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古代文学传播动因的研究,是建立古代文学传播理论的关键.从传播客体而言,文学传播的动因即文学创作的动因.从传播主体而言,文学的性质和审美价值决定着其传播的性质和方向.本文以上古文学创作和传播动因的描述,来初步探讨古代文学传播动因,企图搭建古代文学传播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2.
结合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对该专业的古代文学应用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应围绕古代文学与戏剧影视文学之间的契合点、共通点展开,以发挥古代文学作为有生命力的文化资源的功效。并指出具体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文学语言表达上,重视古典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第二,作品创作的题材上,注意古典题材的延伸和再创作;第三,文学创作的方法上,把握画面构图、意境营造及时空处理等技巧上的共通性和可借鉴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以增强学生影视剧写作和文化创新的能力,同时也为应用型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我一直比较注意从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手抓基础,即抓基本技能的训练;一手抓提高,即抓思维能力的培养。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最基本的就是训练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抓字、词、句的落实。离开了字、词、句的理解,阅读古代文学的能力便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花很大的精力,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4.
学科之间需要整合与融通,像古代文学和文献学这样的邻近学科更需要整合与融通。学古代文学的,要有文献学的功底;学文献学的,要有古代文学的眼光。这首先是发现新资料、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需要,其次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能力的需要,再次是培养文献规范、文献意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考试改革是高校教改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中考试方法改革成为关键,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来说尤其如此.通过改革考试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文学艺术审美等多项能力的发展,进而推进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陆机的《文賦》,是我国用韻文论述文学创作问題最早的一篇专论。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前的文学创作理论方面,它称得起是最系统、最完整的。特別是对于创作中艺术构思的过程、特点和形象思维问題,进行了极其形象的精辟论述。因此,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的影响,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一席光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 文学作为一种观念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进步的文学艺术总是善于提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帮助人们探索真善美和正确认识生活发展的趋向。文学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指导文学创作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就是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研究各种社会物质形态存在的条件,总结出相应的合乎辩证法的文学发展规律,用以指导革命的文学创作实践。古代文学虽属于过去时代的产物,但知古可以鉴今,所以我们对古代文学发展规律的探讨,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作家的文学成就可观;男作家塑造的美女形象说明了女性是作家创作灵感的源泉;历史上的许多女性既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同时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意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这个意要在无意之中求得.故有意无意之间就成为作品的一种至高境界,也是中国古人文学创作的一种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中,“优化教法”有它的可行性和实践性,符合最优化原则,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读图”语境下,大学生审美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一是由“我看”向“他看”的转变,使审美的“建构”先于审美的“发现”;二是由看“图”向“看”本身的倒转,使审美之“看”本身呈现为复杂的结构性存在。基于此,对大学生审美教育过程中的“看”——谁在看、看什么及如何看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使我们认为“读图”语境下的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问题式己发生转换,这为审美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渠道。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文章就如何通过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目前应着力培养起大学生遵从法律权威等四种基本的法治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优化和改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主体的适应技能、革新“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来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13.
"郁闷"是当代大学生中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郁闷"一词反映的是大学生一种模糊的焦虑状况."郁闷"心态是折射大学生心理的一面镜子.对大学生郁闷心态的意义表征、形成原因及克服对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性分析,有利于大学生生活世界的建构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校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将"依法治校"理念付诸日常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所处的信息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庞大杂乱的信息对学生思想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难以把握和控制.顺应信息社会发展,实施"信息追踪"教育,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大学生拓展计划的有效实施和长效管理出发,探讨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评估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提出了对素质拓展项目要建立"前评估、后评价"的闭环管理体系,并且从促动院系进一步做好素质拓展工作出发,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激励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艺术是人类重要的生存方式之一。对于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可以而且应该是我们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对于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解等四个方面加深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才能使其教育能够回归于艺术的本真。  相似文献   

18.
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1903年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文学研究法”的课程方案反映了“文学理论”学科早期发展的情况。主要论述了章程的制定,课程的起源,“文学研究法”这门课程在1910年才开始在北京大学开设,不久便被“中国文学”课取代,从中可以看出世纪之初中国“文学理论”的转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强”弱势群体是个特殊的群体,其“强”是相对于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而言,其“弱”是相对于正规就业的就业精英而言,主要体现在缺乏法律保护、户口受限制、缺少社会保障、工作不稳定等方面。其产生的原因与教育政策、国有机构改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自身能力等有关。政府应从制定和完善非正规就业法规,进行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改革和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作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学知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人生观与世界观、生活质量、知识结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