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东唐诗之路,伴随两晋六朝佛寺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事件直接发生在浙东佛寺,或与此地佛寺有关,由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浙东建寺不久,文人就经常到佛寺活动。在唐代,不论宦游、漫游、流寓,还是本土长期寓居,浙东诗路上,文人与佛寺结缘更为普遍,并成为习尚,佛寺成了文人经常活动的场所。文人游寺、寓寺,感受寺院自然与文化氛围,一些群体性文学活动发生于此,一些诗僧亦于此过着独特的寺院生活。佛寺文化因而融入浙东诗路,影响诗路文学与诗路文化。  相似文献   

2.
陈小芒 《江淮论坛》2004,(5):131-134
佛寺道观几乎占尽了江西的名山秀水,这为江西旅游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舞台。江西的佛寺道观所表现出来的山水文化和宗教色彩,是吸引文人学子留连忘返的两个重要因素。江西旅游文学的创作深受佛道思想的濡染,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平淡简放和闲适空灵的内倾色彩。  相似文献   

3.
传统伦理当中包含经典伦理与世俗伦理两套伦理系统,而目前的传统伦理教育则主要是经典伦理教育,忽视了世俗伦理教育。在古代,经典伦理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上,人们主要受到世俗伦理的影响,所以,世俗伦理反映了当时真实的道德状况。经典伦理之所以不能在社会中广泛流行,是由于其理想主义的特征导致它脱离了人生与社会的实际。正是由于世俗伦理在传统伦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传统伦理教育必要对它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唐代长安佛寺诗关学风格呈现出恢宏雄壮、清俊秀丽、奇幻诡谲三种表现形式。恢宏雄壮在从初唐至盛唐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盛唐时期更为雄浑自然。清俊秀丽在盛唐王维笔下最富韵味,中晚唐诗人无人企及,中晚唐诗人在精细与滞涩中发展表现着这一关学风格。中唐诗人韩愈创作的佛寺诗则迥异于其他两种关学风格,呈现出独特的具有个性色彩的奇幻诡谲之美,这种风格在晚唐李洞手中得到发展,表现为雄奇开阔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朱其现 《学术论坛》2006,(12):148-152
华夏政治文明对古代广西的历史影响呈现自北向南、自东向西不断传播的显著特征,这种影响也直接体现在古代广西王朝建置之中。文章重点分析华夏政治文明与百越文明交往特征及在华夏文明影响下的古代广西王朝建置特征。  相似文献   

6.
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新发现的佛寺壁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了新疆丹丹乌里克遗址新发现的佛寺壁画,对壁画内容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这批壁画的时代上限在7世纪晚期,佛寺为唐代遗存。  相似文献   

7.
<正> 唐诗中有一首“西鄙人”(西部边地的无名氏)所作的《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唐玄宗天宝年间,唐军与吐蕃常在今青海省东部一带发生战争。边将哥舒翰屡次获胜,累功至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大为玄宗所亲任。这首诗就是颂扬哥舒翰武功的作品。它的前两句用了民歌中习见的起兴手法,描写哥舒翰的勇武形象。后两句是说吐蕃丧胆,不敢侵入临洮以东。(唐代和政郡溢乐县旧名临洮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其地当今甘肃省岷县。又唐代有临洮郡,其治所当今甘肃临潭县。洮河流域曾是唐与  相似文献   

8.
殷代史官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论及古代史官建置时说:“斯则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名目既多,职务咸异。”由于史料无征,刘知几略过殷代未提,虽说当时只能如此,却未始不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古代史官见于先秦载籍者,名目繁多;周代金文关于史官活动的记载也为数不少,学者运用上述材料对两周史官的建置职掌已经做了一定的研究,从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然而倘要上溯史官之渊源,探索殷代史官的建置及职掌,则只有从殷墟卜辞中可以略知梗概。从卜辞的记载来看,殷代史官的建置已较为完备,职掌分工较为明确,这些都在制度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值得深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庙会和戏场是中古时期民众娱乐生活的重要地点和场所.庙会起源于宗教活动,戏场发端于集体娱乐,庙会与戏场的结合表现了中古时期宗教活动世俗化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民众对休闲娱乐生活需求的一种必然结果.唐代是中古时期宗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国各地佛寺、道观林立,庙会和戏场作为一种专门的娱乐场所迅速地发展和成熟起来.唐都长安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中心,寺庙宫观更是星罗棋布,庙会与戏场异常的兴盛和发达,它既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生活的需要,又反映了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也为宋代勾栏瓦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注个体伦理意义的个人视角和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类自然法理性是西塞罗政治观产生的文化条件,它使西塞罗的政治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塞罗政治观的叙事形式中,哲学和历史的叙事形式之间具有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表明哲学理性的叙事形式正在遭受挑战,这种挑战的深层表现是哲学与政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哲学越来越成为获得私人幸福的重要生活形式,它不再如希腊古典政治哲学那样是政治的终极监护者。政治生活是人在世俗生活中应承担的义务,权力和荣誉是世俗中的人们对政治家的奖赏,但这种奖赏必然是短暂易逝的,终究是没有意义的。西塞罗通过小斯基皮奥之梦暗示政治生活的意义最终要落实到神的奖赏之中,这何尝不是一种中世纪政治神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两汉黄帝崇拜发微与黄帝形象的神人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民 《学术探索》2010,(4):103-107
两汉时期,黄帝的文治武功构成黄帝崇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认识的差异性,在炎黄之战和炎黄关系等问题上出现了诸多歧异认识,而且由于神学思潮回流和百家言黄帝传统的延展,黄帝崇拜进一步发展。由于阴阳五行的思维方式升华为世界观的高度,黄帝由传说中的古帝演化为天神,而成为祭天大礼中的祭祀对象。秦汉时期祭祀黄帝的制度化,使黄帝作为天帝之一受祭成为定制,尽管黄帝一度作为古帝和初祖享祀,但缺乏连续性和制度化。黄帝的人、神纠葛和融通,建基于世俗观念的神灵世界存在和生命另种形式延伸的普遍信仰之上。  相似文献   

