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经过40年的发展,体系日渐完善,人口规模逐渐壮大,城市之间联系不断加强,城市化水平在国内三大城市群中遥遥领先。但还存在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城市化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与城市规模等级不匹配,产城协调性不高、个别城市严重失调,人口稳定性不强、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由此,本文提出强化城市群发展思维,推动城市群内创新、产业合理分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和社会融合,引导人口有序分布,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健康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口问题日益严峻和复杂,它关系到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性发展。世博会的举办正深刻地影响着上海城市未来的发展,同时也给上海人口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应放大世博效应,转变发展理念,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统筹解决上海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厚莲 《城市观察》2017,(6):93-101
从产城融合的提出与内涵出发,依据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三种状态类型判断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特征。通过梳理和总结深圳坪山新区、上海青浦新城和四川天府新区三个新区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研究认为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要把握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以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促进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提升人口在新区居留意愿和获得感;强化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使具有单一产业发展功能的园区转型为集现代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实现新区人口与产业、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勇鸣 《科学发展》2011,(10):99-105
从“六普”数据看,上海人口状况与全国有较大不同,全国人口增速减缓,上海人口增长加快;全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上海常住人1:2的老龄化下降,户籍老龄化上升;上海“少子化”比全国更突出;上海比全国获得更多的人口红利;全国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上海人口向城郊结合部和郊区流动;上海劳动人1:7高峰年龄段提前全国5—10年,一方面给上海带来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使上海比全国更早进入退休高峰期,社会保障面临更大压力。大量外来劳动力进入上海,给上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带来契机。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加快老龄事业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5.
合理控制上海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上海人口过快增长主要源于来沪人员的快速导入,而来沪人员数量的过快增长又主要源于低端就业人群、非法就业人群以及非就业人口的无序导入。同时,来沪人员过度集聚在城郊结合部的态势仍很明显,给城市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压力。面对人口总量不断攀升、城市承载负荷日益加重的严峻现实,上海必须要有紧迫意识,切实贯彻中央关于"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意见精神,把加强人口调控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在人口流动因素多元复杂的大背景下,重点抓住导致人口不合理增长的政策因素,审慎甄别其内在的驱动机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的强化、补充、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人口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总量、素质和结构及空间分布等将有重要变化。新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人口总量将出现快速增长期;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将出现“一核九带”的人口增长格局;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将转到郊区,人口郊区化加速;老年人口异地养老将有实质性推进;人口素质提升和开放共赢理念形成。同时,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人口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蔡旭初 《科学发展》2012,(4):56-68,9
通过分析上海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及其对上海住房需求的变化和影响,对未来5年上海居民住房供需情况作出预测。同时,在对上海现行住房供需体系及运作模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城市住房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从控制人口总量、分散居住人口、增加和优化保障房、激励空置房出租等角度,提出上海住房供需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和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伍爱群 《城市》2015,(7):7-10
上海以其襟江带海的地理优势迅速聚集了人口、技术、产业等生产要素,由此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加速了上海城镇化的进程.建国后,上海城镇化的发展由于受政府政策制度的影响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目前上海郊区的新城建设仍存在不够紧凑,用地集约性差;建设项目分散,存在碎片化;产城融合不够,有城无产;市区联动不足,开发无力等问题,要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民生保障、产业支撑,深化土地改革,完善设施建设等措施推动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城融合是相对于产城分离的产城关系模式,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新型产城关系,当前,对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情况不能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新阶段指导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笔者在梳理产城关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从工业化发展水平、 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产城关系3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个目标层、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突出了以人为本、 创新驱动、 生态文明理念在产城融合评价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驱动下产城关系的"新"特点,对各地区编制产城融合发展规划、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要将人口调控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坚持以市场为主、行政为辅的调控手段,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实现市场主导下的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通过调整社会政策和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减轻外来人口在沪工作、生活的无序状态;增强对人才、青年劳动力的吸引力,强化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引导措施;完善人口调控工作的考核机制;改进人口调控的配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应由人口快速增长阶段的"土地-交通"导向逐渐转变为稳定增长期的"产业-环境"导向;相应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政策机制应从"政府-基础设置-人口"向"政府-产业功能-基础设置-人口"转变,以就业人口为核心制定综合性的人口分布优化政策,推动形成合理的城市人口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上海推进“医养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科学发展》2014,(5):97-106
"医养融合"反映了"持续照料"的养老理念,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阶段:一是病前的疾病预防,二是病中的便捷就医,三是病后的康复护理。上海人口老龄化伴随着严重的高龄化趋势,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国内各省市在加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融合发展方面,主要有4种模式,分别是合作模式(双向转诊模式)、内设模式、转化模式和输出模式。上海推进"医养融合"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进养老资源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鼓励相关养老产业发展以及加强老年医护人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陈甬沪 《科学发展》2012,(10):65-69,29
上海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管理和经营等方面也出现不少问题。上海应完善合作社的准入与退出机制,鼓励多种出资方式,提升合作社的营销效能,完善合作社的财务公开制度、内部会议控制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引导和帮助农业合作社更"专业"、更"合作",以实现上海"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上海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总方针,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创新转型和全球城市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大幕,展望2014年,上海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中速水平,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与困难仍然较多。为此,迫切要求上海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既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又要强化社会治理,更要锐意改革,完善基本制度体系,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问题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明显,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郊区人口持续导入,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要求提高;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深化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亟待转变;新城和小城镇等城乡统筹载体建设有待加强。上海城乡统筹发展要牢牢把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成果共享化、发展权利平等化内涵,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互动发展,以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为主攻方向,以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前提,以加快新城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以土地管理、集体产权、社会管理制度改革为支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优化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方式、优化城乡统筹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是确立改革愿景的目标。上海顶层改革的愿景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全面服务化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到2050年,基本建成与有中国特色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制与制度。“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学发展;推进社会文化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法治政府。重点在经济、社会文化与行政管理子系统的体制与制度上突破,突出制度创新,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改进城市管理为关键环节,建立以市场竞争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社会公平正义、政府高效廉洁、文化包容开放为特征的体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产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必须围绕改革的主线,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加快转变战略思路和发展方式;要基于需求分析明确发展方向,基于市场机制推进专项行动,基于分类管理推进改革创新,促进上海产业经济走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握价值规律,建立市场规则,完善价格机制,使市场供给能满足、适应和创造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化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升级版,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张文明 《科学发展》2011,(6):109-114
通过对上海郊区农村调研,农村社会发展呈现出人口老龄化、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社会保障不足、基层组织在乡村事务发展中作用弱化等四大社会问题。面对当前郊区农村出现的社会问题,上海要从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高度和要求出发,立足未来上海郊区农村发展目标,在养老服务、外来人口管理、农业现代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合理、有序地推动市郊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乐昕 《科学发展》2013,(7):21-25
我国生育政策城乡一体化是人口转变与社会发展之必然。一方面,城乡二元的生育政策很难体现城乡公平,用生育政策的优惠来弥补社会保障功能的匮乏这一做法已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二元生育政策本身的复杂性增加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成本与困难。生育政策城乡一体化应以城市与农村均实行一孩半政策作为既简化又稳妥的改革方案。生育政策城乡一体化还应配备配套措施,完善生育政策的评估指标,将少生与不生纳入评估范畴,促进城乡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机会均等化、户籍管理动态化,还要正确理解人口老龄化,为生育政策城乡一体化提供良好的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