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儿闹独立     
<正>过马路时,我习惯性地将手伸给女儿,对她说:“宝贝,把手给妈妈。”女儿走过来,却将手伸到我的腰间,另一只手则拉起我的手放在她的肩上,然后说:“妈妈,我们像不像哥们儿。”我为女儿可爱的举动哑然失笑,但心里却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失落。似乎是不经意间,女儿便长大了,每当我以母亲的口吻命令她做什么时,她总是有意识地用她得言行弱化我的权威。可在我的眼里,她一直还是昨天那个蹒跚学步、向我伸出小手嚷“妈妈抱”的小不点儿。我不甘心。于是,母女之间的矛盾便时不是暴发。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很纳闷,妻子每次拿钱给母亲,总是一把零票子,给小孩却是一张整的,娘是自己的最爱,女儿也是自己的最爱,拿娘与女儿让我来比较爱,我还真的分不出彼此。如果拿这事来跟妻子吵一架,弄不好会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妻子会因为识破其心计而恼,女儿会觉得她爸没有偏爱她这个独生女而怨,所以,虽然我觉察到了,妻子每次在给我母亲给我女儿零花钱的时候,总是一个给一把散钱,  相似文献   

3.
女儿飞赴荷兰求学。还差33天,她18岁。我总是说,你到18岁,就长大成人,以后要自立,你爸我18岁参加工作。但我那时毕竟是18  相似文献   

4.
正女儿移居瑞士多年,总是让我前去"享福"。我想去外国能享什么福,但感受一下外国风情世故也好。刚到瑞士,一切感到新鲜。街道上行人来去匆匆,但谁也不理谁。我心想这里没有人情味。我一人溜街,走到安静的郊区道上,碰到一老妇人,她先向我道了一声"格律齐",我知道这是问你好。后来碰到几个人,只要我一看他,对方马上会主动说"格律齐"。我回到家里问女儿,女儿笑了:"你以为瑞士人不讲礼貌?实际上人家的礼多的是。但赶着上班时,打招呼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5.
一件往事     
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晚餐。读二年级的女儿说过些天要去县里参加讲故事比赛。突然,她话锋一转,问我:“妈妈,你小时候有没有去县里参加过这种比赛?”我顿时黯然神伤。记忆如开闸的水,把我带回到遥远的过去。那一件伤感的往事,至今让我耿耿于怀。那是我读小学  相似文献   

6.
小编信箱     
《21世纪》2006,(7)
北京印先生:你好!我女儿今年高三要参加高考,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我想如果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干脆让她出国读大学。因为不想让她读大专。不知道高考成绩跟留学有没有关系?如果有,会有什么影响?小编告诉你:如果想要留学,高考成绩还是相当重要的,许多国家在招收留学生时明确规  相似文献   

7.
一位母亲向我问道:我女儿今年十六岁,竟已有过好几位男朋友了,从去年起,她经常半夜才回家。我提醒她不要和男孩子有越轨行为,她却说,若一个女孩子到了十六七岁还没有男朋友,还没有亲吻、拥抱的经历,是会被同学嘲笑的,由此带来的压力很大。因为现在社会潮流都是如此。想想女儿的话,也有一定道理。请问我还应该对女儿坚持我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8.
向孩子学习     
从女儿出生开始,我一直向她学习。她两岁半时,我带她出国旅行,要坐六个多小时的飞机。我以为她会烦,但飞机上天后,她兴奋地看着窗外说:"妈妈,我们到外边去吧。"我说:"不能到外边去。""我们坐飞机不就是为了到外边去吗?"我才知道她是把飞机当"神七"了——上天是为了出舱行走。我们把飞机  相似文献   

9.
印象中,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上班族总是很忙碌。这样的忙碌早早地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步入大学后,我总觉得应该减去一分稚嫩而增加些许"准职业人"的成熟与稳重。尽管忙这忙那地参加各种社团或是学生会工作,但初出茅庐的我对于工作未来仍有些摸不着头脑。机缘巧合,有一次在老师及同学的推荐下,我听了一次关于新生就业指导的讲座。讲座上,著名的就业指导讲师讲了许多案例。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全国女子举重冠军邹春兰曾获得4枚全国举重比赛金牌,打破过一次全国纪录、一次世界纪录。当她在比赛中再也拿不到好成绩时,邹春兰拿了补偿金后退役。退役后的她竟成为一名澡堂的搓澡工;而同样曾是运动员的施瓦辛格走出的是一条不断超越、持续发展的职业之路。这个生动  相似文献   

10.
情感小故事     
陈永江 《社区》2013,(19):53-53
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她为他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他对她说:辛苦了;女儿出嫁异地那天,他搂着她的肩说:还有我;他收到她病危通知的那天,重复地对她说:我在这;她要走的那一刻,他亲吻她的额头轻声说:你等我。这一生,他没对她说过·次“我爱你”,但爱,从未离开过。  相似文献   

