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持语:人类文明中"女性"与"花"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暖味关系,"花"是她们传递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媒介。在"花"中她们注入了自己的情爱,进而"花"成为了生命延续、繁衍的象征之物。女性艺术家们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出发映射出作为女性的职责、社会心理、以及生命的反思,并为之寻找源于生命体验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主持语:田霏宇,UCCA馆长。金氏彻平,日本艺术家。一场名为"卓之物"的展览把二人联系在了一起。作为艺术家的金氏彻平擅长的创作方式就是在大量的收集日常物品的基础上,通过重构,再次赋予这些事物新的涵义和可能。作为策展人的田霏字打破了传统对于艺术的认识,用后现代主义的眼光把金氏彻平的展览舞台移步到了中国,这是一次貌似偶然的碰撞,却为中国艺术界注入了一股新鲜气息。二  相似文献   

3.
"悟"是中国古代艺术创造特有的"整体性"的审美思维,它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者对生命的本真性的把握。它的本质是生命个体与宇宙生命的创化精神的契合,映射出中国古代艺术所具有的生命境界。"悟"使中国古代艺术家将生生不息的精神作为艺术真实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对生命自由的追求是李贽这一伟大思想家人生的根本性、终极性追求.这种追求决定了李贽把所谓"游于艺"视为其人生的最高境界,决定了李贽不仅以一种"行为艺术家"的方式选择了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而且也以一种"行为艺术家"的方式选择了自己不无孤绝的生命最后归宿.凡此种种,以一种知行合一的方式,使李贽不失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位鲜有而又彻底的"存在主义者".这种自由式的人生追求、这种深刻的存在主义的生命关照既可远溯到原儒的"为己之学",又直接来源于明末泰州学派的"身道合一"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代自身哲学思想的必然产物,而并非学界中所流行的"经济决定论"之西化的解读模式所能说明的.  相似文献   

5.
在花鸟画的发展中,逐步从传统绘画重客观描绘转为向主观抒发情感的观念上来。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特定的花鸟表达出来,使人对大自然的感情得以充分抒发。使人、社会、自然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画家的情感、经历不同,表达的角度不一样,从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们不仅感知作品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而且感受到凝聚于艺术形象中艺术家的情感。自然物被赋予不朽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6.
解读了克莱夫@贝尔著名的美学命题“有意味的形式”所包含的含义,认为凡是用来恰如其分地表现、传达或寄托艺术家主体内在生命并富于创造的形式即为“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的审美文化体系中,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常以一种反和谐的形式以“丑”的状态呈现出来,带有生命的意向,让人们在心理距离之外来观照和反思生命的存在,阐释生命的意蕴,体现艺术家的生命意志,真实地再现了艺术家——艺术本体的生命特征和情怀,带有极强的生命张力。  相似文献   

8.
“梦”和“冲动”属于潜意识范畴,深刻作用于美术创作活动,而艺术家对此往往是不自知的,需要从作品回溯或者通过艺术家的精神分析才能显现,但其作用却是贯穿艺术家的创作始终的。美术创作是美术的重点环节,同时也是美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面。美术和美术文化传承中“梦”及其“冲动”的潜在作用和意义则主要体现在美术创作中,得以体现主体心灵的表达、升华和再积淀。何为美术创作?  相似文献   

9.
主持语:乔迁长期从事架上雕塑创作,同时坚持行为艺术、大地艺术方面的探索。8月16日,《鲜红·树祭——乔迁大地艺术展》在安徽宿州五柳景区开幕。艺术家以大片沼泽地上的枯树为载体,包裹红色的棉布,形成生命血脉的形状,把自然环境、宗教仪式纳入创作之中,表达作者对自然与人类生命关系的思考。本刊特邀《雕塑》杂志执行主编、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探究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艺术家"。根据他的阐释,艺术家几乎像一条在创作的过程中自我消亡的通道,而且不仅仅是创作的艺术家,甚至每一位观赏者都被卷入"世界"与"大地"的争执之中并参与真之置入。因此艺术家的问题就涉及到艺术的本质。但若不了解其思想主题,即"是"这一主题的话,所有这些疑问都得不到解决。跟随他我们将看到,他给予了艺术家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从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谈“史诗”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史诗”精神,其中心是艺术家对人的个人命运以及个人同人民的关系的理解、对历史过程的实质的深刻认识。具体地说,赛珍珠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些作品,艺术地处理和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史诗”精神:(一)生命的意识与创造的过程;(二)深暖的人性与坚定的信念;(三)社会的背景与生存的时空。  相似文献   

12.
从人生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作为脱身青楼的女性艺术家潘玉良,可以在对其人生与艺术的深度贯通研究的过程中,看到她几乎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对自己生活的生命感知。分析潘玉良艺术创作题材和艺术创作形式的成因及特点,基于当时中国西洋绘画艺术的时代推进的视点,通过潘玉良绘画艺术创作中独特的艺术追求以及其女性独立的艺术创作精神,来重点解读其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女性情怀与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3.
一架小小的飞机拉着电子垃圾撞到了墙上;王小波、王朔、陈丹青在树上……6月18日,“天趣国际艺术沙龙成立暨当代艺术展”在福州天趣国际艺术展厅揭幕,这是今年6·18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艺术家作品震撼观者展览汇聚了福建当地知名艺术家李晓伟、沈也、陈鸿志以及海外闽籍艺术界杰出代表林鸣岗、王守清等30余位艺术家的120余幅当代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德语文学中,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和托马斯·曼的《饥饿的人们》都刻画了"饥饿艺术家"的形象。饥饿艺术家处在情感的饥饿状态,不仅得不到公众理解,而且成为嘲笑的对象。两部作品也都暗示出:"饥饿"只是艺术家的生命状态,其人生姿态却是积极进取的。艺术家形象能鲜明地折射出时代的病症;艺术家身上凝聚着人类的希望;艺术家之死,开启了拯救之门。  相似文献   

15.
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正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中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渲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2月20日,对中国以至全球的华人来说,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日子,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天,在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市,华人艺术家们欢聚一堂,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活动:由纽约当地华人艺术家与中国两岸三地赴美逗留纽约的中国艺术家联合绘制了一幅“龙凤呈祥”的中国画长卷,以表达华人艺术家对澳门回归祖国的衷心祝贺,对祖国迈向21世纪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7.
艺术创作应该选择尽可能单纯的语言来表述。艺术总是在一定的约束和抑制之下挣扎着实现张扬,艺术家应该学会适于、始终安于、直至乐于在限制中施展其才华,在有限中追寻无限。  相似文献   

18.
<正> “久”、“宇”是《墨子》中对时间和空间的称谓。何谓“久”?《经上》曰:“久,弥异时。”《经说上》曰:“久,合古今旦莫(暮)。”何谓“宇”?《经上》曰:“宇,弥异所。”《经说上》曰:“宇,蒙东西南北。”这是墨经对时间和空间下的定义。意思是:时间就是各具体时间的总和,包括古往今来,昼夜晨昏。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看来,艺术家这个身份往往是神秘、鹤立独行的代名词。其实,艺术家与普通人一样,也渴望着归属感,而提供这种归属感的落脚点,便是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论鲁迅“自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为自己文集所写的“自序”是一类具有特殊魅力的文章。其中蕴含着鲁迅个体生命感觉、生命姿态、生命方式 ;可追寻鲁迅在不断地自我反省中形成自己人生哲学的精神过程 ;还可在其特殊的艺术融化力中 ,发现鲁迅艺术酿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幻化”与“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