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巴赫金的丑角地形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理论。丑角地形学融合了巴赫金源于狂欢化诗学的丑角理论与源于新康德主义的文学空间理论。巴赫金理解的丑角是通过欢笑对现实进行反抗、展现人民大众“大无畏”意识的喜剧形象。文学的空间在巴赫金看来是充满观念性的主观空间。巴赫金在文学作品中挖掘丑角地形学涵义,本质上是为了再现狂欢文化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2.
钱念孙 《学术界》2004,(1):263-266
这里所谈的文学空间 ,不是指文学作品描写生活的空间 ,而是指文学作为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精神形态 ,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一 )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学 ,其存在和发展都包括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两个方面。所谓纵向延伸 ,是指既往文学如何影响后世文学 ,后世文学如何沿革传统的承传、流变历程。对这种文学发展形态的研究 ,人们一般比较注意 ,取得的成果也较多 ,如我们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文学史论著 ,大部分都是这方面的考察和探讨。所谓横向拓展 ,是指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 ,由彼此封闭到逐步开放、由相互隔绝到频繁交往 ,从而使…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学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会牵涉到大量的城市建筑描写,这也是城市文学的一大特殊性,然而以往的城市文学研究,多从宏观入手,着眼于市场经济、权力政治等抽象的表征,直接跳过了现实层面的城市建筑景观和空间。借用建筑美学的相关理论对当代中国城市文学中较为典型的几组景观意象和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建筑书写之于城市文学,有着独特而稳定的美学效果和文本功能;以建筑来观照城市文学,有望成为城市文学研究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世龙 《理论界》2023,(4):64-69
历史名人资源开发,使得原有空间的边界和疆域不断打破、重组和拓展。本文通过对历史名人资源开发的空间解构和重构,综合运用逻辑演绎法、空间分析法、实例检视法,诠释了从空间生产走向空间治理的逻辑脉络。研究发现,历史名人资源开发,作为空间分割的补位,其本质是一种对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空间贯通。研究认为,历史名人资源开发的空间治理,超越着“历史与现实的对抗”,孕育出让资源活起来的新场面。  相似文献   

5.
"空间转向"作为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文化事件之一,深刻影响到整个人文学科的研究路径、研究策略和研究态度,呈现出极强的学术潜力.后现代性与全球化语境下的空间转向为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理论命题和学术范型:通过文本空间的重新阐释,拓展了既有文学研究领域,凸显空间的本体地位,促使当前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特别对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文学、后殖民主义文学、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等,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34-139
白居易迁谪江州,是其政治与文学生涯的重要分水岭。白居易江州诗文中的地理空间是多元且复杂的,自然地理空间侧重勾描山川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空间重视社会空间与人际关系的构建;心理地理空间则较多描摹现实地理空间影响下的作家心态或心境。白居易江州诗文中的地理空间具有重叠性和交叉性,其文学地理空间的建构也呈现出由近及远、先小后大的拓展深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边缘空间是贯穿福柯空间批判叙事的理论基石,它包含了三个基本维度,即微观层面的身体空间、中观层面的另类空间以及宏观层面的东方世界。通过空间权力关系的分析,福柯揭示了各个层面的边缘空间都日益被"权力中心"规训和征服,并趋向形成同一性霸权统治的空间格局。基于这种严峻的现实,福柯提出一种"异托邦"的空间规划,力图以差异政治的方式来开辟新的政治地形。这种反抗霸权的"边缘革命"展示了人类解放的一种可能路径或实现工具,但其问题在于错将工具当成了目标,以差异政治替代了解放政治的根本诉求。因此,边缘空间的解放只有在坚守"工人阶级政治"的普遍主义空间规划下,并结合马克思曾预言的突破资本主义薄弱环节等特殊性方式,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文学中的城市”既是一种城市经验的记录,同时也是把城市作为一个文本来重构与想象。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关于中国西南内陆城市成都的文学想象。在小说文本构建的晚清内陆都市空间“成都”,不仅生产出了新的城市地理、社会关系、空间权力与身份认同,而且“成都”作为地域空间、内陆城市文本等也与晚清中国的历史境遇、空间政治、民族国家想象等构成了复杂的对话关系,丰富了晚清中国的城市书写与城市想象。  相似文献   

9.
网络造句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如今已经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网络走向现实,形成各种流行语,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网络造句的大量出现不仅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对公权滥用的质疑讽刺以及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真相的渴求。网络造句是社会文化的"晴雨表",既体现了对权力化社会的颠覆与反抗,又体现出在复杂的社会转型中个人的无力与无奈。它无意间契合了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狂欢因素,上演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颠覆传统的盛大全民狂欢。  相似文献   

