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物等观:2014年国际新媒体艺术二年展”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6月9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7楼报告厅举行。知名学者及艺术家,策展人就“齐物等观”展开哲学、文化、艺术的表述与解读并和所有与会者进行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2.
肖进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博士(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2001年)2012年第五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2010年聚合的视野—国际艺术家联展韩国文化院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2008年肖进:430人生汉雅轩2007年非常印象今日美术馆北京2006年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2005年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新人特展2004年视界炎黄艺术馆2002年中国造型艺术展开罗国家艺术厅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艺术引领当代国际艺术潮流,呈现出强劲势头。与新媒体艺术的欣欣向荣相比,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建构和新媒体艺术批评实践却显得相当滞后,新媒体艺术实践与艺术批评呈现"失衡"状态。新媒体艺术与艺术媒介显现亲密关系,新媒体艺术凸显媒介(媒材)的作用。媒体的变革和技术的革新影响着艺术观念、艺术形态和艺术审美的革故鼎新,新媒体艺术实践亟需艺术媒介批评予以观照和引导。对艺术媒介和艺术媒介批评的分析,有助于建立新媒体艺术媒介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4.
余炯枚 《国际公关》2023,(1):149-151
中西方文化历史悠久,其文化差异是影响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西方新媒体艺术在审美理念、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本文从中西方新媒体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入手,从历史传承、现实表现、艺术手法、审美理念等方面深入探讨中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异同。分析结果表明:西方新媒体艺术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上具有优势;东方新媒体艺术则具有其独特性。新媒体艺术中的“新”与“旧”两种概念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相对包容性;但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旧”比“新”更加丰富和多变;西方新媒体艺术注重审美表现形式,而传统书法、绘画更多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交互艺术是现代摄影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设计等新形式传播媒介的统称,具有巨大的传播能力和影 响力。在蚌埠市博物馆的“禹会诸侯,祭祀天地”复原项目中就应用了新媒体交互艺术进行数字复原。在其他传统文化保护与 传播项目中,新媒体艺术也以不同的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交互艺术应用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播的事业,能够更加 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汤永巍  王新 《金陵瞭望》2008,(15):48-48
2008年7月2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色彩与奥林匹克——2008·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创作的雕塑吸引众多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7.
首先,由于媒体技术的进步,使艺术形式更令人喜闻乐见,新媒体有利于艺术的传播,促进了艺术大众化.其次,新媒体艺术不一定导致传统艺术的消亡,反而可能促进它们的保存.同时,新媒体艺术扩大了艺术使用的行业范围,以及与商业加快互动的能力都更加促进了大众对艺术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史昭示,文化艺术的伊始与演进,总是与同时代科技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数字化的当今时代,文化艺术与科技之间,更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刻互动关系。实践揭示,新媒体是文化艺术创新的引擎、杠杆和本体。所谓引擎,体现为引发新的文化艺术样式;所谓杠杆,体现为促使传统文化艺术转型提升,优化传统文化艺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开拓传统文化艺术新的传播机遇;所谓本体,体现为媒体即文化。在新媒体拥抱文化艺术的时代,高校应该做什么?实践已经显示,媒体融合的现实趋势形成了对一系列新型人才的需求。优化教师队伍,改革课程体系,尤其是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媒体艺术主要表现出六个特征:互动性、虚拟性、观念性、记录与反记录、媒体依赖性、现场感,认识这些特征对把握当前整个新媒体艺术现状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艺术的公共性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艺术是以媒介审美的方式而存在的一种公共性社会文化事件。作为一种公共表意行为与新的文化范式,它与现实生活发生着多维度的公共性意向关系。具体而言,它所表征的公共性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基础生活的媒介化转型;主体形象的媒介身份建构;艺术政治学的媒介化命意。在总体意义上,新媒体艺术为当代社会生活与艺术实践确立了新的组织原则与意义秩序。  相似文献   

11.