12.
一佛教吸引鲁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思辨智慧。佛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思辨哲学,它不同干一般世俗认识的根本处在于它是一种彻底的否定形态的思维方法。它认为事物的“实相”不可能由世俗的肯定性认识来把握,而只能在对各种认识的不断否定中去体悟。这样否定的结果,从形式上看是“无所得”,但实质上则是“有所得”,只不过这种“有所得”是通过“无所得”这种否定方式达到的,实际上也即是通过否定事物具有的一般的、个别的性质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对现实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而它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也就非常具有辩证色彩。恩格斯曾对…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05-110
寺记作为一种重要的"涉佛文体",在宋代数量较为庞大,值得我们关注。在南宋,佛教的世俗化加深,而寺院与帝国政治关联颇多,这就使佛寺这一原应神圣的场域被世俗政治进一步介入。同时,佛寺的这种政治属性也为多以儒家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宋代文人士大夫之寺院书写提供了合法性,因此可以说,很多南宋寺记的产生,都源于政治的考量。随着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浙江佛寺因其地缘优势得以迅猛发展,浙江地区的寺记在数量上远超过其他地区,而为权力书写这一现象在南宋浙江寺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吴羽 《晋阳学刊》2009,(5):88-91
世俗人所穿的道服,无论从式样来看,还是从人文内涵来看,都是源于道士所穿的常服。晚唐五代逐渐渗入世俗服饰领域,北宋则成为世俗人士休闲时间和休闲空间普遍穿着的服装。这标志着道教对社会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同时,道服在被世俗人士接受的过程中,无论是样式,还是象征意义都发生了变异,世俗人士对道服的样式、象征意义又做了选择吸收,削弱了道服的宗教意义,赋予了道服非常世俗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处于士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在科举制的激励下,寒士阶层积极投身政治,但他们的现实政治处境却多是坎坷沉沦,这造成了唐代诗人普遍的缺失性体验。这种缺失性体验,成为唐诗创作的心玛动力,促成了唐诗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一绝句产生于六朝,完备于盛唐。此后千余年,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力最强的一种形式,古代诗人几乎没有不在这一诗体上呕心沥血的。它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长河中蜿蜒曲折地奔流,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唐代绝句之作,初唐以五绝为主。由盛唐至中晚唐,七绝数量猛增,它不但成为绝句的主要形式,而且与五律、七律成为唐代数量最多的三种诗体。据施子愉先生统计,  相似文献   

17.
在苏轼的诗歌中,"孤独"是一个经常闪现的主题,而在对"孤独"的书写中,诗人也倾向于将自己塑造为一个"孤独者"。一方面,在对传统"独游"主题的受容和改造下,通过对"孤旅人"这层身份的自我体认,诗人企图借助宿命论来消解一生谪宦生涯中那种身为独游者的悲哀,但士大夫的强烈自觉又使他于独游之时不停地向世俗回望,特别是当"独游"与佛寺、道观等世外之境相接时;另一方面,通过对外界孤独以及孤绝之物的凝视和美化,借助儒家诗教中的比兴和言志传统,诗人完成了对"孤独"那种移情式的参与和拥抱,并在这种参与和拥抱中实现了其作为"孤赏者"对自我孤独的审视与接纳。  相似文献   

18.
钟惺主张诗歌抒发作者真实独特的性情之言,积极响应了袁宏道的"性灵说",但受明末复古和性灵两种文学思潮嬗变、时局动荡以及王学变迁等因素影响,钟惺"真诗精神"说与袁宏道"独抒性灵"说又存在差异。以古今言,钟惺突破了七子派和公安派存古今诗歌之异的思维模式,转求古今诗歌之同;以个性言,袁宏道倾向于肯定真心真性,属于自然个性论;钟惺则将超脱世俗的精神气质和孤行独往的性格力量视为真诗精神,属于艺术个性论。  相似文献   

19.
合同是现代民法最重要的法律概念之一,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间建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①。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合同这种法律形式的运用日益广泛,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中,而且已涉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人们到银行存钱,即与银行发生储蓄合同关系,人们日用品的消费,即与供货商店发生了买卖合同关系等等。可见,在市场经济中,合同关系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法律关系。在诸多的合同形式中,定型化合同则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广为使用的一种。定型化合同又称附合合同,它是一方当事人事先拟定好合同的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禄田、职田,可以发现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即政府以土地作为俸禄,"依品而授地,计田而出租".也就是说,官吏的俸禄有一部分直接来自职田上的地租.这种情况表明,封建官吏在直接行使地主的经济职能——榨取地租.封建官吏是如何行使这种职能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唐代职田的经营方式及其劳动者的经济地位略作说明.作为官吏俸禄之一的职田,它在唐代的经营方式如杜佑《通典·田制》所说:其田亦借民佃植,至秋冬受数而已.显然,职田与劳动者结合的形式是租佃制.这种形式,并不是唐始有之,两晋南朝的禄田亦如此.不过,较之前代,唐代的职田既有沿袭,更有发展和变化.所谓沿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