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宗教曾经是古代社会长期支配社会的精神力量和表征文化的外在形式.在伊斯兰教的构成体系中,教法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伊斯兰生活方式的典型体现,展现出广泛的社会整合与协调作用.伊斯兰法文化对伊斯兰国家和非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社会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中国回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法文化通过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对回族的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成为回族穆斯林社会活动的一种内控性生活秩序,并构成多元格局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宁夏乡村回族在择偶方式、择偶标准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男女青年择偶方式与择偶标准的变迁,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乡村回族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模式以及价值理念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变迁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民族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变迁中回族女性传统文化环境研究所涉及的诸多层面进行梳理,指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回族女性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经历了困境、迷惘与抉择,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在传统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重构,并随着文化自觉、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适应。  相似文献   

4.
近代对西北回族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社会的大变迁主要有两次,一次是清末的"屠回"浪潮引发回民起义,左宗棠的屠杀和"善后"安置使回族人口的变化最为突出,回族聚居区的变化最为明显,甚至影响到今天西北边远山区回族群众的脱贫和温饱;一次是清末开始的"新政"和马家军阀的崛起对甘、宁、青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在复杂多变的民国时期,回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正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5.
清真寺是回族社会的核心和标志。在回族清真寺的诸多功能当中,纠纷解决功能一直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社会背景之下,对于清真寺纠纷解决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回族的纠纷解决文化,而且可以充分挖掘回族清真寺对于纠纷解决及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广河县、康乐县和东乡县四个县、市的回族妇女为问卷调研分析对象,考察她们对自己及他人命运、社区公共资源、未来、择偶、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对自身和未来的信心和能力,了解-临夏回族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的发展状况.本文是对调研中涉及的社区公共资源、教育和未来的看法三个方面的问卷统计分析,认为临夏回族妇女承袭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两种文化对临夏回族妇女思维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她们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了解和考察了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层面、不同伊斯兰教派的回族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发展情况,对促进临夏回族妇女的经济、文化、政治、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对今后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变化,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影响的人们在社会用语中创造并使用了许多超常的语言表达形式。结合大量实例阐述了汉语、英语及数字的谐音,英汉双语混用以及网络语言的普遍使用等社会语言的诸多变化。这些愈演愈烈的语言变异现象在表达情感色彩和新颖奇特等方面,都发挥着一般语言形式所没有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散居回族文化及其构成的基础上,研究了散居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散居回族文化在对散居回族经济的导引中发挥了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经营理念和经济行为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提出回族伦理文化研究的视角与理论预设.强调把回族伦理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内在机理和本质精神的特征,可以更加接近历史原本的文化丰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回族伦理文化的四个理论预设,旨在建立研究回族伦理文化的新的理论方法框架,从而有助于加强对回族文化价值问题和社会认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宁夏生态移民规划,使得那些居住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生活文化必然要在迁入地有所变迁,一定存在着文化适应的情况,由此,才能更好地融入迁入地的社会生活之中.宗教文化是广大回族移民群众需要调适的生活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宁夏泾源县搬迁到银川市"芦草洼"地区的回族移民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自愿性移民在日常宗教信仰以及伊斯兰教教派等方面的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