10.
当前,纸质文学的衰落为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空间.博客文学的出现和流行,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经典文学生产模式,打破了传统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禁锢以及主流意识的控制,呈现出浓郁的后现代狂欢色彩.博客文学目前也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状况,但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其良性发展要求公众保持宽容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主题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以城市为代表的文化形态是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的重要表现内容。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将她们的生命体验融入对都市的理解,为上海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她们以多重视角拓展城市地理空间,以现实关怀聚焦城市发展变迁,以日常精神构建城市审美体验。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通过对浦东新区、上海周边县镇、工人新村、老旧社区等的书写建构出真实且立体的城市空间,突破了“怀旧上海”和“欲望都市”的城市书写模式,立足社会现实,考察个体生存境遇,展望城市的未来和出路。她们关注日常生活场景再现细微真实的城市生活经验,使新世纪上海景观的独特风貌得以呈现,丰富了文学中的上海形象。  相似文献   

12.
晚清重要作家苏曼殊的生活轨迹与其作品文本的空间书写呈现为复杂密切的关联。他的各篇小说共同呈现出三个基本的文化/概念空间:"红尘故土"、"异域原乡"与"精神异乡",构造这三种空间的观念模式正是文学幻想的发生器,小说的文学世界也划分出三种地理空间:现实乱世、乌托邦与异托邦。作家凭借主体性想象与捕捉,把现实的跨国、跨地域的地理空间与抽象的多元文化空间共同整合在话语建构的文学文本空间之中。从文学文本出发,我们可以从叙事学中开辟出一种关于地图谱系和表意空间的地志符号学。  相似文献   

13.
空间正义是都市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以追求社会正义为旨归的上海亭子间文化一度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代名词,它是马克思主义与激进人文地理学在中国历史性互动的产物。亭子间的文化飞地特质兼具包容性和异质性,孕育出了独特的都市青年亚文化———"薄海民文化"。货币、出版和身体的解放力量在文学空间聚合,空间正义成为文学实践无意识层面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亭子间亚文化从边缘到中心的演进历程则折射出一种更为深刻的空间权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医生书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对福柯异托邦理论的阐释性写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作为其书写的重要场域——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异托邦;其次,医生书写创造了一个诗学空间来抵制理性至上和科技至上的职业规范以及社会规范。医生作家尝试在文学与医学构成的边缘空间,展示医院这个异托邦里各种关系构成的权力网络如何发挥作用及其后果。医生书写同时也是具有自觉意识的医生作家试图从边缘空间介入现实,建构新的自我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术界发生空间研究转向以来,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已经经历了理论开拓、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城市社会来临的背景下,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具有了新的理论意义。城市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新马克主义空间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场域",其空间重组与再造是资本积累和空间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空间生产作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也充斥着资本的逻辑和权力的力量,这种力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城乡空间分异、乡村日常生活秩序解构和"城—乡"社区空间与身份认同的迷失。因此,如何重构渐渐趋式微的"熟人社会",以及如何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应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关照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资本的全球化是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现实语境,马克思将资本对社会空间的重塑视作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从而开创了一种社会空间的"资本阐释学".在资本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三个问题马克思尤为关注:一是对落后民族和国家的空间剥夺问题,它使全球社会空间呈现为一种等级结构;二是全球自然空间的过度资本化问题,它使人与自然空间的紧张状态拓展到全球;三是虚拟资本的恶性膨胀及虚拟经济空间的风险问题,上述三个问题不仅关系到19世纪的人类社会空间的重组与变迁,而且对当代人类社会空间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可能性空间”及其认识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可能性”到“可能性空间”,标志着人类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本文试对“可能性空间”及其认识和实践意义作一探讨。 一、“可能性”和“可能性空间” 可能性,作为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其现实化必须经历一个复杂的变化发展过程,因而认为它低于现实性,是理所当然的;人,作为现实存在的一部分,其活动以既存现实为基础,因而更重视现实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有这些,使人们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可能与现实总是不可比拟。然而,当我们涉及可能性空间时,情况则并非完全如  相似文献   

18.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揭示了"狂欢化"对作家艺术思维和体裁形式的影响,对文学与人学的关系进行重新阐释,并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文学观念的层面上,巴赫金独树一帜地宣称:文学是一场"狂欢化"的活动,一切本真意义的文学应具有"狂欢化"的精神,呈现"狂欢化"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空间叙事内容丰富,既有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空间,也有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超现实空间、魔幻空间和象征空间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主要有两类叙事结构:现实空间与非现实空间的穿越,空间秩序由混乱回复到平衡的过程。这些空间叙事具有实现时间的空间化、空间的主题化,推进叙事视角转换和情节发展等重要功能,对于中国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提出了话语不只是针对对象,而且话语涉及话语的发出者和接受者,涉及话语的权力关系。当我们考察文学时,文学和它所发表的途径有密切关系,即途径不只是意义表达的通道,媒介也在行使相关权力。论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提出了媒体权力的问题以及媒体权力视角对文学研究的作用;其次,对媒体权力进行了分层的分析;其三,分析了媒体权力作为文学研究视角的具体的意义。媒体权力作为一种对所传播信息的制衡,应该纳入到文学研究的自觉意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