11.
有位60多岁的老妈妈,每天都会给女儿打电话。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轻俏活泼的声音,让妈妈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不在电话那头,她仍会慈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微笑     
一年级时,教我语文的是陈红燕老师。每次上课她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每当我看到她那亲切的、桃花盛开般的微笑,就会想起花园里的鲜花:鲜艳、美丽。花朵总是会凋谢的,但陈老师的微笑永远不会  相似文献   

13.
“好吧,好吧,您可以来看我比赛,但不要为我加油。”女儿迪迪一边把护膝装进书包。一边对我说。女儿大人准许我看她比赛已经算法外开恩,但我还是忍不住小心翼翼地问:“为什么不能加油呢?”“您大喊大叫让我紧张。”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在一个滨湖小区当保洁员。这个小区远离闹市,环境优雅,里面住着不少外籍人士。最近,我服务的这栋楼里住进了一位英国老太太琳达。她六十多岁,身材消瘦,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从英国北部城市爱丁堡来的。她的女儿在小区附近的一家英资企业做事。我这个人天生是个热心肠。看琳达年纪大了,只要她购物回来时拎的东西多了,我总是主动过去帮她提东西;有时候她进出单元门时不方便,我也顺手帮她的忙。打交道久了,我们也熟了,经  相似文献   

15.
我和姐姐几乎是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她只比我早半个小时。父亲惊喜地叫着,是双胞胎呢,一对女儿,真好!而母亲喜悦的泪水还没有落尽,医生就告诉她,大女儿有点毛病,她的双腿不是一样长,左腿有一点变形。母亲便责怪自己怀孕时吃了太多的药。那时她身体不好,总是打针输液,结果,姐姐的左腿有一点点残疾。这让父母感觉到愧欠于她,于是,从出生开始她获得的爱就比我多。  相似文献   

16.
正你好,不知名的先生或女士:人生如此短暂,我必须忏悔才能安心地走!那年我23岁,在曼哈顿的一个邮局当邮差。我负责递送邮件的那个区中有一户是律师柯林斯家。柯林斯先生的女儿年轻貌美,总爱穿一件鹅黄色的长裙。每次当我的自行车还没有骑至她家时,就能远远看到柯林斯小姐已经站在她家门口的台阶上向我张望了。每当我把一封贴着古怪的中国邮票的航空信递到她手里时,她就会兴奋地连声谢我,从邮戳上看,那些从中国来的信平均一星期来一封,有时两封。信封上总写着:奥莉维亚·柯林斯小姐收。落款是穆克,只有姓,没有名。  相似文献   

17.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长跑比赛。看着周围的孩子都踊跃报名,女儿却按兵不动。我们有点着急,问她为什么不积极参加,女儿振振有词:“不想和那么多人挤在一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6,(1)
她从6岁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具有非凡的美貌和一种使人难以抗拒的魅力;通过著名导演祖劳斯基,她摆脱了“法兰西小甜心”的“美誉”,而她的独立个性、敢言作风更令她成为法兰西电影圈中的一朵奇葩。一方面电影与她的生活融合,一方面她说:“所有那些诱惑,艳情,只不过是在演戏。”她的容貌有一种莫名的完美会让孩子们微笑;她的眼睛颜色却是神秘的绿色,眼神温柔又悠远;她的嘴唇具有无可挑剔的轮廊,激起男人们的无穷想象;她的浓密秀发曾被人描述为“对手指的诱惑”;她是继B·巴铎、卡特琳娜·德诺芙和伊莎贝尔·阿佳妮之后,法兰西的又一朵盛放的玫瑰。这是我第三次采访苏菲·玛索了。前两次是1995年和2001年,都是在戛纳电影节。下午3时,苏菲·玛索准时出现在她下榻的北京东方君悦酒店行政楼层的咖啡厅里。她说话的时候眼睛会直视着我。我对她说,想向你求证——我知道你是一个卡车司机的女儿,一个动物保护者,一个热爱环保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吸烟者,以上这些都准确吗?她笑起来,回答说,“最后一条不准确。因为我戒烟了!就在两个星期前!”  相似文献   

19.
旷世遗书     
《可乐》2006,(11)
一位自杀者在他的遗书里讲述了他自杀的原因,听起来实在让人头痛。遗书这样写道——我和一个寡妇结了婚,她有一个已成年的女儿,我父亲跟我妻子带过来的女儿结了婚。所以,我父亲就成了我的女婿,女儿就成了我的后母,我管父亲叫爸爸。而我父亲也管我叫爸爸;我女儿管我叫爸爸,但我却管她叫妈妈;我还得管我妻子叫姥姥,因为她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有位六十多岁的妈妈,每天都给女儿打电话。她听到的,总是语音信箱的留言: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哦!那轻俏活泼的声音,让妈妈禁不住笑容满面。明知女儿不在电话那头,她仍会慈爱地回答:好,你去忙,妈妈明天再给你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