上海欢度春节回到北京后,向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们语重心长地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我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3月3日,他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又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比如  相似文献   

20.
田家英同我都是1937年底到达延安的。但他去陕北公学,我到抗日军政大学,因此从未相识。 我们都在马列学院学习过。但家英1939年秋到马列学院学习时,我已从马列学院研究室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洛甫同志兼任中宣部部长和马列学院院长时,我和家英也没有来往。家英1941年9月从马列学院调中央政治研究室,我也从中宣部调到了《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