蔡富军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200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2000年至今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2005年参加消费时代当代艺术展2006年参加第二届宋庄艺术节开放展2007年参加散点与聚焦2007当代油画作品展2008年参加北方艺术当代艺术展2008年参加大邱国际艺术博览会2010年参加The Beijing View当代艺术展2010年参加中国当代艺术展英国2011年参加青年领袖展览新锐榜获得艺术奖2013年人人艺术·艺术人人第八届宋庄艺术节2013年第一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2014年参加首届中国·捷克当代艺术展乍看到蔡富军的作品,脑海里就蹦出一个词——碰瓷的艺术。碰瓷,原本是北京方言,现在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碰瓷一词是清末老北京没落八旗子弟的发明,手捧"名贵瓷器"闹市溜达,看见马车就碰上去,然后讹诈成功。现在,碰瓷成为一种暴力,触及社会各个领域,艺术也不能幸免,而且这种现象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艺术爱好者对于俄罗斯艺术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有机会面对诗意浓厚的俄罗斯经典绘画原作,感受其无穷的魅力着实是一种享受。201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展览,在全国引发了一次久违的“饿罗斯文化”热潮。2015年4月2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伏尔加河回响——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展”,展览将持续至7月26日。此次展览的64幅经典画作将带领中国观众走入俄罗斯巡回画派的艺术世界,这两次展览是继2006年“俄罗斯文化年”之后的又一次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3.
本展将于2011年9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届时将展出陈连富教授近年来雕塑精品30余件。 时代精神和文化状态需要艺术来承载传承,雕塑以“四维的方式”体现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变革以及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文化内涵,在强化其物质属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人类社会生态、媒体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变动促进了激进主义的流行。以此为背景,新媒体艺术中出现了激进主义倾向,其特点是反体制、反控制、反时尚。目前,对激进主义理念、角色、策略的研究正成为新媒体艺术理论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随着数码复制技术的发展,旧媒体艺术的光晕被新媒体造成的冗余环境所遮蔽。在相当程度上,冗余环境会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而冗余对光晕的遮蔽会造成旧媒体艺术的萧条景象。但旧媒体艺术并没有消亡,旧媒体艺术的光晕并没有消失,它依旧以其母本价值捍卫着其生存的合理性。另外,旧媒体艺术还在新媒体环境中产生种种改变,增加了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是指一种诞生于新技术条件基础上的一种媒介形式。本文总结了新媒体相对于旧媒体的几种主要的变化,并进一步讨论了新媒体的到来对动漫艺术产生的影响,形成了炫目的艺术景观,进而总结了新媒体动漫的主要类型,并归纳出新媒体动漫的艺术特征:互动性、模糊性、平民性、分离性、沉浸感等。文章认为新媒体动漫艺术的深层意识形态是:它极大地加速了艺术的平民化过程,使艺术由少数特权阶层独享的专利品,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精神财富,变成人人皆可参与、可以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建构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需廓清艺术批评、媒介批评和艺术媒介批评几个重要概念,艺术批评通过阐释、评论和评价艺术品,传递和诠释艺术理念/观念,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史价值。媒介批评就是对媒介及媒介活动进行批评,以评判作为方法,倾向于批判,以诠释作为取向的批评实践方法,对于建构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媒介批评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艺术媒介批评,不仅关注作为艺术表达/传达载体(手段)的艺术媒介,重视媒介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艺术媒介之于艺术形态形成的基础性作用。新媒体艺术批评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媒介“五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8.
纳粹德国在1937年于慕尼黑举办了一次轰动欧洲的现代艺术展览,这次展览被命名为“堕落的艺术”。纳粹政权通过这次展览,打击和迫害了一大批德国现代艺术中的姣姣者和进步人士,焚毁了许多重要的艺术作品;并借助媒体的宣传炒作,将全德国人民的思想意识与“纳粹意识”形态捆绑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9.
万维网是网络媒体最受欢迎的工具之一,万维网艺术则是新媒体艺术中最有特色的一种类型。 万维网从工具到艺术的转化通过以下“反常合道”的做法而实现:一是对网站所提供的正常服务加以变 形;二是设计别出心裁的浏览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其中,公共文化和公共教育是建设的重点。艺术展览作为实施美术馆、博物馆等公众艺术教育职能的主要形式,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实现文化产品公共性价值的重任。对公众来说,艺术展览不仅是对艺术学习的补充,而且可以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培养独创精神。因此,笔者认为展览策划应该以公众为核心进行,根据大众的丰富层次设计多元化的展览形式;建立关注和公众互动、注重艺术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展览体制,创新艺术展览运营模式,从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